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家千

9月19日,广东中山市横栏镇四沙小学一名女老师疑似体罚一名一年级女生,要求其做蹲起动作长达5分多钟。20日,四沙小学工作人员回应称,这名学生平时比较调皮,老师当时属批评教育,孩子并未受伤。

体罚是教育法规严令禁止的行为,对六七岁的孩子下这样的手,已经够让人窝火了,可校方的回应更让人气愤。孩子“平时比较调皮”,老师只是在“批评教育”,还强调孩子“没受伤”“已经家访沟通”,想就这么把事压下去。这套说辞听着耳熟,可把近乎折磨人的体罚,轻描淡写说成“教育”,实在让人心里发寒。

一个成年人若连做五分钟高强度深蹲,身体恐怕都吃不消,更别提才6岁的孩子了。医学常识早就说明,这种超出身体极限的运动,很可能让肌肉因过度负荷被累坏,产生的有害成分会渗入血液,进而损伤肾脏。此次事件中,孩子“没受伤”已是万幸,可这份侥幸反倒成了学校掩盖教育失能的借口。

校方拿“孩子平时较调皮”给老师的行为找补,言下之意是学生调皮,所以就该被体罚。可调皮啥时成了体罚的正当理由?小学生天性活泼、规则意识弱,这本该是教育的切入点,却成了体罚的借口。有些老师私下认为体罚“简单省事见效快”,习惯用体罚代替教育,说到底,就是惰性使然,总想着走“捷径”。

同时,体罚是教育能力溃败的表现,教育的本质是唤醒和引导,不是体罚与压制。这就要求教育者走进孩子心里,摸清行为背后的缘由,用科学的办法正面引导。比如,用“积极的暂停”替代惩罚,等孩子冷静了再沟通;用“选择题”替代强硬命令,让孩子学会为自己的选择负责。诸如此类的方法,确实要多花教育者的时间和精力,但这也是教育者专业和价值的所在。

这件事看着是个别老师的失德,但背后反映的教育系统性难题,不容忽视。现在的教育评价多陷于“成绩是硬道理”“稳定压倒一切”,这给老师们带来巨大压力,而又没有教会他们如何处理与学生的关系。很多老师碰到这类管理难题,没什么科学管用的办法,最终可能不自觉选择这种简单粗暴的方式。学校呢?出事之后忙于“灭火”,压根没时间深想,说明有些学校的管理仍停留在管教思维,还没学会平视每个孩子、和孩子好好对话。

陶行知先生曾言,“我们必得会变成小孩子,才配做小孩子的先生。”教育的本质,是用生命影响生命的漫长旅程,教育者要始终带着谦卑、耐心和真切的关爱。五分钟的深蹲,伤的是孩子的身体和尊严,考的却是整个教育行业的良知和底线。

我们等着调查结果,更盼着所有教育者能借这事好好想想:教育的力量,来自专业的智慧、人格的魅力,还有发自内心的尊重。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