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9 月 14 日至 17 日,中美两国代表团在西班牙马德里举行第四轮高级别经贸会谈。这是双方依托既有磋商机制开展的又一次关键接触,核心目标是破解双边经贸关系中的突出分歧 —— 其结果不仅关乎两国经济走向,更对全球经济稳定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
回顾磋商进程,此次马德里会谈并非孤立事件。在此之前,双方已先后在日内瓦、伦敦、斯德哥尔摩完成三轮高级别对话,期间达成的多项积极共识,为缓解双边经贸摩擦、稳住合作基本盘发挥了重要作用。
从议题设置来看,本次会谈的讨论焦点清晰且集中,每一项都直击当前双边经贸的核心矛盾:
关于美国单边关税措施,双方的核心诉求已逐步明确 —— 如何敲定 24% 对等关税的最终解决方案,成为首要议题。美方此前多次释放信号,希望中方进一步扩大金融、农业等领域的市场准入;而中方则持续强调,美方需取消剩余 10% 的基础关税及各类非关税壁垒,这是恢复双边经贸公平性的重要前提。
出口管制问题的争议则更为尖锐。美方近年来频繁滥用出口管制手段,将经贸问题政治化、武器化,这种做法不仅违背世贸组织基本规则,更直接冲击了全球供应链的稳定运行。对此,中方在会谈中明确表达反对立场,强调此类行为不应成为大国经贸互动的常态。
TikTok 争端的解决同样牵动人心。这款应用在美国拥有超 1.7 亿用户,却长期面临强制出售或不公平监管的风险。美方试图通过谈判获取对其运营及核心算法的控制权,而中方则始终坚定立场:维护中国企业在海外的合法权益,不容许任何基于非安全理由的打压。
在供应链合作领域,全球资源供应紧张的背景下,双方也存在利益交汇点。美方有意推动与中方建立稀土联合采购机制,以保障自身相关产业需求;中方则希望借此契机,促使美方放宽对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反补贴调查,为产业发展创造公平的国际环境。
值得关注的是,本次马德里会谈呈现出三个不同于以往的鲜明特点:
其一,中方在议程设置上展现出更积极的姿态。以往中美经贸会谈后,美方常率先发布相关消息,而此次中国商务部主动向社会公开会谈细节与核心议题,这种转变不仅体现了中方对磋商进程的掌控力,更传递出通过对话解决问题的开放态度。
其二,会谈地点的选择。西班牙马德里作为第三方中立场地,避开了中美任何一方的领土,这种安排有效减少了 “主客场” 心理差异可能带来的干扰,为双方营造了更平和、理性的沟通氛围。
其三,会谈前夕美方的施压动作引发广泛关注。就在磋商启动前,美国商务部宣布将 23 家中国实体列入出口管制 “实体清单”,涉及半导体、生物技术等关键领域。外界普遍认为,这一举措是美方试图在谈判中增加筹码的刻意安排,也为会谈开局蒙上了一层不确定的阴影。
从影响层面来看,此次会谈的走向将对中美经济乃至全球格局产生连锁反应:
若会谈能取得积极进展,双方都将成为直接受益者。对美国而言,关税降低有望减轻消费者与企业的负担 —— 美国国会预算办公室此前研究显示,对华加征关税已导致每个美国家庭年均负担增加超 1200 美元;对中国企业来说,更公平的国际经营环境将为海外发展扫清障碍。此外,双方在稀土、新能源等领域的合作突破,还可能催生新的经济增长点,为全球产业升级提供动力。
反之,若会谈未能取得实质进展甚至陷入僵局,后果则不容乐观。
首先,中美 “经济脱钩” 风险可能进一步加剧 ——2025 年 1-8 月数据显示,中美贸易额已同比骤降 13%,若这一趋势持续,将对两国相关产业造成更大冲击。其次,美国农户与科技企业将继续承受损失,前者面临中国市场准入受限的困境,后者则可能因技术合作受阻错失发展机遇。更严重的是,全球供应链将面临进一步干扰,原本脆弱的国际经贸秩序可能再添动荡。
需要明确的是,中美作为世界前两大经济体,其经贸互动的影响力早已超越双边范畴。两国经济总量占全球三分之一以上,人口总数接近世界四分之一,双边贸易额约占全球五分之一。通过全球供应链网络,中美经贸合作不仅为两国企业创造了机会,更带动了众多国家的原材料出口、中间品生产与服务业发展,实实在在提升了全球价值链的效率与效益。
正因如此,国际社会普遍期待,中美双方能通过此次会谈及后续沟通,在相互尊重、平等互利的基础上找到化解分歧的路径。若能妥善解决当前矛盾,不仅将为两国经济注入稳定预期,更能为维护国际经贸秩序、推动世界经济复苏贡献关键力量。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