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欢迎收看今天的【天下平说】节目。

继美国那边两党政治选举唇枪舌剑,上演了一番好戏之后,欧洲德国这边也不遑多让。现任总理,社会民主党的候选人,朔尔茨,和基督教民主联盟候选人莫茨,举行了电视辩论。双方唇枪舌剑,围绕德国经济的复苏问题、极右翼问题、地缘政治问题、移民问题,展开了激烈的辩论。

德国极右翼政党支持率上升影响几何


欧洲民调显示,目前基督教民主联盟,也就是原来默克尔的这个政党,支持率是30%,排居第二位的是什么?是极右翼的选择党,鼓吹极右翼政策,这个党竟然达到了22%的支持率。目前的执政的社会民主党,朔尔茨这个政党,目前排第三,只有17%的支持率。

德国的选举,或者整个欧洲的选举,都采用的是两轮选举制,为什么采用这个政策?就是为了防止纳粹上台。什么意思?如果第一轮选举当中,有政党直接获得50%以上选票,那么这个政党直接赢得了议会最多的席位,并组阁选举总理。如果说第一轮没有超过50%,那就进行第二轮的选举。因为德国不是美国和英国那种两党制,它是多党制,在多党制情况下,第一轮选举获得50%以上选票,是很难的,不像特朗普和哈里斯,因为两党制,就两个主要大的政党,一个是51%,一个是47%,两方面加起来是98%,所以说过50%的概率是很高的。

欧洲这边,一般来说,过不了50%,排名第一才30%。为什么要进行两轮选举,第一是因为多党制不容易选出50%以上的名额,第二,就是说一旦有极左翼或者极右翼的政党上台,其他政党就会团结起来。法国2002年选举,当时法国极右翼的国民阵线,在第一轮大选当中领先了,但是没有过50%,这时候所有的政党都联合起来,支持当时的法国总统希拉克,把所有的票都投给他,以防止极右翼上台。意大利那边也出现了,红色旅,在一个省的选举当中处于领先地位,其他政党都联合起来,把极左翼的红色旅给选下去。这种极右翼的国民阵线,极左翼的红色旅,在欧洲看来都属于极端势力,不能让极端的左翼或右翼上台。

如今,德国选择党以22%的支持率位居第二,给欧洲提出了挑战。双方首先围绕着移民问题展开了辩论。现任总理朔尔茨说莫茨,你竟然在移民问题上跟极右翼的选择党达成了一致,推出一个所谓打击非法移民法案。朔尔茨说,为什么会有人这么愚蠢,我担心你在上台之后,会跟极右翼的选择党组建政治联盟。莫茨否认了这一指控,他说,我只是在这个政策上恰好跟对方一致,在政治上不存在跟选择党所谓联盟的问题。

德国极右翼政党支持率上升影响几何


莫茨说,正是朔尔茨的左翼政策,使得人们开始支持极右翼。为什么选择党的支持率上升?因为现政府左倾了。正是现政府左倾,所以说极右翼的政党的支持率,才获得飙升。这就批评了现政府朔尔茨,应该反思他的左倾政策给德国带来了什么,带来了极右翼支持率的上升。

莫茨还批评朔尔茨,经济管理十分灾难,让德国的工业开始失去竞争力,开始面临类似美国的去工业化的苗头。朔尔茨说,德国没有任何去工业化政策,是外部的冲击导致的。中国和印度的崛起、俄罗斯战争之后被迫断了俄罗斯廉价天然气,改从美国购买高价天然气,等等等等,使我们的工业竞争力下降。

从俄国断气,从美国买高价天然气,它增加了德国制造业6%的成本。6%是什么意思?中国很多制造业,连2%的利润都没有,尤其是传统行业,甚至一些耳熟能详的企业,像机械工程行业,包括三一重工,这些在世界上都能排前五号,它的利润率恐怕就1%多。你可以想象,德国整体制造业的成本提升6%,对它带来的冲击是什么。德国说,我们被迫把购买天然气的卖家给撤换了,这是俄乌战争带来的结果,中国印度崛起,冲击了我们工业,所以政府它自己没有去工业化政策,而是国内外环境综合造成,它不是现任总理内阁的责任。

双方还就跟美国的贸易战问题,展开激烈争论。朔尔茨强调,跟美国的关系非常重要,大西洋两岸必须缓和,必须紧密合作。莫茨则表示,他几个月前就说过,呼吁德国为特朗普上台之后美国政策的转向做准备,需要平等的有力的应对。朔尔茨说,应该重视大西洋两岸关系,而莫茨认为应该跟美国进行斗争。

那么在这种情况下,你也可以看到,德国的这轮选举,跟美国一样,其实都是方向性问题了。如果说以前的欧洲,包括以前的美国,两党辩论也好,什么也好,是具体政策的争论,不是方向上的争论。但是你看,这次德国跟美国一样,两党选举体现出了一个方向上的争论,这个就比较机率,而且很容易中枪射箭,而且很容易通过立场来判断结论,立场本身就决定结论。

德国极右翼政党支持率上升影响几何


方向性的问题,它跟政策性问题不一样,所以全球都在辩论,包括直到今天,中国也是一样,存在很多方向上的问题。要优先对美合作,优先对俄合作,优先发展民营企业,优先发展国有企业,优先从事军事斗争准备工作,还是坚持和平发展目标,中国现在也出现了很多方向性的争论。但是目前,从过去的几个月看,从司马南的被封禁,从项立刚被封禁,从人民日报开始刊登中美友好小作文,到最近非常火的电视连续剧《六姐妹》,开始从侧面反映文革那段经历给人们带来的痛苦,虽然说的很隐晦,但是也有所影射。种种迹象表明,中国也可能会迎来一定的方向转型,具体怎么办,我们拭目以待。

感谢您的阅读,咱们下期再见。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