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莫,12月难道是悬疑迷的狂欢?

《猎罪图鉴2》还没过去多久呢,由张颂文和好久不见的白百合领衔主演的《清明上河图密码》开播了!

该剧讲的是宋朝年间,东京城雀儿巷一角生活着赵不尤、温悦等性格迥异的一家五口人。

一次意外,一家人被卷入轰动的梅船大案中,开启了一边破解各类悬案、一边解决层出不穷的家庭问题的奇妙之旅。

而除了剧情之外,该剧最吸引的是他们制作非常用心!

制作组耗时247天,按照北宋名画《清明上河图》的透视关系,基本一比一还原了——

宋朝生活场景121个,大小建筑体152处,大小街道21条,总搭景面积八万平方米。



今天咱们顺着剧的热度来讲讲《清明上河图》和其作者张择端。

别看现在《清明上河图》被评为千古第一名画,其实在北宋,只是“被雪藏的垃圾”而已?

以审美闻名的宋徽宗并不care张择端?

请问在座的姐妹有哪位不知道张择端的大名?

他画出的《清明上河图》是中国十大传世名画,是国宝级文物。



2015年这张画在故宫博物院展出时,大家平均排队五小时以上,有的甚至要十几个小时。

到了展出的最后几天,故宫甚至都是凌晨四点半才关门。

而这就是《清明上河图》的价值:只要这幅画卷出现,就能吸引全国的历史爱好者、文化研究者前来观赏。

但你别看它现在牛,在北宋时期却是小透明,张择端本人也不是当时知名的大画家,学界有些人甚至怀疑过张择端是否存在。

史书上基本没有张择端的记载,只有在《清明上河图》尾跋的地方有一些关于他的资料——

“翰林张择端,字正道,东武人也,幼读书,游学于京师,后习绘事。”

而他的人生履历加起来不过七八十字,可能还没有你一条朋友圈长

大家都知道宋徽宗爱文艺,他登基后建立了严格的书画院制度,几乎把全天下所有的艺术大家都招到了宫里。

张择端官至翰林,说明他是体制内的画家。

那么问题来了:在徽宗朝这么一个注重艺术的朝代,作为宫廷画家的张择端为何基本在史书上查无此人?

答案大概是:小张实在是不讨老板喜欢。

清明上河图是什么画?风俗画!宋徽宗喜欢什么?花鸟画!

「花鸟画」一词其实就是徽宗开创的,打开他的画册,你会发现他的画都极具观赏性。

比如著名的《瑞鹤图》,仙鹤盘旋在屋顶和云间,笔触锐利,色彩鲜明

他喜欢细致入微灵动传神的自然生灵,追求「写其真」的境界。

我们总说宋画是中国绘画之最,而宋人对意境的追求也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其实这一切都跟徽宗的喜好分不开。

他在位期间,“画”会作为科举升官的一种考试方法,大多以诗词为题。

徽宗时代的“艺考题”,考的从来不是写实。

比如题目为“山中藏古寺”,画深山寺院的考生没有一个过关,第一名则只画了一个和尚在山溪中挑水。

再比如题目为“踏花归去马蹄香”,第一名没有画任何鲜花,而是马在林间,周围蝴蝶环绕。

这种对意境的追求使宋朝人在山水花鸟中极度内卷,于是当时的主流画派分两种:一是华丽的皇家风格,二是极致的意境美学。

《千里江山图》的青山绿水

《山花舞蝶图》的绚烂多彩

又或者是水墨画里的意境十足的小桥流水人家

再不然就是象征高贵品格的梅兰竹菊

而宋朝的文人群体基本都是士大夫阶层。

他们的生活是点茶、抚琴、身着华服手持羽扇,游走于名山大川吟诗作画…

SO…你《清明上河图》是什么东西,也配跟我们文人雅士一个阶层?

在中国古代,主流审美是掌握话语权的阶层定的,《清明上河图》不讨喜的原因是在于它的画风根本不迎合上层权贵的喜好。

这里没有高雅的山水花鸟,而是农村的破屋子

是讨价还价的小商小贩

是辛苦干活儿的普罗大众

张择端笔下的小桥、船只、农夫、田野,全部都以写实的做派呈现出来,完全没有考虑意境。

别人画渔翁是“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的雅趣,到了他这里却成了实打实的当苦工?

这种和闲情雅致毫不相关的绘画风格完全不被当时的文艺界接受。

张择端不仅本人没有在史书上留下什么痕迹,就连这张《清明上河图》都没有被收录到《宣和画谱》。

要知道在徽宗朝,稍微重视一点的画都会被收进去,但整整6000张画的《宣和画谱》中,没有哪张属于张择端。

而张择端本人虽然“官至翰林”,可在后来的官方画家名单里也没有看到他的名字。

绝世天才,就这么被时代埋没了?

清明上河图,除了牛X还是牛X

一个坏消息:确实被埋没了

张择端的故事没有反转,好在《清明上河图》在历史上几经辗转后,还是呈现到了我们眼前。

《清明上河图》全长528.7cm,宽24.8cm,采用长卷形式记录下了当时北宋最真实的百姓生活。

它虽不符合当时的主流审美,但却像胶卷一样定格下了这个汴京繁荣的城市化。

大家如果仔细研究《清明上河图》会发现,它就像一部长长的电影一样,不光有场景,还有剧情。



整幅画的开端是郊外的田野,一队回家省亲的人马远远走来,其中有一匹马受惊脱缰,两个马夫在后面追赶。

老翁招呼孩子回家,两头黄牛也听到后面的声音随即转头去看。

店铺外的驴被脱缰的马给吓到,发出嘶鸣,引得店里的食客探出头来查看。

从远郊,到市郊,再到热闹的河流两岸,张择端把那个当时世上最强大帝国的景象定格了下来,是近代研究大宋的重要史料。

孟元老在散文集《东京梦华录》里提到的场景,配合《清明上河图》食用更加好懂。



比如宋朝的饮食文化,这里有烤饼店,包子店,甚至到处有自己的“肥宅快乐水”(香引子奶茶店)。

宋朝还有自己的酒吧街,这里有正店和脚店两种模式,翻译成现代语言就是直营店和加盟店。

酒吧外会悬挂“酒旗”,搭建彩楼欢门。

这里有送餐的“外卖员”,有等待客户的“共享骄车”,还有拉行李送货的牛车。

那个时候也已经出现了“民宿”。

比如这家“久住王员外家”就类似一个私人老字号,透过窗户可以看见里面有京师游学者,有点像北宋的“考研自习室”?

除了市井生活外,张择端笔下的汴京真实到一点不给皇家留面子

市郊有一座望火楼,类似于今天的消防队,但图中望火楼下根本没人,大家都摸鱼去了‍♀️

市里的驴车上还有一堆准备烧毁的书籍,因为北宋朝廷一直变法,派系斗争严重,新党一旦得势就要烧掉旧党的书籍。

ps:徽宗期间,被烧的书就是苏轼的

更绝的是,因为张择端的绘画技术太过于写实,以至于北宋极其牛X的建筑技术被保留了下来。

大家请看下面这座“虹桥”,桥身由巨木组合而成,完全没有桥墩支撑

这种结构被建筑师称为“叠梁拱”,完全以虚木支撑,很是神奇。

但张择端心细到桥底结构完全一比一还原,这才让该技术得以保留

虹桥上也非常有意思,坐骄子的文官和骑马的武官迎面相撞,两队人马互不相让。

桥上的小商更是直接把自己的摊位摆到了路上,明显是占道经营

桥上还有乞讨的小乞丐

他也无差别还原了北宋的造船技术,走运河的船用平衡舵,大型漕运船是升降舵。

张择端笔下的船,和工程效果图基本没什么差别(夸张

要是把《清明上河图》和明朝仇英画的版本结合在一起看,会发现张择端的版本面面是真实,处处是细节。

更离谱的是,在西方还没有发明出透视法的时候,张择端已经早他们400年在画里运用到了。

而想画成张择端这样需要什么?

需要日复一日地观察,耐心地和船员、商贩打交道,去细心询问建筑结构,船体构造。

虽然翰林的官职给了他自由观察、绘画的资本,但他在画里投入的精力和时间成本,早已超过了他的所得。

这就是中国古代风俗画的顶峰,没有之一。



现在大家能get到《清明上河图》为何是国宝级的作品了吗?

它灵动传神,技艺非凡,就像是照片一样定格下了1000年前某个遥远的下午。





或许张择端画下这幅画时,也没想到《清明上河图》能成为中国画里的顶级爆款。

北宋不入流的宫廷画家,记录下了徽宗朝平凡的一天。



自古以来,庶民文化就不受封建统治者的重视。

但文人墨客的喜好重要吗?

不。

因为真实的记录就是最大的价值。

参考资料:

1.@小透明明TM-皇帝眼中的垃圾!为什么千年后封神,成为中华第一名画?

2.@古物晨列所-张择端,最低调的大咖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