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曹爽,大家自然而然就会联想到高平陵事变,这场变故具有开天辟地、划时代的重要意义。从很大程度上来讲,这场事件直接推动了曹魏政权的移位,为此后荒凉惨淡的结局奠定了基础。可能很多了解过这段历史的朋友都会产生这样的疑惑,为什么在发生动乱的时候,曹爽要向司马懿妥协,最终将自己手里的兵权拱手让人呢?我们不妨进一步看看。其实这件事情远没有表面上这么简单,它牵涉到很多方面的因素,既有政治方面、也有军事方面的影响。

首先,我们先从军事的角度来进行探讨。曹爽在军事方面,几乎没有什么天赋可言,作战数次,大多都以失败结尾。作为一个统领来说,在军事方面是需要具备一定实力的,这样才能够有威望,受到更多人的尊崇。只有用显赫的战功来说话,才是最直接,最了当的做法。军事方面关系到家国的安全,和军队力量的可靠程度,并不像政治那般,能够进行灵活变通,但曹爽在这方面却有很大的欠缺。

在双方交手的过程中,经常是处于劣势的那一方,久而久之,人们对他也就失去了信心,试问这样的一个任务,谁还愿意去继续追随他呢?而且自己的对手还是司马懿,这个曾经敢正面对抗诸葛亮的风云人物,如此对比,胜负悬殊一下子就拉开了。 另外,当时的曹魏阵营,有很大一部分的官宦都是为司马懿服务的,曹爽的处境可谓是腹背受敌、进退两难。他没有能够和司马懿对抗的资本,自己虽然掌握着政权,但也只是徒有虚名,并没有真正的实权,他也根本不是司马懿的对手。

说完了军事方面,我们再从政治方面入手。司马懿的实权是要比曹爽大很多的,为什么会这么说呢?熟悉三国时期历史的朋友应该都非常清楚,曹爽继位之后,实施了比较大规模的改革,得罪了不少的旧派还有大势力的官宦。虽然改革的想法很好,但是在执行的过程中,可以说是屡屡受挫,不仅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曹爽还成为了很多人的眼中钉肉中刺。 虽然曹爽分散了官宦的势力,保障了自己统治的稳定性,但是却没有把这部分得来的权力进行再分配,导致很多人怨声载道。于是,便将信任的大臣召集过来,尽数分配给了这行人。这一举措,又让不少人眼红不已,大家都觉得曹爽袒护自己人,没有做到真正的公平和公正。此外,虽然曹爽是统领者,但是却缺乏一定的威信。司马懿手里有太后这张王牌,虽然说君主才是一国之主,但是太后的地位也是不容撼动的。势单力薄又得不到支持的曹爽,最后的结局也是在意料之中。

总的来说,曹爽在军事方面没有一技之长,很难获得大众的支持。另外,在政治方面,他所实行的改革并不能为百姓带来实质性的恩惠,所以也就很难得到民心。而且,他对自己也不够自信,下达指令的时候也是质疑的状态,在这样的精神状态下,面对司马懿这样强劲的对手,根本毫无还天之力。所以最后将自己的江山拱手让人,也是意料之中的事情。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