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看到郭松民老师写的《逛“艺术区”有感》。文章中写道:“这些艺术园区,前身都是计划经济时期,尤其是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建设起来的工厂,有钢铁厂、纺织厂、机器制造厂、电子器材厂、发电厂……等等。”
郭老师还说,工业化,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继长城、大运河之后的第三个千年工程,其意义无论怎样估计都不过分。
我深有同感。我读中专时,那所中专学校就在大山子一带。周边就是718大院(798不过是718大院里的一所工厂),774厂(国营电子管厂),738厂(国营有线电厂)等电子工业企业。从大山子到酒仙桥,就是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在苏联援助下建设的一个国家电子工业企业群。在那片区域,厂区、生活区、医院、学校、购物中心、电影院应有尽有。附近还有不少四机部所管辖的研究院所。四机部(电子工业部)下属的无线电工业学校在国营电子管厂的附近,邮电部下属的邮电工业学校就在国营有线电厂的附近。我所在的电机学校(曾经名为无线电专业学校)是北京市仪表工业局所管。北京电机厂就在大山子附近。北京市在这块地方建校,是为了学生到附近企业实习非常方便。那时的生活是一种火热的生活,那个年代也是一个火热的年代。
八十年代,计划经济开始退出。不客气地说,这种退出的过程有点粗糙。企业原来得到的拨款,现在改为贷款。企业原来上缴的利润,现在改为纳税。即所谓拨改贷,利改税。看起来只是一字之差,但企业的压力却一下子增大了许多。政府原来所承担的责任一下子就都扔掉了,企业一下子就要背负如此沉重的负担。本来,我们就像让孩子学游泳,还是要有教练指导的,还有一个从浅水再到深水,再从泳池到江河的历程。但是对于当年的国有企业来说,他们没有教练,没有从浅池到深池的过程,一下子就从岸边被扔到波涛汹涌的江河之中,有几个孩子能幸存下来?
所以大部分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建立的企业都被迫凋零了。现在还有那么多无耻之徒指责和嘲笑国有企业。在我们这些人看来,这些人没有良知,不懂人事。
读中专时,正值文革初期。那时不上课,就找一些书来看,恰巧,有两本描述东北钢铁基地的小说让我看到了。一本是草明写的《乘风破浪》,一本是艾芜写的《百炼成钢》,写的都是钢铁战线上的历程,背景也都是鞍钢。这两本书给我的印象非常深刻,它们都是描写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我们的钢铁工人,工程技术人员,还有一些管理干部,为国家的工业化在做最艰苦的工作,在背负最沉重的担子,但也取得了最辉煌的成就。前两年,我在孔夫子旧书网还买到了这两本书,还会不时地翻看。
简单地说,没有计划经济,就没有中国的工业化;没有中国的工业化,就没有今天的中国。如果我们认真而仔细地回想一下,中国的工业化真的是太了不起了,太伟大了,是世界历史上前所未有的伟大奇迹。
苏联在十月革命之后,也开始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建设。但是当时的欧美资本主义都是看不起苏联的,认为苏联还是一个农业国。但与中国比起来,苏联的最初的工业基础比起中国来,不知要好过多少倍。在沙俄时代,沙皇俄国已经有了初步的工业基础。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就提到在十月革命前后,当时的俄罗斯(其实也包括了今天的乌克兰)就有了具有一定规模的铁工厂。或许打个比喻来说,苏联开始的工业化进程有如从1到10的状态,而中国的工业化进程有如从0到1的状态。两者相差的距离是相当远的。尽管苏联比欧美要落后一些,但在二战之后,苏联的工业化进程不断加快。虽然今天的美国说,他们从来不担心苏联在经济上会超过美国,但是他们一直在担心苏联的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他们非常担心苏联的教育事业有可能会超过美国。
欧美发达国家一直都很藐视苏联,当然就更不把中国放在眼里。所以长期以来,美国之所以忽视中国的发展状态,这是美国从娘胎里带出来的傲慢与偏见。我们当然无须帮助美国改正他的这一类缺点。他的这一类缺点正好为我们的发展打上了某种保护色。当年,在党的十五届四会全会通过的《关于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提出了国有企业要有进有退,要有所为有所不为。这种策略被某些新自由主义的信徒们认为,国有经济要为私营经济让路。对于中央全会的精神,他们其实不是领会错了,而是故意在歪曲中央的精神。国有企业需要有进自不必说,社会主义中国的国有企业必须要进,这不存在任何问题。而所谓国有企业的有退是从某些低产出、高耗能的产业退出来,而朝向高产出、低耗能的高技术领域大步迈进。有所为有所不为,那不为的领域也就是在这种传统的,技术含量偏低的领域中,不再踌蹰,不再徬徨,果断放弃。国有企业要在高技术领域里不断地创新,不断地大有作为。那些新自由主义的信徒们心怀恶毒,故意捣乱。
尽管有曲折,尽管受到过挫折,但是我们的国有经济还是在不断地向前大步迈进。这说明我们的党在这个问题上,思想是明确的,意志是坚定的,那些企图影响和改变我们党的基本原则的人们,太高估他们自己的能量了。国有经济只能加强,不能削弱,只能发展,不能后退。
最近,中央再度提出要保障产业工人的主人翁的地位,这与我们加强国有经济的建设与发展是息息相关的,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现在可能还有一些人,感觉我们现在产业工人,我们大多数劳动者还没有达到如此高的程度。但是,万事不能急。现在有了一个新的起点,那么将来从这个起点一定是要不断地走下去的。我们的产业工人的队伍会越来越强大,越来越有力量,产业工人的主人翁地位一定会得到更大力量的加强和维持。
我们的工业化进程,从目前来看,远远还没有走到头。在我们的前面,还有大量的开创性工作在等着我们去完成。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国工业化的步伐还远远没有停下来的程度,中国的工业化进程是没有止境的。七十多年来,我们的工业化进程走了一条曲折的道路,而在今后,我们的工业化进程不会再出现明显的、大幅度的低谷了。我们会不断地从一个高峰走向另一个高峰。这个过程远远没有完结。
(作者系昆仑策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来源:昆仑策网【作者授权】,修订发布;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