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陈述内容皆有可靠信源,已赘述文章结尾

1953年冬天的一顿饭,气氛原本很平常。

刘思齐照例去中南海吃饭,饭桌上几位熟人聊起了朝鲜战场的事儿。

她随口问了一句:“岸英回来后去哪儿工作?”筷子放下的声音有点重。

几秒钟的沉默之后,谁都没接话。

那一刻,她心里忽然咯噔一下。

毛岸英牺牲后,刘思齐谈到自己做过的唯一错事:没有要一个孩子

毛泽东抬起头,表情沉下来,说得不多,只一句:“思齐,岸英已经不在了。

整整两年,她都不知道丈夫牺牲了。

这事儿,在今天听起来可能让人难以理解。

但在那个年代,很多决定都不是个人情感能左右的。

事情要往前推到1950年秋天。

毛岸英牺牲后,刘思齐谈到自己做过的唯一错事:没有要一个孩子

那时候中国刚刚建国不到一年。

国内的局势还没完全稳定,国际上又起了风波。

朝鲜战争爆发,志愿军要入朝作战。

毛岸英主动请战。《志愿军战史》里有过记载,他是第一个报名的干部之一。

不是出于一时冲动。

毛岸英牺牲后,刘思齐谈到自己做过的唯一错事:没有要一个孩子

他去之前,特地去医院看望刚做完阑尾手术的刘思齐。

那天北京已经很冷了,他握着她的手,说:“我可能要去一个很远的地方,通信也不方便。”又叮嘱她:“别耽误学业,岸青生活自理能力差,要多帮帮他。”

走到医院门口时,他转身回去,给她深深地鞠了两躬。

这是最后一面。

那年11月,朝鲜北部的大榆洞美军空袭,志愿军司令部中弹起火。

毛岸英牺牲后,刘思齐谈到自己做过的唯一错事:没有要一个孩子

毛岸英和高瑞欣当场牺牲。

战地电报很快送到国内,但消息没立刻公开。

周恩来、彭德怀、杨尚昆几个高层商量后决定,暂时不告诉毛泽东。

毛泽东知道消息的时候,是1951年1月。

那天他看完电报,沉默了好一会儿,最后说:“他是我儿子,但战争嘛,总会有牺牲。

毛岸英牺牲后,刘思齐谈到自己做过的唯一错事:没有要一个孩子

身边人说,那天他一个人坐在屋子里很久,桌上那杯冷茶都没动。

刘思齐那边,也一样被瞒了两年。

她照常去学校上课,周六去中南海看望毛泽东,照顾岸青。

有人问起毛岸英,她总是笑着说:“他在外地工作,没法通信。

时间一长,她自己也开始觉得不对劲。

毛岸英牺牲后,刘思齐谈到自己做过的唯一错事:没有要一个孩子

可每次问起,毛泽东都说:“他很好,你放心。

直到那顿饭,没人再瞒得下去了。

她听完消息,没说一句话,回到住处后,把自己关在屋里哭了一整夜。

第二天眼睛都肿了,邻居说她看了一上午窗外,一动不动。

几天后,她鼓起勇气去见毛泽东,问:“爸爸,岸英牺牲的时候,是怎么回事?

毛岸英牺牲后,刘思齐谈到自己做过的唯一错事:没有要一个孩子

毛泽东很少用“爸爸”这个词称自己。

但那天,他没纠正,只是缓缓说:“岸英是在战场上牺牲的,是为国家牺牲的。

她点了点头,鞠了一躬,走了。

谁也没想到,那场战争里牺牲的,不只是一个人,还有一个家。

很多年后,她才说出那句话:“我这辈子唯一的错,就是没和岸英要一个孩子。

毛岸英牺牲后,刘思齐谈到自己做过的唯一错事:没有要一个孩子

听起来像是情绪化的自责,但其实她不是冲动的人。

她出身红色家庭,亲生父母都是烈士。

她从小在战争中长大,很清楚个人和国家的分量。

她和岸英结婚时,生活并不宽裕,两人住在朝内大街一个老旧院子里,一张木板床,两床花布被子。

可他们从不抱怨。

毛岸英牺牲后,刘思齐谈到自己做过的唯一错事:没有要一个孩子

岸英那时候在北京机器总厂当党支部副书记。

每天早出晚归,和工人们一起干活,回到家看到刘思齐在灯下写字,常常会站在门口看一会儿才进门。

他们年轻,也认真。

结婚的时候,婚礼很简单,蔡畅、周恩来、邓颖超几个老同志来了。

毛泽东举起酒杯,对刘思齐母亲张文秋说:“谢谢你教育了思齐这个烈士的后代。

毛岸英牺牲后,刘思齐谈到自己做过的唯一错事:没有要一个孩子

那时候谁都以为,这对年轻人还有很多年可以走。

可惜,没来得及。

后来刘思齐考上了北师大,学文学。1962年,经人介绍,认识了空军教官杨茂之。

杨性格稳重,对她也非常尊重。

一开始她不愿意接受这段感情,但时间长了,被对方的真诚打动。

毛岸英牺牲后,刘思齐谈到自己做过的唯一错事:没有要一个孩子

两人结婚后,育有四个孩子,生活安稳。

但毛岸英的影子,一直没走远。

她后来在回忆里写过,夜里偶尔会梦见岸英,还穿着那身军装,站在门口冲她笑。

她说:“如果那时有个孩子,也许情况就不一样了。

她不是后悔人生选择,而是在说一个事实。

这种遗憾,没有办法弥补。

毛泽东晚年几乎不再公开提起岸英。

身边人称呼刘思齐,也悄悄改了。

以前喊的是“岸英的爱人”,后来改成“刘老师”。

从那以后,再也没人这样叫过。

参考资料:

叶永烈,《毛泽东的儿子毛岸英》,华文出版社,2003年。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编,《中国共产党历史 第二卷(1949-1978)》,中共党史出版社,2011年。

彭德怀,《彭德怀自述》,人民出版社,1981年。

邓榕,《我的父亲邓小平·文革岁月》,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年。

《志愿军战史资料汇编》,军事科学院军事历史研究部,2000年。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