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首日奇瑞汽车总市值1840亿港元


01、今年最大的港股车企IPO来了

历时20年,奇瑞汽车终于上市,迎来了在资本市场的“高光时刻”。

9月25日,奇瑞汽车正式在港交所挂牌上市,成为继比亚迪、吉利汽车、蔚来、理想汽车、小鹏汽车、零跑汽车之后,又一家在港股上市的车企。

奇瑞汽车这家成立于1997年的安徽芜湖车企,上市之路相较其他自主品牌更为漫长——长安汽车早在1997年便登陆资本市场,比亚迪、长城、吉利也相继在2002年至2005年间完成上市。

上市首日,奇瑞汽车开盘大涨超10%,最终每股报收31.92港元,总市值达1840.9亿港元。当天,比亚迪、长城、吉利、长安的总市值分别为9800.99亿元、2088.12亿元、1866.86亿港元和1197.62亿元。

上市首日奇瑞汽车总市值1840亿港元

奇瑞的IPO之路最早可以追溯至2004年。那一年,尹同跃开始出任奇瑞汽车董事长兼总经理。当时,奇瑞曾尝试通过借壳安徽巢东股份或与江淮汽车相互持股的方式实现上市,但该计划在年底搁浅。

2006年、2007年,奇瑞高层曾公开表示过公司正在启动上市融资计划。接下来的十几年间,奇瑞又数次推动公司上市,但都没能成功。在行业人士看来,奇瑞过去20多年来IPO一直无法推进,最大障碍就是复杂的股权结构。

今年1月,奇瑞汽车终于完成“股权下沉”。港交所文件显示,奇瑞控股不再为公司的股东,奇瑞控股将自己持有的奇瑞汽车所有股份(相当于奇瑞汽车的42.32%股权),按比例基准分配给了奇瑞控股的股东。

在大多数公司中,股权集中在公司的高层或者大股东手中。股权下沉是一种策略性的调整,目的在于将公司的股权结构分散到更低层级的单位或实体。通过这种方式,企业能够激发基层活力。奇瑞汽车也说,此举是为了满足奇瑞控股股东的业务需求及提升决策效率。

“资本市场对股权分散的上市公司更友好,有利于公司的股价稳定。”一位汽车行业投资人对《财经天下》解释道。

目前,奇瑞汽车的股东包括芜湖投资控股、瑞创、立讯精密等22家股东,其中,芜湖投资控股持股21.17%,为奇瑞汽车的第一大股东。

上市首日奇瑞汽车总市值1840亿港元

奇瑞汽车本次上市以招股价上限30.75港元定价,发行3亿股H股,募资规模达91.4亿港元。扣除发行应付上市费用2.66亿港元,募资净额约为88.79亿港元。

这些资金的35%将用于研发不同车型和版本的乘用车;25%将用于下一代汽车及先进技术的研发,包括新的电动汽车平台、智能辅助驾驶和智能座舱等;还有20%用于拓展海外市场及执行全球化策略;剩余10%的资金用于提升位于芜湖的生产设施以及营运资金和一般企业用途。

对于这样的分配,行业人士表示理解。毕竟奇瑞的出口能力有目共睹,2024年共出口114.45万辆,创造中国车企出口新纪录,并连续22年位居中国品牌乘用车出口第一。今年1~8月份,奇瑞集团累计出口汽车79.8万辆,同比增长10.8%,保持中国汽车出口第一。

在海外市场,奇瑞处于领先地位。但在高端车型突围和智能化提升两个关键领域,奇瑞确实要砸重金,狠下一番功夫了。


02、高端化难题待解

上市后,奇瑞汽车计划将最多的资金用在研发不同车型和版本的乘用车上,一位不愿具名的财务分析师看了招股书发现,奇瑞的现金流不错,经营情况比较好。但同时,新能源车销量占比一般,主要是燃油车卖得比较多。而且一些好卖的车偏向低端,利润率低。因此研发不同的车型,特别是中高端车型,很有必要。

奇瑞旗下目前有五大品牌,分别是奇瑞、捷途、星途、iCAR和智界。其中,奇瑞品牌包括瑞虎、艾瑞泽及风云等核心序列与面向海外市场的OMODA及JAECOO品牌。

上市首日奇瑞汽车总市值1840亿港元

2022年,奇瑞全年销量为1232727辆。其中,新能源汽车销量232814辆,占比为18.9%。到了2024年,奇瑞全年销量增至2603916辆,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583569辆,占比提升至22.4%。

奇瑞汽车的营收也跟着销量水涨船高。招股书显示,2022年至2025年第一季度,奇瑞的营收分别为926.18亿元、1632.05亿元、2698.97亿元和682.23亿元。同期,奇瑞的利润分别为58.06亿元、104.44亿元、143.34亿元和47.26亿元,相应的净利润率分别为6.3%、6.4%、5.3%和6.9%。

从净利润率看,该公司的盈利能力在上涨。实际上,从2022年至2025年第一季度,奇瑞汽车整体毛利率却从13.8%下降到了12.4%。这就表明,奇瑞汽车的利润一定程度上是省出来的。

以2024年数据为例,奇瑞的销售费用率、行政费用率、研发费用率分别为3.1%、2.2%和3.4%。同期,销量规模与之相当的长安汽车的销售费用率、行政费用率、研发费用率分别为4.7%、2.8%和4.1%。

奇瑞汽车也一直想通过实现高端化改善集团的整体利润率,但这条路的难度并不低。

早在2007年,奇瑞汽车便与以色列集团合资建立了观致品牌;2009年,又推出了中高端乘用车品牌瑞麒。最后,这两个品牌,一个被抛售给宝能集团,一个黯然退场。

2017年,星途(EXEED)以奇瑞高端产品序列的身份亮相法兰克福车展,与吉利领克、长城魏牌属于同一批冲击高端的自主品牌。

上市首日奇瑞汽车总市值1840亿港元

转年,奇瑞汽车正式将“星途”从序列升级为品牌。按照尹同跃的设想,星途就像雷克萨斯之于丰田、奥迪之于大众,为此还放话“星途需要什么,奇瑞就给什么”。

星途早期车型主要沿用了观致的M3X平台,继承了观致的安全和操控质感。“但不是堆配置就能做成高端品牌。”一位业内人士给《财经天下》做了类比,雷克萨斯ES与丰田亚洲龙都来自丰田TNGA-K平台,零件共用率达60%。不过,雷克萨斯品牌在用料、工艺、服务等方面都做到了高端调性,所以市场认可其高溢价。

“而星途的用料、做工比较普通,和同期的领克、魏牌相比都有差距。”上述人士补充说,因此市场不认可星途的高端定位,甚至在部分消费者眼里,星途只是“奇瑞的换壳”。

到了2023年4月,星途又推出了星纪元新能源产品序列,对标新势力。彼时高端新能源车已经被重新定义,在智能化方面缺乏优势的星纪元没能提振星途销量。

2024年,星途品牌销量约为14.10万辆,同比增长12.3%,远低于奇瑞38.4%的整体增速。2025年上半年,星途累计销量为62668辆,同比增长15.1%,增速虽然追上了奇瑞整体,但远不及兄弟品牌捷途、iCAR和智界。

接近捷途的人士张亮告诉《财经天下》,目前奇瑞汽车旗下品牌最高定位落在捷途身上了。所谓捷途“独立运营”,实际就是自负盈亏。

也许是长期资金紧张导致,张亮总结奇瑞汽车的风格就是精打细算,比较注重短期回报。

“捷途早已实现盈利,奇瑞上市后,捷途核心任务是继续提升销量规模。”据张亮了解,接下来,捷途会加快跟进速度,“说白了,就是市场上什么细分市场火、什么产品好卖就造什么(车型)”。

同时,奇瑞汽车与华为经过两年的磨合,智界的话语权终于还是交到了华为手上。双方承诺,将为智界投入超百亿元资金和5000人研发团队,智界运营架构也同步调整,实现产销服独立运作。


03、研发提速

拿出真金白银投入研发不同车型,奇瑞汽车在冲击高端的路上更坚定了。与此同时,这次募资的第二大重头戏放在了智能化研发上。

《财经天下》了解到,在技术团队方面,奇瑞汽车将旗下子公司雄狮科技、大卓智能与奇瑞汽车工程技术研发总院相关业务进行了整合,成立了“奇瑞智能化中心”。该中心下设五个部门:智舱中心、智驾中心、数字架构中心、芯片研究院和战略与运营管理部。

对于这个变化,奇瑞方面表示不太清楚,一切以官方信息为准。

据了解,雄狮科技成立于2014年,是奇瑞控股智能化业务板块平台公司,主导奇瑞智能座舱开发。

大卓智能则是奇瑞汽车旗下子公司,成立于2023年,是奇瑞在“瑶光2025”战略框架下重点布局的自动驾驶公司,前小鹏自动驾驶研发副总裁谷俊丽出任该公司CEO。彼时,很多传统汽车厂商都有相应自动驾驶子公司布局,奇瑞这一动作也被外界解读为不甘落后。

有接近奇瑞高层人士称,大卓智能的定位很明确,就是要做奇瑞智能辅助驾驶的核心技术载体。

其中的矛盾在于,智能化需要长期大量资金投入。小鹏汽车董事长、CEO何小鹏曾透露,2025年小鹏汽车仅在AI方面的相关投入就接近50亿元。而长期缺少资金且没有打开二级市场融资通道的奇瑞汽车,是需要平衡投入与收益的。

“奇瑞习惯采取跟随策略,不愿意进行太多投入。”奇瑞内部人士刘爽对《财经天下》解释道。

在奇瑞智能化中心成立之前,奇瑞的智能化研发工作相当分散。一方面,奇瑞拥有雄狮科技、大卓智能这样的自研团队;另一方面,奇瑞又是合作智能辅助驾驶供应商最多的厂商之一。其供应商包括轻舟智航、Momenta、华为、地平线、卓驭科技、四维图新等。

繁杂的方案不仅拉低了奇瑞智能辅助驾驶量产的效率,也让其同级别产品性能无法统一。

但市场的发展速度不等人。今年第一季度,比亚迪和吉利接连发布“天神之眼” 和 “千里浩瀚”。紧接着,奇瑞汽车在3月的智能化战略发布会上就推出了“猎鹰智驾”。

上市首日奇瑞汽车总市值1840亿港元

与“天神之眼”和“千里浩瀚”类似,“猎鹰智驾”也分为四个版本,并承诺2025年奇瑞全系车型都将搭载“猎鹰智驾”方案。

刘爽表示,实际“猎鹰智驾”仍然是供应商提供的方案,奇瑞按照自己的规则把供应商们的方案统一分成几个等级。

在国产汽车界,拥有“理工男”称号的奇瑞汽车,其实一直不缺自研能力。早在20年前,奇瑞汽车便开始筹备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产CVT无级变速箱。一直到2016年,CVT无级变速箱都是该公司的金字招牌。2024年,奇瑞汽车还全栈自研了8AT自动变速箱,打破了外资企业的技术封锁。

只不过,这些散落在燃油车领域的光芒,在新能源汽车上还没有那么耀眼。目前,奇瑞自研了动力总成系统鲲鹏动力、汽车开发平台火星架构和雄狮智舱。辅助驾驶系统或许如刘爽所言,目前还得依赖供应商。

截至2025年3月31日,奇瑞汽车已经在中国芜湖、合肥及上海建立了3个研发中心,并在德国、西班牙、巴西、墨西哥和马来西亚建设5个海外研发中心,还招揽了14400名专业研发人员。2022年至2025年前三个月,该公司研发开支分别为36.46亿元、66.64亿元、92.43亿元和22.72亿元。

上市,对奇瑞而言太重要了。这事关该企业未来至少20年的棋局——能否获得充足的“弹药”投入更多车型的研发,以及在智能电动车赛道上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领跑。

(文中受访者均为化名)

(作者 | 董雪,编辑 | 田梦,图片来源 | 视觉中国,本内容来自财经天下WEEKLY)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