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当地时间9月11日,NASA公开宣布,毅力号火星车在火星表面杰泽罗陨石坑区域发现了一块名为“切亚瓦瀑布”的特殊岩石。该岩石中疑似存在有机碳、硫、氧化铁、磷等成分,并伴随独特的矿物排列和微观黑色斑点,这一结果首次被权威学术期刊《自然》收录并公开,直接将火星生命探索推向全球舆论的风口浪尖。

根据美国宇航局与欧洲航天局联合发布的最新报告,当前毅力号已在火星采集30份样本,但“切亚瓦瀑布”岩芯被科学家普遍视为最有潜力揭示火星古代生命存在的直接证据。麻省大学阿默斯特分校行星地质团队指出,这些疑似生物迹象需要在地球实验室以更高精度进行化学与同位素分析,才能最终确认其来源是否为生命活动。

NASA宣布火星生命线索,样本回地球计划或遭搁浅,美欧博弈升级

样本回地球遭遇多重阻力,美欧合作面临关键考验

火星样本返回任务(Mars Sample Return, MSR)原本被视为2020年代最受瞩目的国际航天合作项目。按照NASA与欧洲航天局的联合规划,后续将发射着陆器、火箭和轨道器,分阶段将毅力号采集的样本带回地球。

但5月,白宫在2026财年预算草案中明确提出缩减该项目资金。7月,美国众议院拨款委员会虽同意临时拨付3亿美元,但相关法案至今未通过。欧洲航天局则在官网公告中坦言,项目复杂度与成本超预期,存在推迟甚至被取消的风险。技术环节上,火星轨道发射、样本无污染回收等环节均被国际专家称为“挑战级别直逼登月”。

NASA宣布火星生命线索,样本回地球计划或遭搁浅,美欧博弈升级

生命证据存疑,地外生物痕迹需更严谨验证

“切亚瓦瀑布”岩石的发现,最大争议在于其生物特征的真实性。石溪大学行星地质团队通过毅力号搭载的PIXL仪器,首次在火星岩石中发现与地球微生物代谢活动类似的有机碳与铁矿物共生结构。专家认为,类似的矿物排列和有机成分在地球上通常源于微生物活动,但在火星极端环境下,地热或其他非生物过程也可能形成类似结构。

根据《科学美国人》杂志分析,岩石表面微小的“罂粟籽”状黑点虽然高度可疑,但无法排除火星自身地质变化所致。真正的“分馏”同位素特征,是唯一能区分生物与非生物来源的关键。而这项分析,仅有地球实验室才能实现纳米级精准检测。

NASA宣布火星生命线索,样本回地球计划或遭搁浅,美欧博弈升级

航天战略博弈升级,样本任务关系国际话语权

火星样本能否顺利回地球,已不仅是科学问题,更成为美欧科技战略和国际话语权竞争的焦点。美国国家科学院2023年发布的航天战略报告显示,火星样本返回一旦实现,将极大提升美欧在深空探索领域的主导地位。反之,任务受阻或失败,不仅将拖累全球火星探索进度,还可能促使新兴航天大国加速追赶。

中国国家航天局近期也多次公开表示,计划2028年前后实现首次火星采样返回,并已在《自然-天文学》等国际权威期刊发布相关技术路线。业内普遍认为,谁能率先将火星样本带回地球、并完成生命迹象的最终确认,将在未来十年深空探索格局中占据先机。

NASA宣布火星生命线索,样本回地球计划或遭搁浅,美欧博弈升级

样本回地球的决定性意义

毅力号四年来已采集30份样本,但“蓝宝石峡谷”作为本次热议的核心样本,被NASA科学家称为“最有希望解答火星生命谜题的钥匙”。麻省大学帕伦特教授认为,地球实验室通过纳米级矿物鉴定与同位素分析,能直接锁定生命活动遗留的独特分馏模式。这种方式已被普遍用作地外生命判据,也是科学界区分生物与地质信号的权威标准。

但截至目前,NASA与欧洲航天局尚未对样本返回任务给出明确时间表。美国国会预算谈判的反复与项目技术难题的堆积,让“蓝宝石峡谷”样本是否能如期回家,依然充满悬念。

NASA宣布火星生命线索,样本回地球计划或遭搁浅,美欧博弈升级

多位国际专家在接受BBC等权威媒体采访时表示,火星生命探索的突破已近在咫尺,但一旦样本任务受阻,人类或将失去几十年内最有可能解答火星生命存在的历史机遇。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