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2月的基辅,寒风刺骨,鹅黄色的马林斯基宫却在冬日阳光下显得格外庄严而孤寂。

在这里,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的一句发言掀起了国际舆论的狂潮。

他站在记者面前,面容显得有些疲惫却依旧坚毅:“如果美国停止援助,我们的防御能力将遭受重击,我不确定是否还能维持现有战线。”

专家:乌谈判砝码恐化为泡影

此刻,乌克兰的战场局势正承受着空前的压力。

阿夫杰耶夫卡刚刚失守,顿巴斯地区俄军的炮火尚未停歇,而基辅却不得不面对盟友援助的不确定性。

战火仍未平息,外交上的孤立更让前景雪上加霜。泽连斯基还能坚持多久?

专家:乌谈判砝码恐化为泡影

俄乌冲突的起源

2022年2月24日,为全球所瞩目的日子。天蒙蒙亮时刻,俄罗斯总统普京的一份声明从克里姆林宫传出。

普京宣布,对乌克兰展开“特别军事行动”。这一决定背后的导火索和背景错综复杂。

专家:乌谈判砝码恐化为泡影

北约的东扩是其中一个不可忽略的因素。

从冷战结束开始,北约不断吸纳原苏联卫星国和东欧国家,向俄罗斯边境推进。这一过程引发了俄罗斯长达多年的战略焦虑。

乌克兰作为东欧的地缘战略中心,一直处于这一扩张的尖端位置,并因2014年克里米亚事件与东部顿巴斯地区的分裂冲突而陷入长期动荡。

从2014年起,顿涅茨克与卢甘斯克的武装冲突持续升级,虽然2015年《明斯克协议》一度为当地局势划定模糊的停火线,摩擦与交火仍频频发生。

专家:乌谈判砝码恐化为泡影

俄罗斯的“特别军事行动”初期目标明确:通过全面作战快速达成战略优势,迫使乌克兰妥协,甚至可能实现政府更迭。

基辅被认为是这一“闪电战”计划的核心目标之一。

因此,俄军采用了从北、东北、东、东南与南部多个方向同时推进的策略,一度对基辅形成了包围圈。

与此同时,哈尔科夫、赫尔松等战略城市也成为俄军进攻的关键点。

专家:乌谈判砝码恐化为泡影

期待中的“闪电战”并没有如普京所愿迅速奏效。

乌克兰军队展现了超出外界预期的顽强抵抗,他们利用便携式反坦克武器、游击战术以及对地形的熟悉,消耗俄军前线力量。

此外,国际社会的当机立断也为乌克兰注入信心和资源。包括美国“标枪”反坦克导弹及“毒刺”便携式防空导弹在内的大量军事援助通过波兰等邻国快速运抵,为乌军提供了宝贵的战场支持。

专家:乌谈判砝码恐化为泡影

2022年接下来的几个月里,俄罗斯成功巩固了顿涅茨克、卢甘斯克、赫尔松和扎波罗热的部分控制权,其占领的乌克兰领土面积达到约20%。

然而,乌克兰也在积蓄力量并等待机会。

9月,一场被称为“哈尔科夫大反攻”的战役爆发,乌克兰军队通过精准打击俄军补给线与后勤仓库,实现了对哈尔科夫州大量地区的解放。

这一事件让战场局势一度有所平衡,但紧接着,俄罗斯在四个被占区域举行“入俄公投”,并宣布这些地区正式并入俄罗斯联邦,试图通过法律手段巩固其战果。

专家:乌谈判砝码恐化为泡影

2024年的僵局与阿夫杰耶夫卡失守

时间跨入2023年,俄乌战争的性质发生了明显变化。

快速推进和夺取大面积领土的阶段已然过去,取而代之的是数百公里战线上的长期消耗战。

这种僵局让无论是前线士兵还是后方支援人员都感受到资源与心理的双重压力。

在俄乌双方的战略焦点中,东部地区的争夺成为主轴,尤其是巴赫穆特、马林卡和阿夫杰耶夫卡三地,更是战火最为炽烈的地方。

专家:乌谈判砝码恐化为泡影

阿夫杰耶夫卡是一个位于顿涅茨克州的工业小城,因其重要的地理位置成为俄军主要攻击的目标之一。

在俄军重炮和空袭不断对乌军阵地压制的情况下,乌克兰的守军誓死死守阵地,坚守的每一天都为乌克兰赢得了更多国际援助的时间。

这一时期,“阿夫杰耶夫卡战役”成为国际媒体关注的焦点,因为这里直接体现了乌军的韧性与俄军的火力倾泻之间的此消彼长。

专家:乌谈判砝码恐化为泡影

在俄军逐步调整策略后,乌克兰的困境开始显现。

2024年初,俄军大规模推进,控制了阿夫杰耶夫卡。

这一胜利给俄军提供了一块能够用于向其他纵深阵地扩展的战略跳板,也毫无疑问加深了乌军的危机。

失守的背后,乌军疲惫的战斗人员与后勤压力暴露无遗。

专家:乌谈判砝码恐化为泡影

俄军的战术从正面冲突转变为多领域围困战术,通过切断乌军关键防线的补给线、使用电子战设备干扰后勤通信,并持续削弱乌军的战略储备,让乌克兰几乎无力发起有效的反击。

这些围困战术虽然缓慢,却注定是致命的,因为被围困和攻击的乌克兰军队在物资短缺与疲惫之间逐渐陷入恶性循环。

与此同时,乌克兰对西方援助的依赖进一步加大。

专家:乌谈判砝码恐化为泡影

泽连斯基的焦虑

2025年2月5日,基辅的天空呈现出一种苍蓝色,鹅黄色穹顶上方的乌克兰国旗随寒风缓缓飘扬。

在马林斯基宫的庄严会客厅里,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亲自迎接英国外交大臣詹姆斯·拉米的到来。

拉米与他握手的瞬间,泽连斯基的笑容却透露着一丝紧张——毕竟,战争进入第三年,乌克兰的前线形势已经变得异常艰难,而国际援助的滞后甚至缩水更加让他心力交瘁。

专家:乌谈判砝码恐化为泡影

此次会晤,英国宣布了一项包括5500万英镑的追加军援计划,内容重点放在无人机和电子战设备的本土生产。

这原本是个令人鼓舞的消息,尤其是在前线急需新型装备投入战场之际,但泽连斯基的心情却难以轻松许多。

专家:乌谈判砝码恐化为泡影

尽管英国提供的“风暴阴影”导弹曾在战场上大放异彩,尤其是帮助乌军在2023年攻击俄方重要战略节点——刻赤海峡大桥;如今,这款导弹的部分生产线也已转移至第聂伯罗州,乌克兰国内更有了参与自主生产的机会。

但不容忽视的是,类似的高科技武器数量远远不足以改变双方的战场格局。

在前线漫长的几百公里战线上,这些装备能覆盖的区域极其有限,而俄军则凭借源源不断的后勤保障依然强势。

专家:乌谈判砝码恐化为泡影

目前为止,英国更像是乌克兰战争中的“锦上添花者”,其提供的援助是重要的,但并不足以解燃眉之急。

真正的关键,在于作为乌克兰军事援助主体的美国。眼下来自华盛顿的援助却在政治博弈与政策调整中变得复杂和不可预测。

专家:乌谈判砝码恐化为泡影

2024年4月,美国国会虽通过了608.4亿美元的《乌克兰安全补充拨款法案》,这看似庞大的数字背后其实包含着许多“注水”成分。

其中,大部分资金分别流向了补充美国自己的武器库存、维持驻欧美军费用等项开支,真正直接注入乌克兰战场并能不附加负担的,只有约90亿美元。

这笔援助虽解决了一部分燃眉之急,但随着战事的持续,它也逐渐显得捉襟见肘。

专家:乌谈判砝码恐化为泡影

更加让泽连斯基头痛的是,美国政策的摇摆不定。

随着特朗普再次登上总统宝座,美国对乌克兰的态度转向审慎。

特朗普明确表示,美国不会持续为乌克兰提供“空白支票”支持。

在政策上,这种审慎表现为暂停了对乌克兰的F-16战斗机交付计划,同时对新的军援方案拖延审议。

专家:乌谈判砝码恐化为泡影

在这场与拉米的会晤中,泽连斯基面对记者的提问时终于流露了自己的深切忧虑。

他坦言:“如果美国停止援助,我们的防御能力将遭受重击,我不确定是否还能维持现有战线。”

这种焦虑并不仅仅源自援军数量上的不足,而是反映了一种复杂的现实——战争已经让乌克兰过于依赖西方的支持,而一旦这种支持出现问题,整个国家可能会陷入崩溃的边缘。

专家:乌谈判砝码恐化为泡影

美国与欧洲的分歧

俄乌战争不仅是两国之间的冲突,更是一场国际博弈中多方势力的竞技场。

美国在这场战争中的角色尤为突出,其军事援助表面上显得慷慨,然而背后却有着鲜明的利益导向特征。

608.4亿美元的援助计划虽然被宣扬为乌克兰抗击俄罗斯的重要弹药,但实际运作中却显现出强烈的自我优先色彩。

专家:乌谈判砝码恐化为泡影

根据援助细则,美国仅138亿美元直接用于为乌克兰采购军事装备,其余大部分资金被用于补充美国自身军火库存、支付驻欧美军费用等。

尤其是一些大军火公司,像雷神公司等,在战争中赚得盆满钵满。

以“爱国者”防空系统为例,俄乌冲突导致其需求量激增,而随之而来的是雷神公司的股价一路飙升。

专家:乌谈判砝码恐化为泡影

相比之下,欧洲的表现则更加显得步调不一致。德国便是这种分歧的典型缩影。

在德国,总理朔尔茨与外长贝尔博克因30亿欧元援助预算的分配闹出矛盾。

朔尔茨更倾向于谨慎行事,避免投入过多资源损害德国本身的经济利益;贝尔博克则立场鲜明,鼓励更多支持乌克兰。

专家:乌谈判砝码恐化为泡影

更令人担忧的是,欧盟的援助往往难以在短时间内快速兑现。

相对于美国的快速调动能力,欧洲国家在援助上更倾向于缓慢且分期提供,这让乌克兰在战场的真实需求难以迅速满足。

专家:乌谈判砝码恐化为泡影

如今,乌克兰国内的经济也已到达极限。大规模工业中心的瘫痪、能源基础设施的破坏以及人口的大规模流失让乌克兰无法快速恢复国家正常运转。

更大的问题是,人民的耐心正在被战争长时间拖累而消耗。虽然仍有不少人相信国家能够取得胜利,但质疑之声不绝于耳。

对于泽连斯基来说,如何在前线僵持的情况下维护国内团结,以及让国际社会继续站在乌克兰一边,无疑是他的最大考验。

参考资料:[1]刘静,夏鹏,马腾飞.美西方国家在俄乌冲突中对俄的制裁及启示[J].产业与科技论坛,2024,23(11):58-61

专家:乌谈判砝码恐化为泡影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