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为深度编译,仅供交流学习,不代表日新说观点
一场没有美国深度参与的安全承诺,究竟是可行的战略,还是镜花水月的空想?在俄乌冲突进入一个关键的十字路口时,欧洲各国正试图为乌克兰的未来寻找一个可信赖的安全保障方案。然而,这个过程更像是一场“音乐椅”游戏,各方立场迥异,承诺此消彼长,最终的“椅子”能否足以承托乌克兰的和平,仍是巨大问号。
上周末,欧盟委员会主席乌尔苏拉·冯德莱恩掷地有声地宣布,欧洲已经为乌克兰制定了“相当精确的计划”,一旦和平协议达成,便将部署军队以确保其安全。冯德莱恩向英国《金融时报》透露:“我们拥有明确的路线图,这项工作进展非常顺利。”然而,这番乐观表态立即遭到了一些关键盟友的当头棒喝。
周一,德国国防部长鲍里斯·皮斯托留斯便公开唱起了反调。他直言,在和平谈判前讨论向乌克兰派兵是“根本错误的”。皮斯托留斯对记者强调,欧盟在派兵问题上“没有任何责任和权限”,无论是针对谁或出于何种目的。这一尖锐的批评,恰恰暴露了欧洲内部在如何长期确保乌克兰安全问题上的深刻分歧,尤其是在可能与俄罗斯达成和平协议的背景下。尽管欧洲各国领导人周四在巴黎会晤,商讨具体的部署方案,但各方是否真的愿意冒着与俄罗斯直接冲突的风险,派兵赴乌参战,依然是悬而未决的重大疑虑。
大国缺位:小国“填补”的尴尬
在欧洲主要强国中,法国和英国目前似乎是组建这支“安保部队”最为积极的推动者。根据设想,这支部队进驻乌克兰后,将主要承担训练和指导乌克兰军队的任务。土耳其也在权衡是否派兵。然而,作为欧洲大陆最重要的两个国家,波兰和德国对此兴趣寥寥,态度审慎。这种大国的缺位,导致爱沙尼亚、立陶宛等小国试图填补空缺,但这些零星的承诺能否最终组建起一支足以有效保护乌克兰的常备部队,令人高度怀疑。军事分析师估算,要达到有效的威慑,这支部队的规模需在1万至10万之间。
更核心的问题是:美国是否愿意为此提供实质性的支持?这不仅是欧洲各国心照不宣的疑问,也是整个计划能否成功的关键。有报道称,美国高级官员已私下向欧洲同行表示,华盛顿可以协助协调保障机制,并提供情报及指挥控制支援,但现任总统特朗普始终回避承诺任何形式的直接军事干预。
这便凸显了西方国家试图持久结束乌克兰战争所面临的核心困境。正如西方领导人过去坚持乌克兰将加入北约,尽管心知肚明德美两国可能投下反对票,如今,欧洲领导人也在大力推行组建“安保部队”的计划,然而他们同样清楚,任何部署都必须获得美国的强力支持,以确保欧洲部队的行动能力、监督机制和最基本的安全保障。 这场“音乐椅”游戏,没有美国这张最大的“椅子”,其他国家能否坐稳,充满不确定性。
俄罗斯的“妥协”与乌克兰入盟的现实障碍
在西方内部陷入争论的同时,俄罗斯也通过外交表态,进一步搅动了这潭浑水。俄罗斯官员本周明确坚称,任何向乌克兰部署欧洲部队的计划都“从根本上不可接受”,这无疑给那些希望将“安保部队”作为和平协议组成部分的人们泼了一盆冷水。但令人意外的是,俄罗斯总统普京却在此刻宣布,俄罗斯“从未反对”乌克兰加入欧盟。
对于一些观察家而言,乌克兰加入欧盟或许能成为美国、欧洲和乌克兰各方都能接受的折中方案。昆西责任外交研究所的乔治·比比便在《责任外交》中撰文指出,加入欧盟不仅可以“促进乌克兰的主权、繁荣和社会愈合”,还能为“说服乌克兰公民相信妥协性和平协议值得他们过去三年付出的鲜血提供希望”。
然而,这条道路同样障碍重重。基辅在满足欧盟的基本准入要求,例如反腐和法治保障等规则方面,一直举步维艰。同时,法国和波兰的大批选民对乌克兰的加入心存忧虑,他们担心乌克兰的低价农产品倾销将导致本国农民破产。这些现实挑战,加上匈牙利一贯的怀疑态度,或许可以解释为何德国总理弗里德里希·默茨早在七月就已断言,乌克兰未来十年内都“不可能加入欧盟”。
无法回避的集体抉择
归根结底,真正的和平需要各方迈出迄今难以实现的关键一步:欧洲领导人必须就他们究竟愿意为捍卫乌克兰付出多大代价,作出一个集体且明确的决定。
作者介绍:
康纳·埃科尔斯系《负责任外交》记者,曾任《非零通讯》执行主编。埃科尔斯毕业于西北大学,获新闻学及中东与北非研究双学士学位。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