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末是一个动荡到不能再动荡的时期,同时也是一个中国古代最为精彩的一个时期,期间英雄豪杰层出不穷,有些被人们被吹捧至今,有些则成为了小丑一样的角色。他们在逗人一笑的同时也肩负着衬托主角的重任,比如说袁术袁公路。

袁术是个我们熟悉的人,他是袁绍的弟弟,也可以算是亲的。两人条件优越,将其他枭雄们遥遥领先在起跑线上,但结果却很尴尬,兄弟两人成了其他人刷经验的工具,人物形象在史料作家的笔下也变得可悲了起来。袁绍还能好一点,但袁术几乎成了仅次于董卓的反派角色。今天小编就来讲一讲袁术这个人,看看这给被众多诸侯针对的存在。 出身名门的袁术 和其他人相比,袁术的出身相当的好了,甚至比袁绍也要强了不少。其父亲是朝中大员,位列三公,因此袁术成年之后就理所应当的走向了仕途。当时汉室已经破败不堪,宦官和外戚之间的争斗已经持续了很多年,何进上台之后这一现象又达到了一个全新的层面。 《三国志》——举孝廉,除郎中,历职内外,后为折冲校尉、虎贲中郎将。

何进上台之后,为了使自己的权利进一步扩大,计划彻底铲除张让等人的势力,他的想法自然得到了不少外戚的支持,比如袁术、袁绍两兄弟还有曹操。但现实情况并没有何进想的那么顺利,诛杀宦官的计划遭到了自己妹妹何太后的阻止,为此何进开始不断征召外戚将领带兵进京,以此来逼迫何太后,出这主意的就是袁绍。 结果大家都清楚了,何进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袁家两兄弟干脆来了一个破罐子破摔,直接和宦官集团开始了火拼。两兄弟可谓配合默契,袁绍负责杀人,袁术负责放火,除了将宦官斩尽杀绝外,还成功的把董卓引进了洛阳城。之后董卓成了独揽大权的人,一些心系汉室的老臣们选择迁就着他,而另一些年轻气盛的人则逃离了洛阳,准备借着这乱世成就一番霸业,而袁术就属于后者。

群雄割据的时代 离开洛阳之后,袁术选择了去了南阳,凭借家族在当地的势力和自己的名头,袁术很快就发展了起来,同时还诏安了江东的豪强孙坚。没过多久,关东军阀的联盟就成立了,至于起头的那个人说法并不是很统一,有人觉得是曹操,也有人觉得是桥瑁。不过是谁已经不重要要,既然董卓提供了一个这么好的机会,有野心的人怎么会放过。 袁术在这方面表现的很聪明,他直接让附属孙坚带着他自己的势力出征,自己则在后方给他提供粮草,这样能达到抢地盘的目的,也可以保存自己的实力。一番混战之后,董卓被迫撤到了长安,同时天下的局面更乱了,军阀之间相互攻伐,袁术和袁绍两兄弟也站在了相对立的一面。而后孙坚在攻打刘表的时候战死,袁术直接接手了他的大部分手下。 《三国志》——李傕入长安,欲结术为援,以术为左将军,封阳翟侯,假节,遣太傅马日磾因循行拜授。

除此之外,袁术还准备染指徐州,而这时候徐州的主人正是刘备。在袁术眼中袁绍都是不入流的人,更何况刘备了,当然结果也是这样,当时的刘备并不是袁术的对手,老家还被吕布给一锅端了。期间袁术可谓是用尽各种手段来达到扩张的目的,为他之后冒出称帝的想法打下了有力的基础。 仲氏皇帝袁术 袁术败亡的原因自然跟他称帝有很大的关系,关于他称帝的事情其实也有很多种说法,很多人认为袁术完全是想当皇帝想过头了,于是自不量力的直接称帝了,然后就成为了其他军阀的活靶子。其实就按袁术当时的实力来看,他还真有称帝的能力,最能体现这一点的就是,后来和魏、蜀两国争霸吴国其实就是继承了袁术的老家底。

另外袁术建号“仲氏”,这两个字其实也很有说道。按正常的流程走,袁术称帝后应该建号为“陈”,但他偏偏用了这两个字,在《说文解字》中,“仲”其实有第二的意思,而在所有史料中也并没有说袁术就是称帝了。按当时的情形来看,袁术理应是自称了“九千岁”一类的,其实在同一时代和袁术做法相同的比比皆是,只要你的实力够大,就可以和汉帝享受同款的待遇。 但为什么就是袁术被了针对呢?这其中的道理其实非常简单,和袁术一样有称帝嫌疑的还有公孙度和刘焉。公孙度远在辽东,路途遥远外加天寒地冻,就算他当时真的称帝也未必会有人能去管他。而刘焉就更绝了,本来准备去交州(因为那里更远),但听说益州有天子之气后又去了益州,并指使张鲁占据了汉中,直接断绝了跟朝廷的联系。

相比之下,袁术的地理位置就要尴尬许多了,不是什么风水宝地,也是一个兵家必争之地,更何况,他的行为还给了其他人完美的借口,用来名正言顺的消灭掉他。因为袁术所处的地理位子,自然就成了众人的活靶子。 关于袁术的失败 袁术的失败是必然的,除了暴虐无道以外,他也没有一个枭雄应该有的心理素质,看看人家曹操,不管输成什么样,也没有气馁过,刘备就更狠了,大起大落几十年,曹操都当爷爷了,他还连个儿子都没有。要是袁术要是能有这两人的心境,他也不至于因为喝不到蜂蜜水而吐血。 《魏书》——时盛暑,欲得蜜浆,又无蜜。坐于床上,叹息良久,乃大咤曰:“袁术至于此乎!”因顿伏床下,呕血斗馀而死。

另外,袁术的自大也是很关键的一点,袁术、袁绍两兄弟要是联手的话就没有其他人什么事了。而当时的那场大旱灾,也间接的让袁术崩溃,也许这就是天意吧。 参考文献《三国志》、《魏书》、《典略》 本文为一点号作者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