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丽君 烟台报道 通讯员 于丰源

盛夏时节,黄海之滨的莱山,迎来最有生机的季节。走进山东省烟台市莱山区现代农业产业园(以下简称“产业园”),放眼望去,越来越多的数字技术、智慧农业应用场景铺展在广袤的农田上,尽显“科技范儿”。

“园区大力实施科技兴园工程,形成了以苹果、葡萄为主导产业,集种质研发和繁育、种管服一体化、绿色循环科技等于一体的全产业链条,高起点、高标准创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产业园管理服务中心主任王海英介绍。

近年来,莱山区聚力做好科技文章,不断强化“院地企”深度合作,以科技创新赋能农业发展,通过积极推动科技、平台、人才等要素资源整合扩容,推动科技智力成果示范落地,为产业园高质量发展插上了智慧“翅膀”。

聚力科研,发展苹果“芯”产业

优质种苗是产业发展的基础。2021年,莱山区被列入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名单,烟台现代果业科学研究院作为苹果产业创建主体,承担了标准化苹果园数字化提升项目。研究院脱毒组培中心通过科技手段助力园区苹果产业从“一粒种子”到“硕果累累”。

在脱毒组培室里,工作人员正在进行苹果脱毒瓶苗到生根瓶苗的转接。一株株经过无菌处理、茎尖剥离、脱毒培养的苹果苗,在培养室生根繁育后将被运往周边县区甚至陕西、甘肃、新疆等国内多个苹果产区进行栽种。

科研人员在现代果业脱毒组培室查看苹果脱毒组培瓶苗长势情况。(资料图)

“脱毒组培苗木繁育有效提升了优质苗木的生产技术水平和生产质量,年生产优质脱毒分枝大苗可达200万株,成功率超过95%,满足了市场对优质脱毒分枝大苗的需求。”组培室研究人员介绍,分枝大苗在市场中应用第二年生产果品可达2000斤至3000斤。

当组培苗在培养瓶内绽放新生命时,距此10公里外的院格庄街道要捷村,苹果树正在大棚中蓬勃生长。这里是莱山区苹果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示范园所在地,负责园区日常管理的刘日祥正驾驶着三轮车挨个点位检查园区物联网的标识节点。

“园区接入物联网节点后,能随时关注从组培中心培育出的‘烟富8’‘赞愉’等新品种种苗的生长情况,同时园区的数据也能反馈给组培中心做进一步科研开发。”刘日祥说。

从种植起步,产业园重点在种苗研发培育等方面持续发力,补齐产业链短板。经过多年积淀,莱山区苹果产业链不断延伸,优势产业不断做大做强。如今,在莱山区,像现代果业科学研究院这样的企事业单位越来越多,从创新到创“芯”,产业园正通过科技手段努力为苹果种业装上“中国芯”。

近年来,产业园引进17个苹果、葡萄知名品种,培育生产优质新品种苹果苗7500万株,育成“烟富8”“馨元萃”等9个苹果品种并获农业农村部登记,园区主导产业良种覆盖率达到100%。同时,园内企业累计投入科研经费1225.6万元,参与省级以上课题11项、制订修订行业标准11项。

数字搭台,推动葡萄产业智能化

今年61岁的郭洪刚,是莱山区谨尘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的理事长,在院格庄街道瀑拉谷产区种葡萄已经是第九个年头了。“前些年种植技术和管理都不行,农机手工时也不好统计,哪片地缺水缺肥社员都不清楚,好些葡萄都烂在了枝头。”谈到刚流转土地时的情景,郭洪刚无奈地说。

在产业园建设的推动下,郭洪刚配合园区进行了葡萄园基地的数字化改造,并成功接入了产业园农机作业云平台。借助RFID(射频识别)技术配备土壤墒情监测站、车载作业管理等物联网设备,郭洪刚的合作社有了精准的农事管理体系,能做到实时监控和精确记录,有效提高了农事作业效率。

“现在云平台能实时监测灌溉状况,智慧农业水肥一体化设备也能自动记录灌水时间和灌水量,社里今年的葡萄产量应该能达到每亩1000斤以上。”有了数字平台帮忙,郭洪刚自信满满。据了解,这种水肥一体智能灌溉系统能实现全天候无人值守精准灌溉,甚至可以减少蒸发量,进而提升灌溉效果。

农机作业云平台是产业园与浪潮集团合作开发的智慧农业与产业园大数据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还包括葡萄标准化种植基地数字化提升、特色果酒酿酒工艺研发中试中心等5个智慧农业项目,以及“天空地”一体化智慧农业大数据平台。

目前,产业园正积极探索“无人农场、大田托管”的社会化服务新模式,推动智慧农业生产场景在大田生产、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等领域广泛应用。其中,在瀑拉谷核心区打造葡萄生产“无人化农场”500亩,辐射面积1万亩,实现了无人激光平整地、“无人机插+侧深施肥”技术模式、无人植保和可视化大田管理。

“现在我们的智能农机装备还处于探索试验阶段,未来作业机械将在云平台的指挥下完全实现自主作业,不需要人工遥控,依靠智能技术和算法替代人工决策,真正实现‘天空地’一体化,让农业生产由经验农业转向技术农业和算法农业。”产业园管理服务中心主任王海英说。据了解,目前产业园农业科技贡献率达70.97%,综合机械化率达82.4%。

数字技术的应用还体现在产业链后端的销售环节。产业园通过拓展“产业+数字平台”、整合园区产品、供应链等资源,力图实现“交易在全球,供应在烟台”的产业目标,并大力培优“产业+电商”,授权电商平台100多家,年度农产品销售总额达到29.82亿元。

生态循环,实现产业全链条发展

“葡萄在种植过程中会有大量的葡萄枝,在酿酒过程中也会产生20%左右的皮渣,如果不及时处理,将造成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烟台市葡萄与葡萄酒协会秘书长陈泰宇说,“在油料提取物车间的这套设备,‘吃’进去的是废料,‘吐’出来就成了葡萄籽油和原花青素,剩余的渣滓还能做成饲料和有机肥。”

陈泰宇介绍的设备由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根据莱山区葡萄种植生产的特点研发,设备榨取的葡萄渣粕出油率在12%左右。接下来,他计划联系多家科研院所,解决拖链萃取设备和嫁接逆流萃取工艺难题,进一步提高葡萄籽提取物的获得率。

为了更好地解决资源利用问题,产业园近年来还建成了无害化处理中心、葡萄籽综合利用中试中心、果皮超微粉中试中心,每年处理果枝、果籽及其他废弃物2万多吨。王海英说,园区内瀑拉谷葡萄产区通过提取葡萄渣粕中的有效成分并开发成系列产品,不但将葡萄渣粕“变废为宝”,还实现了酿酒葡萄产业链的完美闭环。

产业园还在区域范围内大力发展生态循环农业,推行清洁生产,形成葡萄副产物的循环利用产业链“葡萄种植-食用菌栽培-有机肥生产-葡萄种植”,建立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长效机制。目前,园区高效节水灌溉率达81.63%以上,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率、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率分别在95%、99%以上。

与此同时,园区发挥主导产业优势,构建起一产以葡萄、苹果种植繁育为主,二产以果酒加工、冷链保鲜为主,三产以高端酒庄体验、水果观光采摘为主的深度融合发展全链条。目前产业园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95%,总产值达44亿元,其中主导产业产值达33亿元,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与农业总产值比值达3.18∶1。

在产业发展的同时,农民也在产业链上充分受益。莱山区委区政府持续推动资源要素集聚园区,构建起“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等紧密型利益联结机制,创新“订单收购+分红”“保底收益+按股分红”“土地入股分红”等模式,产业园联农带农实力不断增强。

截至目前,产业园适度规模经营率达到65.1%,有区级以上农民专业合作示范社23家,市级以上家庭农场示范场4家,入园就业农民达60137人。去年,产业园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06万元,园区内村集体平均收入60万元以上。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