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住有所居,居有所安,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应有之义。城市建设既是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的重要载体,又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支点。

推动城市更新,不仅能推动城市结构调整优化和品质提升,还对全面提升城市发展质量、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城市更新有哪些着力点?中原策特约专家为你解读。

锚定城市更新,促进文旅融合发展

顶端新闻特约专家乔金燕

河南省发展战略和产业创新研究院高级经济师

城市更新已从“产—人—城”开始向“人—城—产”转变,以人为本是城市更新的关键,城市空间是城市更新的基础,产业发展是城市更新的动力。

文旅作为创造主客共享空间、盘活流量的核心载体,既是塑造文脉表现力的核心途径,也是创造内需场景的重要节点,与城市更新密不可分。城市更新,需要促进文旅融合发展。

塑造清晰的城市形象。城市在其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因地理、环境等因素的不同,形成了自身独特的文化氛围和文化“性格”,不同的城市在大众心中有着不同的形象。除却建筑物、道路、交通、店面、旅游景点、生活设施等构成城市印象和感受的基本要素外,市民行为、城市管理、文化氛围、风土人情等都是丰富城市形象的关键内容,甚至是一种方言、一份小吃、一套服饰,都可能构成相关城市形象的长久印记。

提供小确幸的文旅休闲场景。旅游目的地获取游客认可的过程,也是考验当地对消费者的情绪捕捉能力与深刻的洞察能力的过程,谁能提供更好的情绪价值、触发游客的情感共鸣,谁就能赢得游客的青睐。《2023青年消费调研》数据显示,近一半年轻人愿意为情绪价值消费。要敏锐捕捉年轻旅行者的“感觉”,通过城市更新,以沉浸式体验方式与餐饮、住宿、旅游、购物和娱乐等行业相关要素创新结合,创造内容、打造IP,努力找到城市与旅游者彼此匹配的“标签”。

建设便捷化的城市服务体系。加快建设景城一体、主客共享、适居宜游、消费多元的新型旅游城市,正在成为各地提升城市竞争力和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新的制高点。借助城市更新,要创造性地将城市文旅融合发展的理念全面融入市政设施、公共设施、绿色空间、滨水空间等城市环境改造中,更要在社会基建日渐密织以外,强化“互联网基建”与“消费环境”建设与改造,支撑城市文旅发展。

纵深推进城市更新与城市治理协同发展

顶端新闻特约专家吴麒洋

河南省改革发展研究院副院长

随着城市更新所占比重越来越高、辐射越来越强,原有的城市治理理念、治理机制需要更新。

社区是城市治理的重要抓手,要充分重视城市社区阵地,激发协同推进“原动力”。

要突出党建引领,凝聚多元建设力量。城市建设不是一方的“独角戏”,而是政府、市场、公众共同参与的“大合唱”。城市更新是民生工程,也是发展建设工程,是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路径,为推动城市发展提供了新动力、新动能和新路径。城市治理需要坚持党建引领,需要城管、业委会、居民代表、施工单位、设计单位等多元力量参与,体现“人民城市人民建”的要求。制定党员清单、居民骨干清单、社区能人清单、志愿者清单,培育社区自治骨干,画好城市精细化治理同心圆。

要善用民主决策,倾听主流民意心声。创新机制,激活城市治理效能,组建社区人才队伍,畅通人民建议征集渠道,把社区居民的好想法、好建议落地落实,将“金点子”转化为“金果子”。从政策制定过程的角度看,在城市更新实施的全过程中都应当听取人民的意见,寻求人民意见和建议的“最大公约数”。党员骨干、居民代表和社区工作人员共同参与,彰显全过程人民民主,体现充分尊重民意以及守护好特殊文化意境和美好城市记忆的意义。

要强化文化公益,重视身边烟火小事。通过综合评定城市更新项目的公益性贡献,对参与城市更新的社会机构实施税费优惠,激发社会力量参与城市更新的积极性,同时建立健全容错纠错机制,鼓励更多城市在棚改、老旧小区改造等领域大胆创新。要聚焦“一老一小”服务设施短板,实施老年服务站、托儿所、幼儿园等一批建设项目,从“住有所居”到“住有宜居”,不断增强群众幸福感。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适时调整优化更新方案,把城市更新真正做成人民满意的民生工程、民意工程和民心工程。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