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桂贤:升得快,人间味也烈

1976年吴桂贤参加会议,发现少了四个沙发,华国锋:他们不会来了

人跟人的命啊,有时候像搭飞机,有时候像挤公交车。有的,半辈子都在原地摇晃,有的,晃眼间就不见了人在天上。吴桂贤,就是那种让人觉得,“唉,我这辈子怕是赶不上她那班航班”的人。

1975年刚过元旦,北京挺冷,北风吹得人民大会堂门口的旗子都跟着哆嗦。第四届全国人大开幕,旧面孔里夹了一些新鲜的。吴桂贤名字被念出来时,台下兀自一愣——三十几岁就副总理,还全国第一位女副总理,还是厂里出来的工人。那年头的人未必人人敢羡慕,但大伙儿心里咋也得嘀咕一声:这世道,真能火箭带人飞。

1976年吴桂贤参加会议,发现少了四个沙发,华国锋:他们不会来了

其实她三十七岁那年,被推上副总理的位置,后台也不是很复杂,说白了就是工人里边直接能拔尖的那种人。我们常听说哪家工厂有猛人,能把产线玩成艺术,吴桂贤就是那样的人,可她的命和别的劳模还是不太一样。

她原先是西北国棉一厂的普通女工,小小个儿,嗓子挺亮,干活眼不眨,派头也没啥,顶多是自己那拨人里能领着干一阵儿。时代是个怪东西,谁遇到什么事,碰上什么人,都不一样。当年流行一句话,说“工农兵上来”,但上去之后谁能坐住,谁又坐得别扭,后头可没人教。

1976年吴桂贤参加会议,发现少了四个沙发,华国锋:他们不会来了

1963年,吴桂贤第一次被人推上了陕西省人大代表。老厂里大妈们都帮她折了一堆花,把她送出门——其实她自己后来都说“还挺害羞的”。但人是有底子的,她爱琢磨纺织,那些工艺流程上的小窍门,她也能掰开揉碎和人唠两句。下了班,见谁都不怵,高兴能笑,难过就得忍着。

一年后,她被拉去了北京看国庆。那时候西安和北京之间,比现在远得多。她坐火车,听沿途广播说毛主席要出来,那一刻,说心里话,人都傻了。第一次见到毛主席时,大伙站成一排,背挺直。她本来不太会喊口号,愣是鼓足了劲,声音在天安门前打了回旋。多年后她跟闺蜜回忆,说:“我当时把那本语录攥得手都湿了。”

1976年吴桂贤参加会议,发现少了四个沙发,华国锋:他们不会来了

天真点儿的人,总觉得自己一辈子就这么干下去。但生活很调皮。怎么就轮到她进了中央?据说当年江青想给政治局多安几个女同志,还提了一位上海造反派“女头头”。这话传到周恩来耳朵里,周总理是老派,骨子里还是想让“实干家”进来。他一拍桌子——这事很多人后来都悄悄聊过——点了吴桂贤,让工人劳模顶进政治局。她的档案当天夜里被递到北京,那场面,说是不紧张那是假的。

到了政治局那阵儿,吴桂贤没觉得自己有什么“天命所归”,反倒觉得浑身不自在。那些人,开会连眼神都刀尖带寒。有时候江青跟邓小平当场顶牛,谁都压不住谁。毛主席在一旁抽着烟,懒懒地说“针尖对麦芒”。她环顾左右,叶帅闭着眼,先念低着头,没人搭理她。吴桂贤后来跟家里人吐槽,“我觉得就像一只小鸟进了铁笼,哪儿也飞不出去,力气全憋着使不了。”你说,她是一个善于用手的女人,满脑袋都是织线的事,碰上这些大人物,反倒没话可聊。

1976年吴桂贤参加会议,发现少了四个沙发,华国锋:他们不会来了

过了一阵,她趁着去医院看周总理的机会,鼓足勇气心里嘬了几遍,才敢说“我其实想回去干活。”周总理捏着她的手劝了半天,人家最后还是没舍得让她走。后来开人大,名单里又有吴桂贤。说她“破天荒”,没黑没白地把许多女干部都落下了,她自己反倒成了故事。

副总理不是美差,吴桂贤的日子也不清闲。“三三制”,一年里三分之一时间在中央坐班,三分之一回厂里劳动,剩下三分之一到处考察。她不假装,只要一没会,她就钻回国棉一厂,笑眯眯靠在大纺车子边儿,手柄一拧还是那个麻利劲儿。中央的许多人对她是半尊敬半好奇,谁都没见过穿工装的副总理。她自己的棉布工作服几乎没换过款式。

到了1976年,一场转身又来了。有一天夜深,她接到通知让去玉泉山开会。到了屋里,她数了一圈,发现沙发比平常少了几张。她脱口而出:“少了四个沙发。”没人接茬。坐了一会儿,华国锋说话了,说,“今天少了四个沙发,那四个人以后都不会再来了。”这话,冷不丁砸进屋,气氛紧得像锅盖扣住了水。有人后来跟她打趣,说你怎么啥都敢讲?她摇摇头,说有啥不能讲。

“四人帮”倒了。中央又换了一波人。不多久,吴桂贤又憋不住,给党中央和华国锋递了报告,说想回厂子继续做工人。华国锋见她,半开玩笑半认真:“不要回国棉厂了,你还是省委副书记,回陕西吧。”那次,她的立场很坚定,“副总理,还是免了吧。”

说到这儿,有些人问,她怎么那么不争?可她其实不是不争,她是觉得,人生的劲,还是得跟平常事较劲。她忍过开会时的严肃,也见过中央里的暗流,最后还是回到纺车旁边,跟老姐妹们一起说笑,手上沾点纱头,才觉得自己活得踏实。

后来她辞了副总理,回了国棉厂,一切都像时光回转了。有人说,她是时代造出来的传奇;有人说,她不过是工人里头最幸运的那个。但吴桂贤自己知根知底,她更喜欢屋子里飘着棉絮的味道,胜过大会堂里的红地毯。

其实人有时候升得快,落得快,过去了也就过去了。吴桂贤的故事,每次翻出来,都是两种味道:一种是峰回路转,一种是回到人间。

时代的风,总会吹走许多名字。可有些人的命,就是一根线,抻得再长,终究系在原本的地方。你说,下一个吴桂贤会是谁呢?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