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论东方还是西方,骑兵都是古代战场上起决定作用的兵种之一。而骑兵的战斗力很大部分取决于其胯下的战马,能用于冲锋陷阵的战马资源在古代大部分时候都关乎一国国运,不管怎样重视都不过分。我国大规模运用骑兵的时间很早,战国时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强大的赵国轻骑兵曾威震六国,将古老的战车慢慢淘汰出战场。而西汉时期为了和草原上的匈奴帝国争胜,汉武帝倾举国之力建设一支空前强大的骑兵,常年保持存战马几十万匹甚至上百万匹。一直到唐朝,华夏各王朝都拥有庞大的骑兵部队,也不缺乏优质的战马资源,在与各胡人政权的冲突中至少不落下风。

古代中国的战马通常产于甘肃河西、内蒙河套和陕西陕北等地,在汉朝引进西域马种对本土的蒙古马种进行改良之后,和一般印象不同,唐以前的中国战马并不比同时期的欧洲马逊色,肩高只低于阿拉伯马,耐力还有所胜之。但是宋朝开始,中国内地马种开始退化,主要是因为赵宋疆土狭小,是唯一一个没有掌控西北疆域的王朝,别说河西、河套,连陕西都受到西夏兵锋的威胁,没有优良的马场,汉唐遗留下来的马种在宋朝低效率的养殖机构手中自然的退化到无法骑乘的地步。而到了南宋,北方低质量的马场也全盘丢失,骑兵部队更是极度缺马,但此时有一个地区却开始肩负起为南宋供应军马的重任,这就是贵州的水西。

我国西南的四川、云南、贵州各地一向产马,西南马也是我国原生马种中分布最广泛的一种。但不论是川马还是滇马,它们吃苦耐劳、翻山越岭如履平地,但体型矮小、不利于骑乘,用于战场上骑兵短途冲刺不是其所长。历代王朝军中的川滇马主要是作为驮马使用,西南马种中唯一能用作战马的只有产于贵州的水西马。水西是贵州土司一部的名称,其产马的区域在今天贵州毕节一带,水西马又称为乌蒙马,是生活在当地高原上的一种特殊马种。和其他西南马种相比,水西马要高大得多,而且膘肥体壮、筋骨强健,南宋四川各路用四川的盐和茶向水西土司大量换马,保证了南宋军队能维持一支基本规模的骑兵部队。

当然能用作战马的水西马价格不菲,一匹价值川盐一百斤或同等重量的茶叶,如果用贵金属来结算的话,上等马价值在白银三十两以上。南宋虽然富庶,这样的高价也不免肉痛,加上水西地方不大,每年输出战马的数量有限,所以南宋骑兵虽然主要依靠这里的战马资源组建,但规模一直提不上来。除了水西马以外,有时南宋也向大理和吐蕃部族买马,不过这两个地方提供的马匹质量完全无法和水西相比。南宋灭亡之后,元朝政权也很重视西南马资源的培育,在贵州一带设置有官方养马场,用北方和西域的优质马种来进一步提升水西马的品质,使得元末明初的水西马成为驰名全国的知名马种。

历史上最著名的水西马是朱元璋的坐骑“飞越峰”,这匹宝马本来是贵州土司送给割据四川的大夏国主明升的,明升将此马转送给了明太祖。据史书记载此马高大神骏,头高近一丈,换算成米的话接近三米,这显然是文人夸张的言辞,但可见此马的不凡。朱元璋非常喜欢这匹马,曾让文臣为它作诗,名臣宋濂因此作《天马赋》以赞。在整个明朝中前期,水西马都是当地土司向朝廷进献的主要贡品,明代著名文学家杨慎也写过《飞越峰天马赞》一诗,说明这种马的名气一直不小。到明末奢安之乱后,水西马的养殖受到很大破坏,加上明清易代之际西南战事不断,可能在这一时期失去了传承,清代的水西马已经远不及前代。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