棺中女尸保存完好,身边还放着一个分离的器官。

这个器官揭示了她七百年前的死因,与生育有关。

这具遗体没有腐烂,有几个原因。棺木的缝隙被一种叫灯心草的植物塞满,这让棺材的密闭性变得很好。棺材里还有一种液体,经过检测,里面有水银和石灰,这两种东西都能防止尸体腐坏。

时间是1988年9月。地点在江西省德安县宝塔乡杨桥村。这里的工人正在为修建水塔挖地基。他们的工具挖到了坚硬的物体。这个物体不是石头,像是砖块。工人们清理掉泥土,看到一座古代墓葬,然后报告了上去。

考古工作者赶到后,展开了挖掘。墓葬的形制不小,是砖石筑成的。墓室长三米,宽两米。在多雨水且土壤酸性强的江西地区,宋代墓葬能这样完整地留存下来,机会很少。

她的名字叫周氏,生活在南宋。她的丈夫是吴畴,在当地做过官,他们的家庭是地方上的大族。周氏的生活条件优越,从小就被裹脚,双脚的外形已经改变,走动时要有丫鬟在旁扶着。

江西出土一女尸,褪下她的衣服时,发现下体绑着3条素罗带子

她的上身穿着一件黄褐色的罗袍。罗是一种丝织品,料子轻薄。在南宋,只有贵族能穿这种面料。袍子下面,胸部位置围着一块金褐色的素罗佩绶。这件东西的功能和现在的内衣差不多。

这具遗体的皮肤是灰黑色的,用手去按压,还能感觉到韧性。皮肤上的毛孔也看得清清楚楚。她的四肢关节居然可以活动。这在江西湿热的环境下,是一个奇迹。类似的湿尸,还有湖南马王堆的辛追夫人,她们的墓葬封闭方式有共通之处。

考古人员在她冰冷的右手里,发现了一枝桃枝。桃枝上用丝线系着两个粽子。粽子已经变得干瘪。这也许是那个年代的一种安葬风俗,粽子可能代表了团圆的寓意。

打开棺木时,考古人员看到一个深褐色、拳头大小的块状物。它表面有很多褶皱,已经干枯。

检验确认这是一个女性的子宫,已经从身体分离。

这个发现,直接说明了周氏的死亡原因。她应该是死于分娩。子宫脱垂是生产时一种危险的并发症。在古代的 medically落后条件下,接生人员面对这种情况没有任何办法。一旦发生,产妇几乎都会死亡。

专家由此推断,周氏在生产第三个孩子时结束了生命。她去世时只有三十五岁。墓志上记录了她的生卒年份,生于1239年,死于1274年。

她的下半身穿着一条黄褐色罗裤。这条裤子没有裤裆。这种开裆裤在宋代上层妇女中很常见。她们的衣物层数多,穿脱繁琐。开裆的设计,是为了方便她们处理生理需求。

在周氏的下体位置,发现了三根带子。材质是素罗,每根宽度在两厘米左右,长度约为三十厘米。这种丝织物料子很细,吸水能力好。这就是南宋贵族妇女使用的月事带。

带子上有暗红色的印记。她身下铺了十四层丝质和棉质的被褥,上面同样有血迹。这些痕迹说明,周氏离世时身体在大量失血。这与难产大出血的判断是一致的。

墓穴中还有其他的陪葬物品。有金银制作的首饰,比如耳环和戒指。还有一些陶制的罐子,罐里有粮食的残留物。这些物品证明了周氏生前的家庭很富裕。

这次考古工作的成果,被周迪人和杨明记录在一份名为《德安南宋周氏墓》的报告中。报告里写到,墓里共找到了三百多件罗料服饰。这些衣物展示了周氏生前的用度,也反映了南宋时期经济的富庶和手工制造业的水平。

宋代的纺织技术很高。丝绸的产量大,品类也多。周氏的衣服虽然颜色已经变淡,但上面刺绣的花纹依旧能辨认,工艺水准不低。这个墓葬,让后人看到了南宋贵族女性真实的生活样貌。

周氏的安葬过程很仓促。棺木被钉死之后,就再也没有被开启过。直到七百多年后,工人的铁铲才再次惊动了她。一个贵族女性,在富裕的生活中,以这种方式结束了年轻的生命。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