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枚导弹能让超级大国的总统陷入两难,甚至把全球推向核冲突的边缘?这事听着像电影剧情,却正在现实中上演。
10月17日,特朗普要在白宫会见泽连斯基,这次俩人也不聊别的,就盯着“战斧”巡航导弹援乌的事儿谈。
最后48小时,全球都等着看川普究竟是硬刚到底还是见好就收。毕竟这一步要是走不好,可能地缘格局都得变天。
“战斧”可不是普通武器,它的射程能到2500公里,制导系统抗干扰能力超强,还能贴着低空隐身飞行,想拦住它难度极大。
而且“战斧”的常规弹头和核弹头长得一模一样,短时间内根本无法判断飞来的是常规弹还是核弹,这种设计简直就是为制造麻烦量身定做的。也正因如此,俄罗斯后续的反击策略才更显极端。
在伊拉克和叙利亚的战场上,“战斧”可是出尽了风头。美军每次搞“闪电打击”,它都是主力选手,专挑对方指挥中心、通信枢纽这种关键目标打。
伊拉克战争中,美军首轮就发射几十枚“战斧”导弹,伊军连组织防御的机会都没有,指挥系统很快就被打瘫痪了。
这样的战场“实绩”,已经够让俄罗斯忌惮了,更吓人的还是它的核打击能力。
潜射版“战斧”能装W80核弹头,爆炸当量高达15 万吨 TNT。四艘“俄亥俄”级核潜艇,就能扛着 616 枚核型号“战斧”,要是真打起来,足够把局部冲突升级成核危机。
一旦乌克兰拿到“战斧”,俄罗斯境内的核心城市、军事基地都得暴露在核威胁之下。
之前乌克兰就老用无人机炸俄罗斯的能源设施,克里米亚费奥多西亚码头那场大火,更是烧掉了25万吨燃料。
能源可是俄罗斯的命根子。俄罗斯的经济严重依赖石油出口,这部分收入占财政预算的40%。
目前,乌克兰的无人机已经让俄罗斯17%的炼油产能停了工,要是“战斧” 再加入战局,凭借它的精准度和破坏力,俄罗斯的能源设施可能直接被摧毁殆尽,到时候俄罗斯的经济就得彻底崩盘。
10月13日,俄联邦安全会议副主席梅德韦杰夫率先放出狠话:“所有人都会遭殃,尤其是特朗普本人。”
梅德韦杰夫的话并不难理解,只要乌克兰用“战斧”打俄罗斯领土,不管装的是什么弹头,也无论是谁在背后操控,俄罗斯都按核袭击来反击。
常规战场上应对手段有限,只能靠核威慑来划红线。俄罗斯的“战略模糊”反制策略,也实属无奈。
这下特朗普算是骑虎难下了。本来他给乌克兰送“战斧” 是想施压俄罗斯,逼着普京坐回谈判桌,顺便为自己捞点政治资本。
可现在倒好,真要继续推进计划,可能会引发核冲突;要是叫停,又会被骂对俄罗斯 “示弱”,国内支持率和国际形象都得受影响。
特朗普团队内部意见也不统一,副总统万斯就一直主张从乌克兰问题上抽身。
这种情况下,美国根本没法完全控制“战斧”的使用。要是为了降低风险,就限制乌克兰的打击目标,甚至给俄罗斯通报导弹信息,不仅会丢了面子,还会损害美国在盟友中的信誉。
之前特朗普就因为援乌跟泽连斯基发生过争执,还暂停过部分对乌资助项目,现在再出这种幺蛾子,美国在国际上的处境只会更尴尬。
与此同时,美国正把乌克兰战场上的“代理人战术”搬到亚太,想通过武装日本和菲律宾来围堵中国。
去日本年就和美国签订了合同,不仅购买了400 枚“战斧”导弹,还计划在2027年前改装8艘“宙斯盾”驱逐舰。
日本这么做,早就突破了《和平宪法》的限制,国内反对的声音一直很高。老百姓不希望政府引入这种攻击性武器搞军事扩张。民意分裂之下,日本政府还在硬着头皮推进,这种不计后果的操作,最后很有可能会引火烧身。
再看菲律宾,被美军打着“联合军演”的幌子,在当地永久部署了“堤丰”导弹系统,系统的核心武器就是“战斧”。
可这套系统全由美军操控,一旦导弹从菲律宾领土发射,责任根本说不清楚,很容易引发连锁反应。说白了就是美军用菲律宾的地盘当阵地,出了事让菲律宾扛着。
这种“借刀杀人” 的套路,菲律宾民众不会心甘情愿地当“核人质”,到时候国内反美情绪肯定会爆发,菲政府也得重新考虑和美国的合作。
俄罗斯的应对策略,其实也给中国提了个醒。
面对日菲方向的“战斧”威胁,中方也能借鉴“战略模糊”的思路,明确表态只要有“战斧”从这些方向飞来,就视为潜在核威胁,必定发起最严厉的反击。
这种做法不用新增武器部署,却能让对方投鼠忌器。
距离特朗普和泽连斯基会晤越来越近,“战斧” 援乌的最终结果即将揭晓。
俄罗斯的核警告能不能拦住美国,欧洲会不会滑向核冲突的边缘?这些问题的答案很快就会浮出水面。
对中国来说,如何从这场较量中吸取经验,应对亚太地区的潜在威胁,才是更值得深思的问题。
国际局势瞬息万变,只有提前做好准备,才能从容应对各种挑战。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