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5日,泰国传来一个重磅消息:泰国国家铁路局正式启动呵叻至廊开高铁项目的招标工作,这标志着中泰高铁二期工程进入实质性推进阶段。
更值得关注的是,佩通坦政府明确表态,只要她没有被解职,中泰高铁这个"中泰合作战略性工程"就会持续推进。
这背后究竟发生了什么?为什么一条铁路牵动着整个东南亚的神经?
政府换届不换心
说起中泰高铁的最新进展,真的是一波三折。
今年2月4日,就在佩通坦春节访华的前一天,泰国内阁悄然批准了中泰高铁二期工程。这个时机选择绝不是巧合,而是向中方释放了一个强烈信号。
半年后的7月15日,泰国国家铁路局局长威利斯主持召开公众意见征求会,正式宣布启动曼谷至廊开高铁项目的招标准备工作。威利斯在会上特别强调,这是"泰中合作的战略性工程",将大大减少旅行时间,促进沿线地区经济增长。
这个二期工程可不是小打小闹。呵叻至廊开段全长357公里,投资高达3413亿泰铢,约合人民币650多亿元。按照计划,2026年启动招标,2030年完工,2031年正式投入运营。到那时,从中国昆明坐高铁直达泰国曼谷就不再是梦想了。
更有意思的是佩通坦的表态。尽管她因为"录音门"事件被宪法法院暂停总理职务,但她依然坚定地表示,只要没有被正式解职,高铁项目就会继续推进。这种坚决态度背后,其实反映了他信家族对这个项目的深度绑定。
他信家族的高铁梦
要理解中泰高铁为什么能在政治动荡中屹立不倒,就必须了解他信家族的作用。
2011年,他信的妹妹英拉当选泰国总理后,提出了著名的"大米换高铁"战略。英拉希望用泰国的优质大米换取中国的高铁技术和资金,实现互利共赢。2014年,中泰铁路正式获批,这标志着泛亚铁路中线迈出了关键一步。
但好景不长。2014年军方政变推翻英拉政府后,巴育军政府对中泰高铁明显不感冒。项目进入了长达近十年的停滞期,土建工程进展缓慢,资金投入也大幅缩减。这期间,老挝那边的中老铁路却是另一番景象,2021年就全线通车了。
转机出现在2023年。佩通坦领导的为泰党重新执政后,中泰高铁迎来了春天。佩通坦不仅是他信的女儿,更重要的是她继承了家族对这个项目的执着。
2024年9月正式就任总理后,她立即加快了项目推进速度。今年7月17日,他信公开表态,为泰党绝不会更换总理,佩通坦将留任至2027年,这等于给高铁项目吃了一颗定心丸。
这种家族式的政治传承在泰国并不罕见,但像他信家族这样十年如一日地推动一个基建项目,确实不多见。从英拉到佩通坦,从"大米换高铁"到"战略性工程",他信家族已经将中泰高铁视为自己的政治遗产。
从图纸到现实
中泰高铁的规划其实是中国泛亚铁路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最初中方设计了三条线路:东线经越南、柬埔寨,西线走缅甸,中线穿老挝。但现实很骨感,东线和西线因为各种政治原因都陷入僵局,只有中线因为老挝的积极配合成为唯一突破口。
目前的中泰高铁泰国段全长609公里,分两期建设。一期工程连接曼谷与呵叻,252公里长,目前土建工程已经完成45.65%,计划2029年通车。
并且泰方已经决定采购四列中国复兴号CR300AF技术的高速列车,这说明技术标准早就敲定了。
这条铁路的经济价值不容小觑。据测算,全线贯通后,泰国农产品对华运输成本将降低40%。
以泰国的招牌水果榴莲为例,原来从泰国运到中国需要好几天,高铁开通后缩短到24小时,运费更是能降低70%。这对于泰国农民来说,简直是天大的好消息。
旅游方面的带动效应也很明显。中老铁路开通后,老挝的中国游客数量激增。保守估计,中泰高铁全线贯通后,每年能给泰国带来超过300万中国游客增量。要知道,疫情前中国游客就是泰国旅游业的主力军,这个数字绝对不是小数目。
呵叻作为一期工程的终点站,已经开始规划8000公顷的高铁经济带。当地政府希望借助高铁优势,发展物流、制造业和服务业,打造泰国东北部的经济中心。这种"高铁+经济带"的模式,在中国已经证明了它的威力。
博弈下的钢铁意志
中泰高铁项目能够在泰国复杂的政治环境中存活下来,本身就是一个奇迹。
泰国政治向来不稳定,军政府、民选政府交替上台,但这个项目居然挺过了所有风波。
目前佩通坦面临的"录音门"危机,再次考验着高铁项目的韧性。虽然宪法法院暂停了她的总理职务,但关键是"暂停"而非"解职"。按照泰国法律,只要没有被正式解职,佩通坦就还是合法总理。
更重要的是,他信的公开表态给了外界明确信号:为泰党不会主动更换总理,佩通坦将坚持到2027年任期结束。
这种政治承诺对中方来说至关重要。基建项目最怕的就是政策变化,特别是跨国项目,任何一方的政治动荡都可能导致项目搁浅。佩通坦的坚持,实际上是在为中泰高铁提供政治保险。
从地缘政治角度看,中泰高铁的意义远超一条普通铁路。
中老铁路已经证明了"一带一路"基建项目的巨大效益,累计发送旅客4500万人次,运输货物5000万吨,"黄金大通道"效应日益明显。泰国看在眼里,急在心里,迫切希望接入这个网络。
一旦中泰高铁全线贯通,泛亚铁路中线就正式成形了。到那时,中国商品可以通过铁路直达泰国,再转运到整个东南亚,这将彻底改变区域物流格局。对中国而言,这条线路的战略价值在于可以部分绕过马六甲海峡,降低海运风险。
现在看来,中泰高铁已经不仅仅是一个交通项目,而是中泰两国战略合作的象征。佩通坦政府的坚定表态,他信家族的全力支持,都表明这个项目已经超越了普通的政治博弈,成为两国关系的压舱石。
随着2026年招标工作的启动,这条连接中泰两国的钢铁动脉,终将在东南亚大地上呼啸而过。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