宋江死后,此人带领梁山残部继续反宋,为何原著中对他只字不提? 文/观心通史 在中国古代历史中,封建王朝往往都是世袭制,当百姓们遇到昏庸暴政的皇帝时,往往就会容易出现“官逼民反”的情况。不少农民为了不再继续受到昏庸暴政皇帝的压迫,只能选择造反。所以在中国漫长的历史长河中,记载了许多关于民间起义的故事。

《水浒传》作为中国古典文学中的经典巨作,就是记叙了宋朝时期“官逼民反”的故事。虽然整部作品让人读起来热血澎湃,但是结局却十分悲惨。参与造反的梁山好汉们在被朝廷诏安之后,又被朝廷利用,去攻打方腊,结果梁山部队几乎全军覆灭。

起初,宋江以“替天行道”的宗旨,在梁山上招揽了众多英雄好汉,全盛时期甚至还威胁到了大宋的权威。朝廷为了消灭地方势力,借诏安的旗号,让梁山势力和方腊势力相互消耗,以达到双方两败俱伤,最后再由朝廷出面收拾残局的目的。 在原著中,宋江作为梁山好汉的精神领袖,在他死后,剩余的梁山好汉已成不了什么气候了,死的死,散得散。对大宋来说,梁山势力已不再构成威胁。可是现实中,却恰恰相反,当宋江死后,有一人率领梁山残部继续对大宋发起反攻。

此人叫史斌,是南宋时期农民起义军的领袖。他在反宋之前,曾是宋江的手下,当宋江被朝廷诏安后,他也随着宋江和众多梁山弟兄一块投降朝廷了。只不过,史斌并不像宋江一样,一心想着要立功,要得到朝廷的认可。 当宋江死后,史斌便带着剩下的梁山残部造反起义。经过几场胜仗后,史斌甚至还一口气攻破了兴州,并在兴州安营扎寨。他逐渐站稳脚跟,在当地开始称帝,并企图继续攻打大宋,结果连续吃了几次败仗后,史斌的部队最终被宋军击败,史斌被处死。

就是这样一个非常重要的历史人物,在《水浒传》中却对他只字不提,这是为什么呢?原因其实非常好理解。《水浒传》毕竟是文学作品,而非史书,所以在写作方法上,不求那么严谨据实,而是更加偏向于故事情节的通俗易懂和精彩性。 因此,不能拿史书的要求去对待具有小说性质《水浒传》。还有一点,我们要清楚,施耐庵在写《水浒传》时,是在清末明初的封建社会。在封建社会中,农民起义这种题材是大忌,是当时的社会所不允许的。因此,很多故事情节,作者都要着重处理。

当然,也有一种说法是,作者虽然没有明写史斌这个人物,但是他把史斌塑造成了原著中史进的角色。我们都知道,史进在原著中,是一位武艺高强,又特别有人缘的好汉。他曾为梁山立下诸多战功,但结局也非常不幸,战死沙场了。这种说法的真假性,小编也不敢断定,你怎么看呢?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