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最近接受美国NBC电视台专访,一开口就说了个事儿,他们正跟美国谈,想采购25套“爱国者”防空系统。
现在乌克兰那边的情况大家也知道,俄罗斯的导弹和无人机没断过,关键基础设施、居民区经常被炸,防空这块早就捉襟见肘了,所以想多弄点“爱国者”撑场面,也能理解。
“爱国者”这东西在乌克兰已经试过水了,不是啥新装备。
现在乌克兰手里至少有8套,6套都部署在基辅、哈尔科夫、敖德萨这些重要城市周边,另外2套因为零件坏了,还在靠美国技术人员帮忙修。
今年年初更厉害,乌军用它把俄罗斯的“匕首”高超音速导弹拦下来了,这可是全球头一回有这种实战案例。
能拦下“匕首”,说明这系统是真能用,也难怪泽连斯基还想多买。
不过他也说了,这25套不是马上就能拿到,是长期计划,就算以后仗停了,交付也得继续往下走。
本来想以为是美国不想卖,后来发现不是,是生产跟不上。
“爱国者”主要是美国雷神技术公司造的,这家公司现在订单太多了,欧洲的德国、荷兰,还有亚太的日本、韩国,都在排队等着要。
而且雷神一年也就产11套左右,25套这数,怎么算都得等好几年。
泽连斯基也没干等着,他想了两个办法,一个是希望白宫能协调下,把乌克兰的订单优先级往前排排,还跟一些欧洲国家聊过,人家也表示愿意支持;
另一个是看欧洲北约国家有没有闲置的“爱国者”,要是这些国家愿意给,再加上白宫点头,乌克兰说不定能提前拿到点二手的先用着。
这俩办法都得看别人脸色,能不能成还真不好说,毕竟美国也得平衡其他盟友的需求,不能光顾着乌克兰。
25套“爱国者”要花多少钱?
买这么多“爱国者”,钱肯定是个大问题。
单套连导弹算下来差不多10亿美元,25套就是好几百亿美元,这可不是个小数目。
泽连斯基也说了,钱打算从两方面凑,一方面是欧盟、美国这些地方冻结的俄罗斯央行资产和俄富豪的资产,现在这部分钱已经超过几千亿欧元了;
另一方面是跟28个伙伴国签的双边安全协议,比如英国、加拿大、德国这些国家,都承诺会给财政支持,帮着找采购资金和预付款。
不过这里面也有麻烦,冻结的俄罗斯资产想动用上,得相关国家一起商量,流程特别复杂,不是说用就能用的。
而且几百亿美元,就算有盟友帮忙,也得一个个去协调,短时间内未必能凑齐。
搞不清这些国家会不会中途变卦,毕竟现在各国都有自己的难处,能不能一直帮乌克兰扛着这笔钱,还真不好说。
很显然,钱的问题要是解决不了,就算产能跟上了,这25套“爱国者”也很难顺利拿到手。
再说说“爱国者”本身的本事,它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在美军服役,这么多年一直在升级,现在主力型号装的是PAC-3MSE导弹,速度能超过5马赫,用的是“命中即摧毁”的动能拦截技术。
简单说,就是能精准拦住弹道导弹、巡航导弹、高超音速武器,还有战斗机这些目标。
现在乌克兰面对的俄罗斯“伊斯坎德尔”弹道导弹、“口径”巡航导弹,只有“爱国者”能有效拦住,其他装备还真不行。
所以对乌克兰来说,多一套“爱国者”,防空网就结实一分,老百姓的安全也多一分保障。
25套全部到位后,乌克兰防空能有多大变化?
现在乌克兰的防空覆盖范围有限,主要集中在几个大城市,要是25套“爱国者”能全部交付,情况肯定会不一样。
按美国军事智库的分析,到时候乌境内能覆盖的人口密集区会比现在多不少,还能形成多区域联动的防空网,俄罗斯的空中打击效果就得打折扣。
不过这一切都得建立在“能顺利交付”的基础上,毕竟现在产能和资金都是坎儿。
并非明智之举的是,有人觉得乌克兰买这么多“爱国者”就能彻底解决防空问题,其实不然。
就算有了足够的“爱国者”,还得有人员操作、维护,还得跟其他防空装备配合,这些都需要时间和资源去磨合。
而且俄罗斯也不会坐视不管,说不定会调整空中打击策略,比如用更多无人机消耗“爱国者”的导弹,或者找其他薄弱环节突破。
所以25套“爱国者”是个重要助力,但不能指望它能一下子改变战局。
整体来看,泽连斯基推动采购25套“爱国者”,是基于当前乌克兰防空困境的必然选择,毕竟面对持续的空中威胁,不加强防御不行。
但从实际情况来看,这条路并不好走,产能卡脖子、资金难凑齐、美欧协调复杂,每一个环节都可能出问题。
更何况,就算这些问题都解决了,后续的操作和维护,以及应对俄罗斯的反制措施,都是新的挑战。
说到底,这25套“爱国者”的采购计划,不仅关系到乌克兰的防空能力,还牵动着美欧与俄罗斯的博弈,影响着俄乌冲突的走向。
后续进展如何,还得持续关注美欧的态度、雷神的产能,以及俄罗斯的反应。
对乌克兰来说,能做的就是尽量推动各方协调,争取早日拿到系统;对国际社会来说,这也是观察俄乌冲突态势变化的一个重要窗口。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