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于女主角的影响力太大,虽然笔者希望能用相对客观的角度,去解读剧中角色的演技好坏,但却无法经受得住粉丝们的狂轰滥炸和口诛笔伐。

所以这一次,我想从前4集剧情的逻辑错误入手,分享一些来自多少有些主观的个人意见和观后感。

从一些相对权威的大报或媒体报道中,可以知道《利剑玫瑰》剧本改编自2018-2023年间公安部侦破的37起跨省拐卖案件。

虽然这37起拐卖案未必会完整出现在《利剑玫瑰》中,但想必会将多起现实中的人与事无一例外融入其中,而这或许也将会为这部打拐剧最终出现虎头蛇尾埋下伏笔。

作为一部目前看来只有短短33集的电视剧,除了总编剧之外竟然还有多达8位编剧共同参与剧本编写。

作为一个门外汉,虽然无法确认如此之多的编剧参与创作是好是坏,但想到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理解与想法,就会想到时常爆出某本大火小说作者找人代笔的新闻。

总共9位编剧编写一个只有33集的电视剧,每位编剧所能掌控的篇幅只有不到4集,不知是怎么厉害的总编剧,能将8位编剧编写的剧本融会贯通成为一部逻辑清楚的惊世之作呢?

而这或许也是为什么在前4集中,会有如此之多以现实逻辑无法自证合理的错误与疑问,会让一名一线打拐警员在看到有与自己年龄相仿女上司空降后,不仅与上级领导大吵大闹,还在面对年轻主任时阴阳怪气的荒唐举动。

或许是为了证明常锐这个刺头因何有底气与领导大吵大闹,当他以卧底身份混入白板与赵大峰身边时,纵然我可以理解打拐办有经费让他在赌桌上一掷千金,却也无法理解他用了什么手段、给出了怎样的利益,才能让这两个人贩子对自己深信不疑。

而对于这些疑问,无论是在抓捕二人之前,还是在抓捕两人之后,就如同船过水无痕一般完全没有提及。

相比起这些只有一线办案人员才能真正明白与理解的细节,有点类似于科技人才的杨佳佳就更加让人瞠目结舌了。

只见她手捧一个笔记本,不仅可以随时随地调阅录像和监控,就连在飞车拦截可疑车辆时,都能通过手中的笔记本精确掌握车辆的速度与交汇时间,要知道剧中给出的时间可是那“遥远”的2009年啊。

作为一个普通人、一个普通的旁观者,虽然我无法深切感受剧中被拐者家属的悲伤与绝望,但我还是无法理解孙律师带着骆晓星通过信访找到打拐办“当庭咆哮”的一幕。

我能理解小洋芋母亲在绝望时对着邓妍的咆哮,也能理解骆晓星面对邓妍时充满绝望的哭诉,但孙律师这波算得上“骚”的操作,即便他同样也是一名被拐孩子的父亲,也无法从逻辑上解释明白和说通。

面对骆晓星的哭诉,最让我难以接受的一幕发生了。

不是我天性凉薄,也不是我毫无人性,只是作为打拐办的空降主任,即便她用脱去这一身警服为代价,也没有权利能代表打拐办向受害人家属承诺一定会把被拐15年的孩子找回来吧。

难道作为一名警察真可以向受害人家属做出这样的保证与承诺吗?为何现实中的我,从没有听到有警察给出过我这般的承诺与保证呢?

想起年少时我去派出所报案自己新买的自行车被偷了,不仅没有如邓妍这般的承诺,甚至连一张报案回执单都没有拿到,不过想想也就释然了,毕竟在前4集中我也没有看到类似的证明与回执送到被拐者家属手中。

除了这些正面人物之外,反观剧中的反派与人贩子,他们不仅能嚣张到在拐骗了年轻少女之后,不仅不立即将她们转送到外地或境外出手换取钱财,还像是有着强大背后势力那般,在本地就开始利用这些少女开始赚钱。

也许是我对所谓的黑道或黑社会完全不理解,能让郑薇薇这样的本地姑娘在本地舞厅做皮肉生意,真不知是9位编剧中的哪一位写出来的。

或许郑薇薇的经历确有其事,或许真就是白板这人贩子真如剧中表现这般,在现实中也是被捕后死扛不认罪。

即便是面对几十年的牢狱之灾,即便是面对被自己绑架的少女活着被救了出来,他都能神情自若的说女孩是女朋友,真不知是白板的智商欠奉,还是我的理解能力出现了退化。

相比起以上这些出现在前4集中可能的逻辑硬伤,笔者更在意的,还是如何能将37起拐卖案用符合逻辑的方式,融会贯通成为33集的《利剑玫瑰》。

当我看到前4集的表现之后,最怕的不是虎头蛇尾,而是怕这9位编剧贪多嚼不烂,不仅无法融会贯通37起拐卖案,还落得一个连一起案件都无法完整讲述清楚的窘境。

关于《利剑玫瑰》的解读暂时先写到这里,更多精彩解读且听下回分解。

若觉得文章不错,希望您可以点赞、分享与关注哦,图片来自网络。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