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2月,俄乌战争爆发后,俄罗斯迅速陷入了前所未有的经济困境。西方国家的制裁如洪水猛兽般袭来,俄罗斯的经济如同被按下了暂停键。能源出口成了俄罗斯的生命线,但随着全球能源市场的变化,俄罗斯的经济脆弱性暴露无遗。美元被逐步挤出市场,卢布汇率暴跌,俄罗斯的外汇储备大幅缩水。在这场看似没有尽头的冲突中,普京与他的团队意识到:单一的能源经济无法支撑一个强国的未来。
在这场多方博弈的漩涡中,普京终于悟出了一些关键的道理——真正的经济安全不是孤立于世,而是在全球化的框架下为自己争取更多选择。
中俄关系升温:普京终于“开窍”了
2024年,俄罗斯总统普京对中国的态度来了个大转变,甚至在公开场合直接放话:“俄罗斯站在中国一边。”俄乌冲突从2022年打到现在,已经过去了两年多,俄罗斯在这段时间里算是吃尽了苦头。西方的经济制裁一轮接一轮,像潮水一样涌过来,军事上的压力更是步步紧逼,北约的动作一个接一个,让俄罗斯的日子越来越不好过。
在这场拉锯战中,俄罗斯逐渐发现了一个现实:光靠自己硬撑,实在是顶不住。这个时候,中国的角色就显得格外重要了。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工业出口国,工厂流水线24小时不停歇,生产出来的商品从衣服鞋子到电子设备,种类多得数不过来。更关键的是,中国对能源的需求特别大,每年进口的石油和天然气都是天文数字。而俄罗斯呢,正好是个能源大国,地下埋着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地缘上又跟中国挨得近,两国之间的管道运输早就铺好了,合作起来方便得很。
从经济的角度看,这俩国家简直是天作之合。中国需要稳定的能源供应来保持工业运转,俄罗斯需要把自己的油气卖出去换成实实在在的收入,双方一拍即合,交易额年年往上涨。2024年的数据还没完全公布,但光看前几年的趋势,中俄之间的贸易额已经稳稳地突破了千亿美元大关。俄罗斯出口的石油直接通过东线管道流进中国东北,天然气也源源不断地送到中国的工厂和居民家里。而反过来,中国的各种商品也通过铁路、公路甚至海运送到俄罗斯,填补了他们被西方制裁后留下的市场空缺。
中国这边呢,一直保持着相对稳定的外交姿态,跟俄罗斯的合作也越来越深入。2024年,两国的高层会晤明显多了起来,从北京到莫斯科,领导人之间的访问几乎成了常态。5月份的时候,中俄还签了一堆新的合作协议,涵盖了能源、基建甚至科技领域,合同金额加起来好几百亿美元。俄罗斯的天然气公司跟中国的能源巨头续签了长期供货合同,保证未来十年都能稳定供气。而中国这边,也加大了对俄罗斯市场的商品出口,像是手机、家电这些日常用品,在俄罗斯的商店里随处可见。
美国“本能”打压,俄罗斯没得选
俄乌战争的硝烟刚起,美国的反应就快得像条件反射一样,没过几天就拉着欧洲盟友对俄罗斯扔出了一堆制裁措施。美国先是冻结了俄罗斯央行在海外的3000亿美元资产,这笔钱够俄罗斯打好几年的仗,直接让莫斯科的财政喘不过气来。紧接着,美国把俄罗斯从SWIFT国际支付系统里踢了出去,这招等于掐断了俄罗斯跟全球金融市场的联系,想买东西都没法转账。更别提能源领域了,俄罗斯每天有500万桶石油流向欧洲,美国一纸禁令下来,欧洲盟友被逼着停购俄罗斯油气,2022年第二季度,俄罗斯的石油出口收入直接掉了30%,财政压力顿时大了好几倍。
科技方面,华盛顿下令禁止向俄罗斯出口任何高科技产品,尤其是芯片和半导体这些关键部件。俄罗斯的军工企业本来就靠这些进口货撑着,像是苏-57战机这样的高端装备,没了芯片生产线直接停摆,2022年5月就传出消息,军方因为缺货急得团团转。面对这种从经济到军事的全方位打压,俄罗斯总统普京在2022年6月的圣彼得堡国际经济论坛上放话:“西方不给我们活路,我们得找新伙伴,东方是未来的方向。”
美国那边看着中俄越走越近,坐不住了。前总统特朗普在2024年的竞选集会上好几次提到“联俄抗中”的想法,打算上台后放松对俄制裁,换取俄罗斯帮忙对付中国。他甚至还说要把欧洲局势稳住,再拉上亚太盟友一起搞定中国崛起这事儿
。可惜,普京对这个提议压根不感冒。2024年秋天,中俄在远东搞了次联合军演,舰艇和飞机配合得挺顺畅,虽然规模不大,但时间点正好撞上北约在东欧的军事部署升级,信号很明显。普京在会后记者会上还特意强调:“中俄合作基于共同利益,不针对任何第三国。”这话听着客气,但明眼人都知道,美国的算盘没那么容易打响。
北约“包围圈”不好破?贸易有妙招
北约对俄罗斯的军事包围从2022年开始就没停过,东欧的部队部署直接涨到10万人,坦克、导弹、战机轮番上阵,离俄罗斯边境最近的基地才几百公里。2023年,北约又在波罗的海搞了次大演习,模拟进攻俄罗斯的架势,摆明了要给莫斯科上压力。
战场上却出了个怪事,2023年的一次战斗中,俄罗斯士兵用的高科技武器被缴获,拆开一看,里面的芯片居然是美国公司的货。这事儿一曝光,全球媒体都炸了,美国不是早就对俄禁运了吗?这东西咋到俄罗斯手里的?
答案藏在全球贸易那张大网里。俄罗斯虽然被北约围得严严实实,但经济上总能找到缝隙钻。2022年下半年,他们开始通过第三国搞转口贸易,印度、土耳其这些地方就成了关键节点。2023年,印度对俄罗斯的电子产品出口涨了50%,里面就有不少美国芯片。俄罗斯的军工企业通过印度公司下了大单,买了几亿美元的半导体,造出了导弹和雷达这些装备。2024年,俄罗斯跟印度签了份30亿美元的贸易协议,电子产品、机械设备都包含在内,芯片的供应线更稳了。
土耳其也没闲着,2023年对俄出口额涨了40%,不少美国科技产品也混在里面。俄罗斯的能源公司跟土耳其签了长期供气合同,换回了土耳其在贸易上的配合。这种“以物易物”的玩法,让俄罗斯在制裁下还能拿到急需的物资。2024年,这套“曲线救国”的模式彻底成熟了,俄罗斯的商船跑遍了中东、东南亚、非洲,从各种渠道弄来西方商品。据统计,2024年第一季度,俄罗斯的非能源进口额涨了15%,大部分都是通过第三国转手来的。
经济老毛病不改,战争逼着转型
普京从2000年登上俄罗斯总统宝座,到2024年已经掌权超过20年。这20多年里,俄罗斯的经济确实从上世纪90年代的混乱中走了出来,慢慢稳住了阵脚。靠着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俄罗斯在和平年代过得挺滋润。2000年代初,全球油价一路飙升,俄罗斯的能源出口像开了挂一样赚钱,2008年油价高峰时,他们的石油收入占了财政预算的50%以上。
到了2010年代,即使油价波动,能源出口依然是俄罗斯经济的命根子,2021年的数据就显示,油气出口占了全国出口总额的60%,直接撑起了国家的钱袋子。那时候,欧洲是俄罗斯最大的买家,每天有几百万桶石油和几十亿立方米的天然气通过管道送到德国、法国这些国家,换回来的外汇让俄罗斯的外汇储备一度堆到6000亿美元。
这种好日子在俄乌战争爆发后就变了天。2022年秋天,普京在一次经济会议上说:“我们得换个活法,不能老指着油气吃饭。”这话落地没多久,俄罗斯的动作就快了起来。2023年初,政府开始推各种新政策,重点扶持非能源产业,尤其是电商这块儿。
战争打乱了传统供应链,西方品牌撤出俄罗斯,像耐克、苹果这些牌子一夜之间从商店消失,市场上缺货严重。可需求还在,俄罗斯人总得买东西吧?于是,网购平台就火了。2023年,俄罗斯的电商销售额蹭蹭往上涨,从2022年的7000亿卢布跳到2024年的1万亿卢布,增长速度快得惊人。
这1万亿卢布里,中国货占了大半壁江山。俄罗斯的电商平台上,满眼都是“中国制造”,像Wildberries这样的网站,2024年一季度光卖中国货就赚了2000亿卢布。这场战争让俄罗斯看清了自己的老毛病:经济太单一,风险扛不住。
2023年,政府开始往别的产业砸钱,比如农业和科技。粮食生产上了新台阶,2023年的小麦产量创纪录,出口量超过4000万吨,成了全球第二大粮食出口国。科技方面,俄罗斯也试着自己造芯片,2023年夏天,国家拨了500亿卢布搞半导体项目,虽然起步晚,成果有限,但总算开了头。
2024年10月,普京在一次国际论坛上说:“开放防御是我们未来的路。”战争的压力还在,但这套体系让俄罗斯在全球经济里站稳了脚跟。中俄的合作成了这套路子的基石,2024年两国元首又碰头两次,签了300亿美元的新合同,能源、军工、科技全覆盖。俄罗斯算是明白了,光靠自己不行,跟世界接轨还得有后手,这才是硬道理。
参考资料:[1]柳丰华.俄乌冲突促使俄罗斯转向中国[J].俄罗斯学刊,2024,14(5):5-23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