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国际新闻里有个耐人寻味的动向:2025年7月15日,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外长理事会会议将在天津举行,而印度外长苏杰生将出席这次会议。值得注意的是,这竟然是他五年来的首次访华。更微妙的是,印度媒体自己都承认,苏杰生此行最紧迫的任务,就是要解决中国收紧稀土出口给印度汽车行业带来的“断供危机”。用网友的话说:"这会儿想到中国了!"

这会儿想到中国了,5年来首次访华,苏杰生带着最紧迫的任务,想要稀土得先跟中国和解

印度外长苏杰生(资料图)

事情要从中国2025年实施的稀土出口管制说起。作为全球稀土产业的绝对主导者,中国控制着90%以上的稀土加工产能。为反制美国的不平等关税政策,中国对钐、钆、铽、镝、镥、钪、钇等7类中重稀土相关物项实施出口管制,并逐步推行"稀土出口许可证"制度。这一措施直接冲击了印度的汽车制造业——印度汽车零部件生产商联合会警告称,多家企业已面临"无米下炊"的困境,若8月前无法解决供应问题,生产可能全面中断。

面对这场突如其来的“断供危机”,印度政府的表现颇为耐人寻味。一方面,莫迪政府宣布投资250亿卢比(约合人民币21亿元)支持稀土永磁体产业,试图减少对华依赖。但现实是残酷的:印度虽然拥有全球第三大的稀土储量(690万吨),但其开采和加工能力极其薄弱,目前对全球稀土产量的贡献率不足1%。正如印度Sona BLW公司CEO维韦克·辛格坦言:"短期内若不能恢复中国供应,我们几乎别无选择。"

更让印度尴尬的是,其"自救"措施进展缓慢。开发替代品需要至少6-9个月,而且面临效率、成本等诸多技术难题。印度本土企业虽计划与本土稀土生产商合作,但正如辛格所说:"这完全取决于政府的激励措施,没有政策支持,产业根本发展不起来。"相比之下,中国经过数十年的技术积累,已建立起完整的稀土产业链,这让印度的“两面派”尝试显得格外苍白无力。

这会儿想到中国了,5年来首次访华,苏杰生带着最紧迫的任务,想要稀土得先跟中国和解

稀土(资料图)

在这样的背景下,苏杰生此次访华就显得格外引人注目。但中印关系的复杂性为这次访问蒙上了阴影。就在不久前的上合组织防长会晤中,印度防长辛格曾以"声明未明确回应跨境恐怖主义关切"为由拒绝签署联合声明。这一事件暴露出印度在对华政策上的矛盾心态——既想从中国获取经济利益,又在政治上保持距离。

王毅外长此前就明确提出了中印关系的三个关键点:妥善处理边境问题、加强各领域交流、在上合组织等多边框架内相互支持。这实际上给印度指明了方向:想要中国恢复稀土供应,就必须拿出实际行动来证明诚意。

从目前的情况看,印度确实面临着两难选择。美国、欧盟都曾要求中国恢复稀土供应,但中国始终没有松口。正如文章分析的那样,中国的稀土管制政策之所以有效,正是因为它精准打击了依赖中国产业链的国家。如果印度继续在政治上玩"两面派",或者在边境问题上制造摩擦,那么稀土供应问题恐怕很难得到解决。


这会儿想到中国了,5年来首次访华,苏杰生带着最紧迫的任务,想要稀土得先跟中国和解

稀土(资料图)

不过,事情也并非完全没有转机。苏杰生此次访华正值上海合作组织重要会议期间,这为两国高层接触提供了难得的机会。如果印度能够切实回应中方的核心关切,在边境问题上展现诚意,同时在上合组织框架内与中国加强合作,那么稀土供应问题或许能找到双方都能接受的解决方案。

纵观整个事件,最深刻的启示或许是:在全球化的今天,任何国家都难以独善其身。印度虽然一直试图在美中俄之间寻求平衡,但现实的经济联系最终会迫使它做出务实选择。苏杰生这次五年来的首次访华,某种程度上就是这种务实选择的体现。至于最终能否如愿以偿,就要看印度能否真正理解"合作共赢"的含义了。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