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京城的一场拍卖会现场,随着拍卖师最后一锤落下,一纸看似普通的收据以180万天价成交。这张泛黄的纸片承载着一段跨越半个世纪的动人故事,见证了一位儿子对父亲深厚的孝心,以及一代艺术大师晚年的人性光辉。
1956年的北京,已是暮春时节。年过九旬的齐白石先生每日在自己的小院里闲适度日,和老友品茶下棋,随兴挥毫作画。这位被誉为"东方毕加索"的艺术巨匠早已功成名就,不再为名利所累,决意封笔不再接受他人的作画请求。然而,一位姓王的中年教师却打破了这份宁静。
这位北京大学的退休教师,为了完成自己年迈父亲的心愿,三顾茅庐般不断造访齐白石的寓所。他的父亲即将迎来八十大寿,身体每况愈下,平生最爱齐白石的画作,尤其是那充满生机与祝福的寿桃。
最初两次拜访都被齐白石的小儿子齐良已婉言谢绝。直到第三次,王先生终于等到了准备出门散步的齐白石。面对这位德高望重的艺术大师,他毫不犹豫地跪地相求,眼含热泪诉说自己的心愿:"老先生,我知道您已封笔不再作画,但我实在是走投无路。我父亲身体每况愈下,最大的愿望就是能拥有您的一幅画作。
这番真挚的孝心打动了齐白石。九十三岁的老人在那一刻仿佛看到了自己年轻时对父母的思念,内心不禁为之触动。他破例应允为王先生作画,只收取八十元润金。这在当时可是相当于普通工人数月的工资,王先生却毫不犹豫地答应下来。为了向家人交代这笔不菲的开支,王先生恳请齐白石开具一张收据。
老人欣然应允,亲笔写下"收到润金八十元"几个大字,并签名盖章。这张看似普通的收据,不仅见证了一位儿子的孝心,更记录下了齐白石晚年难得的发自内心的善举。
五十年光阴荏苒,这张承载着深情厚谊的收据被王先生的后人发现。在拍卖会上,它不仅仅是一张单纯的收据,更是一个时代的见证,是艺术与人性的完美交汇。最终以180万元的高价成交,远远超出了当年八十元润金的价值。
这个跨越半个世纪的故事,不仅是一个普通教师和艺术大师之间的偶然际遇,更展现了中华传统文化中孝道的永恒价值。它告诉我们,真诚的情感可以打动任何人,而艺术的价值往往超越金钱的衡量。那张看似普通的收据,承载着太多难以估量的精神财富,见证了人性中最美好的光芒。
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这个故事给我们带来深深的启示:真情实意永远是打动人心的最好钥匙,而艺术的价值不仅在于其审美意义,更在于其所承载的人文精神与情感寄托。这张收据的天价成交,或许正是对这份真挚情感最好的褒奖。
参考资料:齐白石传人书画网《寿桃》
[免责声明]:
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
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