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互联网大厂在为DeepSeek作出巨大改变。
2月14日,百度宣布将于6月30开源文心大模型。2月15日,部分微信用户发现已经可以在搜索功能中调用DeepSeek模型了。百度和腾讯有自己的大模型产品,而且旗下的搜索和微信都是汇聚数亿用户的超级流量入口。它们的转变,凸显了中国大厂在大模型技术上还没有构建起足够安全的护城河。
互联网大厂如此,初创公司更不例外。早在DeepSeek-R1发布之前,大模型六小虎里的数家企业已经放弃了开发基础大模型的道路。DeepSeek令部分大模型初创企业再度经受拷问:成本还有优势吗,技术更先进吗,能实现商业化闭环吗?
创新和繁荣的另一面,是残酷的优胜劣汰和巨大的沉没成本。DeepSeek冲击,初创企业面临估值调整和融资压力。一家投资机构的合伙人表示:“就算我投不到DeepSeek,我也不想投你了。我个人认为DeepSeek对他们的融资影响很大,不好融钱了。”
大转向
在公布开源文心大模型政策的前一天,百度已经宣布其文心一言将于4月1日起全面免费。
此前用户使用文心一言基础功能时免费,而自定义模型训练和API接口调用等功能则需要付费。
百度此前是大模型闭源的坚定支持者。它的美国竞争者OpenAI、谷歌以及Anthropic同样执行闭源策略。
闭源的优势在于,技术留存于自身,并在此基础上打造商业模式。开源则意味着技术外流,盈利模式更难以构建。考虑到大模型动辄几亿美金的投入,闭源策略对于企业和投资人似乎都不难理解。
DeepSeek的出现,打破了这种叙事逻辑。它成本低,性能好,而且还开源。
“DeepSeek难得之处在于,论文做到了非常开放,它的参数、它的权重以及一步一步的训练过程,手把手告诉了大家。”开源中国董事长马越对第一财经表示:“这样我们非常容易在它的基础上,用他的方法论,以极低的成本做出自己的小模型,这个非常了不起。”
这是DeepSeek的杀伤力所在。投资更小就可以实现更好的模型,且更容易在端侧部署。所以,除非愿意耗资巨大成为被DeepSeek等站在肩膀上的巨人,否则从头做闭源大模型意义何在?
“除非闭源模型是断代式的领先,大家不得不用。如果有同样能力的开源大模型,那从逻辑上来讲,人家会有更多的机会去试错,去Debug自己的产品,更新速度会比闭源更快。”一位腾讯云工程师对第一财经表示。
国内国外的闭源企业都在重新思考原有策略能走多远。OpenAI的CEO奥尔特曼也表示,选择闭源可能是站在了历史的错误一面,但他也没考虑好OpenAI以何种方式开源。
百度的动作显得果断一些。
“如果技术足够强,选择闭源无可厚非,因为闭源的商业变现的反射弧更短。问题是你真有那么强吗?”马越对第一财经表示。
对于百度来说,开源之后还可能靠云计算资源来赚钱。
一些大参数的模型如DeepSeek-R1如果下载到本地,满血版跑起来需要投资的金额不菲。所以开源大模型,往往搭载在云端,大厂们的闭源大模型也不例外。
“它们是云计算模式,开源就更没问题了。(用户)在运行环境买云计算资源,不然谁给你保驾护航。”马越表示。
百度的一百八十度转弯,是中国大模型产业重要转变的一部分。
投资金额巨大、商业化难题,已经使得许多大模型企业改弦更张。
几年前风风火火的大模型六小虎也走上了不同的道路。百川、零一万物等现在基本放弃了耗资巨大的通用大模型路线。
2025年的1月初,零一万物宣布与阿里巴巴成立联合实验室,零一万物的部分团队成员并入阿里巴巴。零一万物转而在中小模型以及商业应用上探索出路。
“大家鱼有鱼路,虾有虾路。”马越说,一些大模型公司走资本化路径,变成投资公司了,“还有一些坚定做垂直行业的模型不挺好吗?”
马越将开源称为勇敢者的游戏。
“选择开源,是不怕你们来免费获取我的智慧。怕的是你们免费获取之后,甚至连更具挑战性的需求都不能反馈给我。”
DeepSeek挤压谁的空间
英诺天使没有投资任何一家大模型六小虎。从当下来看,这未尝不是一件幸事。
六小虎是指月之暗面、MiniMax、智谱、百川智能、阶跃星辰以及零一万物六家企业,它们的技术和融资一度跑在市场前列。
“太贵了,不太适合我们做天使投资的标的画像。”英诺天使合伙人王晟说。英诺天使的典型投资额约1000万人民币,而早期六小虎估值上涨非常快,“上来都估值3亿美金、5亿美金、10亿美金,透支了未来的估值。”
六小虎看到ChatGPT带来的技术革新机会,国内的科技大厂同样看到了。初创企业在开始的时候,就与大厂站在了同一条起跑线上。
“上来就和大厂直接高烈度竞争,这是我们避免的一个投资误区。”王晟表示,目前也没看到大模型企业赚大钱的可能性。“钱肯定都能赚的,比如做个政企项目。只不过这个钱跟大家对AI巨大的期待,或者跟估值对比,落差有点大。”
人工智能的商业化,要么是对既有业务的改造,要么是开拓新的使用场景。
阿里巴巴、百度以及字节跳动等科技大厂,比初创的AI企业,在赋能既有业务上更有优势。电商可以用AI赋能,工业也可以引入AI,娱乐也可以接入AI。但这些产业里都有巨头把守了,阿里巴巴在投资AI,字节的豆包发展也很快。
“你不能说初创公司用AI就能打败产业巨头,那不可能。产业巨头有钱、有客户、有收入、有场景、有数据,他也不傻。”王晟认为,旧场景的渐进式AI创新,就算有庞大市场,大概率不是初创企业能吃到的红利。
而新的使用场景,大家都还没有看到。
今天人们的购物使用APP,办公使用Word和Excel,娱乐看电影等活动,都是在已经成熟的硬件设备如手机和电脑上。这些需求在已有的设备上都能解决掉了。
“只有新设备能创造新场景。比如说智能眼镜出现就能创造新场景。”王晟说。但现在智能眼镜设备还远不成熟。
DeepSeek加剧了大模型初创企业的商业化困境。
DeepSeek比任何一家大模型企业的产品都更快来到普通消费者的手机端。截至目前,它的日活跃用户数量已经超过了字节跳动旗下的豆包,更超过了月之暗面旗下的Kimi智能助手。
DeepSeek也可望比其他大模型,通过各家平台型企业更快地落地到开发者或者企业端。
春节前后,国内的云计算平台如阿里云、腾讯云、优刻得,以及百度智能云等都争先恐后上线了DeepSeek模型。开源的DeepSeek提供了接口,这些云计算平台都不需要与DeepSeek公司协作就可直接部署。免费开源的模型,便宜的算力,吸引开发者和使用者切换到DeepSeek模型。
“如果说我是一个APP的应用,接的就是大模型的API(接口),那这个切换起来挺快的。”上述腾讯云工程师对记者说。
最新的消息是,腾讯的微信也已经接入了DeepSeek-R1模型,部分用户在使用微信搜索功能时可以调用这一模型。
微信是一款用户超过10亿的超级应用。而且,腾讯元宝也已经接入了DeepSeek。这两款产品此前都已经接入了腾讯自己研发的混元大模型,增加DeepSeek之后,用户选择的空间大了。
“不好融钱了”
大模型公司融资受到DeepSeek压制。
两家知名投资机构的工作人员均告诉第一财经,DeepSeek发布之后,关于它对国内AI产业和投资的影响,内部进行了非常多的研讨。
这些投资机构可能在考虑改变策略。
大模型是人才密集、算力密集和数据密集的游戏。之前,一家新启动的大模型企业如果拿不到1亿美金的融资,那意味着难以成事。
OpenAI和Anthropic等都希望给产业客户、投资人、政府传递同一个逻辑:大模型只能走一条巨大的资金投入的道路,比如每增加10倍算力才能诞生下一个阶段的智能水平。而且,在此之前,人工智能的发展确实是大致按照缩放定律的曲线爬升。
中国和美国的大模型企业、投资人都曾对此坚信不疑。但是DeepSeek动摇了这套投融资逻辑。
“我认为DeepSeek的创新能力在国内初创公司里是最强的,甚至跟阿里、字节这样的大厂比,它的创新能力也是强的。但不代表它技术实力就是无敌的,大家追不上的。”王晟说,它产生的震动不是因为技术大幅度领先,而是让大家回归现实。“过去大家不计代价,现在要考虑投入产出比了。”
由此带来国内大模型初创公司估值和融资的压力。
“你估值还支撑得住吗?过去的估值都建立在做这件事必须投大钱的基础上,因为起手的目标融资10亿美金,你不给我100亿美金估值都不行。”王晟认为,“现在大家觉得你不需要几十亿美金,10亿美金是不是就行了,几亿美金是不是也能干得不错。”
DeepSeek也许是现在唯一一个没有融资压力的大模型初创企业。现在各家机构手捧现金想投资DeepSeek不得其门而入。其他大模型初创公司,此时既需要考虑技术和商业化路径是否转变,也不能停止融资的努力。
但投资人的心态可能已经变了。
“就算我投不到DeepSeek,我也不想投你了。我个人认为DeepSeek对他们的融资影响很大,不好融钱了。”王晟表示:“你立刻降估值显然是不理性的,之前的投资人也没法接受。现在这种情况投资人也退不出来。这是初创企业和市场之间的博弈,但最终什么结果这很难说。”
巨大的浪费似乎是不可避免的。
当成本低廉、性能优异的模型开源,其他大模型企业如果不能推出更优秀的产品,开发者和用户会迅速投入开源模型的怀抱。一些企业此前为研发、预训练以及算力基础设施而做的巨大投资,可能会变得毫无价值。
“中国本身这种沉没成本就是巨高。”马越说,一家公司烧了几百亿,可能最终成就的是DeepSeek这样的公司。何况,“现在最大的问题是,整个国家跟美国相比,在AI上的投入差着好几个数量级。”
投资和创新还将延续下去。
2025年,投资人可能将目光转向大模型之上的应用创新。免费的大模型,搭配便宜的云计算,为应用开发企业提供新的可能。
(本文来自第一财经)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