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的胜利,究竟是靠自己的力量,还是依赖外国援助?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如果没有外援,中国能独立打赢抗日战争吗?

很多人喜欢拿抗战和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做对比,认为中国在面对外敌时“不堪一击”,所以没有外援根本撑不住。这个看法忽略了一个关键点——抗战时的中国,和甲午、庚子已经完全不同。

首先是民族主义的觉醒。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时,中国还是一个松散的封建帝国,国民甚至没有“国家”的概念。

但是到了抗战时期,“国族认同”已经深入人心。从五四运动到“九一八事变”,再到抗战全面爆发,中国人的民族意识空前高涨。

没有外援,中国能独立打赢抗日战争吗?

中国的国家治理能力和军事实力也有了质的提升。从清末新政到辛亥革命,再到国民政府的十年建设,中国已经基本建立起现代国家的雏形。

抗战前,中国军队的战斗力虽然还比不上日本,但已经今非昔比。

日本的实力,也不足以征服中国

再来看日本的实力,很多人高估了当时日本的战争能力。事实上,1937年的日本虽然是工业化国家,但无论从经济规模还是资源储备上,都是工业化国家中最弱的。

1937年,日本的GDP大约是120亿美元,仅仅是美国的七分之一,德国的三分之一,甚至只比中国大陆高50%。这点家底,根本支撑不起一场长期的全面战争。

抗战全面爆发后,日本几乎倾尽全国之力,但依然无法占领整个中国。

到1940年底,日本陆军总兵力扩充到210万人,其中绝大部分都投入中国战场,国内只留下9个师团守家。但即便如此,日军也只能控制主要城市和交通线,根本无法全面占领中国,更别提用战争资源“以战养战”了。

经济上,日本的战争负担更是沉重。到1939年,日本的军费开支已经是财政收入的两倍,占GDP的四分之一。

为了维持战争,日本不得不实行配给制,连鸡蛋和大豆都成了稀缺物资。可以说,从武汉会战后,日本就已经开始力不从心了。

没有外援,中国能独立打赢抗日战争吗?

所以,日本不仅没有能力全面占领中国,甚至连维持现有战线都已经捉襟见肘。正因为如此,它才选择冒险发动太平洋战争,企图通过掠夺东南亚的资源来继续支撑对华战争。

外援的作用:重要,但不是决定性因素

抗战胜利,确实离不开外援的支持。但说外援是决定性因素,甚至说“没有外援中国早就亡国了”,这种观点明显是过度夸大。

1937年-1945年,中国一共接受了约21.3亿美元的外援。其中苏联提供了1.73亿美元贷款,法国提供了1.3亿美元贷款,英国提供了约2.3亿美元贷款,美国通过租借法案提供了约13.35亿美元的物资和服务。

这些数字看似不少,但和中国抗战的总体开支相比,其实只是杯水车薪。根据战后统计,中国八年抗战的总开支大约是400亿美元,外援只占不到5%。

更重要的是,美国的大部分援助是在1945年以后才到位,对抗战前期的作用非常有限。

相比之下,中国的抗战经费主要靠自己解决。比如,华侨在抗战期间捐款达13亿美元,几乎和外援总额持平。更何况,中国的战争资源主要依靠的是国内小农经济的超强动员能力。

但这些作用更多是锦上添花,而不是雪中送炭。

没有外援,中国能打赢抗日战争吗?

没有外援,中国能独立打赢抗日战争吗?

如果没有外援,中国独立打赢抗战是完全可能的,但可能需要更长的时间和更大的代价。

从中国的民族觉醒和国家实力来看,日本根本无法彻底征服中国。即使没有太平洋战争,抗战最终的胜利也是属于中国的。但在没有外援的情况下,这场战争可能会持续15-20年,甚至更长时间。

所以,抗战胜利的根本原因,是中国人民的民族斗志和持久的抵抗能力,而不是哪一国的援助。正如蒋介石和很多抗战亲历者所说:“抗战是中国独立完成的胜利,外国援助是重要的辅助。”

我们应该感激所有的外援,铭记它们的历史作用,但绝不能因此否认中国人民在抗战中的伟大贡献。中国的抗战胜利,是整个中华民族用鲜血和牺牲换来的,这一点,永远都不能被遗忘。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