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5月的一天,学霸李泰伯被班主任叫到办公室,老师告诉他:“这次模拟考试你考的很好,经过校方的慎重考虑,打算给你保送北大的名额,你可要好好努力、别辜负学校的期望啊。”
老师的话并没有让李泰伯感到喜悦,他平静地对班主任说:“老师我并不打算走保送的路,我想和大家一样参加高考。”李泰伯用实力证明自己不靠保送,也能考上一流大学,他以703分的优异成绩,成为2010年北京高考理科状元。
李泰伯
他一直以来的理想就是到国外留学,高考结束后他向美国11所高校投了简历,但是所有学校都拒绝了他的入学申请,最终李泰伯只能退而求其次选择清华大学,从清华毕业之后,他却表示感谢当年国外高校的拒绝。
美国高校为什么会拒绝李泰伯这样的优秀人才?大学毕业后他为何会感谢当年学校的拒绝?我们一起走进学霸李泰伯非同寻常的求学之路。
一、天赋努力和家庭教育成就天才少年
1992年,李泰伯出生在北京一个书香氛围浓厚的家庭,他的父母都是知识分子,全家人都对这个孩子抱着殷切期待,他的名字都是长辈从《论语》中精挑细选出来的,希望他将来做人诚恳谦虚,以后的生活踏实稳定。
李泰伯
李泰伯的父母在教育上面没少下功夫,教育是重中之重,为此他们付出了很多心血,父母认为培养孩子对知识的向往,以及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尤为重要,在父母的正确引导下李泰伯成长为一名勤奋好学的少年,他在学习中展现出的天赋令人惊叹。
李泰伯从上学以来就表现出聪慧过人的一面,他的成绩在班里一向是名列前茅,对于自己的学习成绩他总是不卑不亢,不会因为学习好就骄傲自满,他一向认为成绩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因此要更加努力,争取今天的自己比昨天有进步,这样日积月累下来就会离理想越来越近。
李泰伯
李泰伯从小就是众人眼中“别人家的孩子”,他的谦虚和自信来自父母的“鼓励”教育,他们希望培养孩子的信心,让李泰伯相信通过努力是能克服很多困难、取得更多成就的,因为父母的鼓励,在他的成长道路上几乎每天都是活力满满。
李泰伯不仅学习成绩优秀,对各种新奇的事物都有强烈的求知欲,父母始终秉持着让李伯泰自己探索世界的原则,激发他对这个世界的兴趣,家庭条件殷实也是他取得成功的因素。
无论李泰伯想学什么,父母都会无条件支持他,小时候对画画感兴趣,父母就给他报了绘画班,有一段时间听了莫扎特的钢琴曲,他又喜欢上弹钢琴,他们立即给孩子买来钢琴。
李泰伯
渐渐的李泰伯还能自己创作一些曲子,大家都感到十分震惊,不过这一切发生在李泰伯身上似乎就变的合理了,上高中学业繁重,他仍然坚持每天练琴一两个小时,可见他是真的喜爱钢琴。
李泰伯总是对未知世界充满兴趣,不仅爱好艺术,动手能力也很强,家里的电器都是他“练手”的工具,起初父母觉得他是因为淘气才“拆家”,后来发现每次拆完机械,他还能把所有零件都组装回去,李泰伯再一次让父母感到惊讶,为了鼓励培养他的动手能力,父母经常送他模型,他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不亦乐乎。
李泰伯对事物的专注力、做事的自制力,和他从小养成的阅读习惯密不可分,父母在家里就很喜欢读书,在他们的影响下,李泰伯很小的时候就爱上读书,古今中外的名著都是他钟爱的,除此之外他还喜欢机械类和哲学书籍。
图片来自网络
每到放假的时候,其他孩子都想跑出去嬉戏玩耍,只有李泰伯能沉下心在家里读书,他能专心致志做一件事情的优秀品质,也是在此时养成的,书中的故事让他看到和自己完全不同的生活,他的想象力以及对知识的渴望越发深厚,读书对他来说就是最快乐的时刻。
李泰伯的优秀品质还不止于学习和兴趣爱好,他的组织能力同样很强,学校里的课外活动他都会积极参与,有时候还能组织同学们一起加入,老师注意到他这方面的能力,就让他负责课外活动的执行策划,他还经常提出自己的不同见解,并且把理论运用到实践中。
李泰伯无论做什么都做的很好,老师自然十分欣赏他,父母也为他感到骄傲,天赋、努力、父母的教导让李伯泰越来越优秀,他的人生似乎总是很顺利,然而在他最引以为傲的学业上遇到了一个十分棘手的问题,他能否顺利度过难关呢?
图片来自网络
二、天之骄子遭遇人生最大“滑铁卢”
2004年,李泰伯凭借优异的成绩进入人大附中读书,能进这所学校的学子都是精英,上中学以后他更是成为学校里的风云人物,提到李泰伯大家对他都是赞美,三年后他顺利成为人大附中实验班的一名高一新生。
刚入学就参加了诺贝尔奖50周年大会,还有机会向杨振宁提问,这样深层次的交流,足以见得他在人才济济的人大附中是多么耀眼。即使高中学业繁重,他仍然有精力参加全国数学竞赛,光是一等奖就拿了三次,大家都说他不仅会读书,还能将知识运用于实践,他的眼界和谈吐总是让人感叹后生可畏。
学习之余李泰伯还担任班长、学校志愿者负责人、学生会主席,他的班主任说他身上具有领袖气质,组织能力非常出众,李泰伯的人生似乎没有短板,无论走到哪里都会成为焦点,同学们也把他当成学习的榜样。
李泰伯
2010年5月,高三学子都在为即将到来的高考做着最后的准备,这一天班主任把李泰伯叫到办公室,此时模拟考试成绩已经公布,他的成绩一如既往的稳定,老师告诉他:“这次模拟考试你考的很好,经过校方的慎重考虑,打算给你保送北大的名额,你可要好好努力、别辜负学校对你的期望啊。”
听完老师的一番话,李泰伯并没有表现出欣喜和激动的神情,而是一脸的淡定,保送意味着可以不用高考就能顺利进入北大读书,这是多少学子梦寐以求的机会,然而李泰伯却认为自己寒窗苦读十年,不参加高考的人生是不完整的。
李泰伯
李泰伯不甘于平淡乏味的人生,他希望自己的生活是有挑战性的,所以他不想留在国内读书,而是想去外面的世界看看,他缓缓开口说到:“老师我并不打算走保送的路,我想和同学们一起参加高考。”李泰伯的话让老师感到意外,老师劝他这么好的机会不应该轻易放弃,但是他已经决定要到更广阔的舞台实现自身价值。
李泰伯拒绝保送北大之后,就开始向美国高校投简历,本以为会得到国外名校的答复,谁成想他申请的11所学校全都将他拒之门外,李泰伯的人生一向都很顺利,这是他第一次遇到“滑铁卢”,媒体也开始关注中国学霸被国外名校拒之门外一事,经过媒体的报道,引起社会各界的讨论。
人们不禁提出疑问,为什么中国学霸走不出国门,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他被11所学校拒绝,是教育体制存在差异,还是李泰伯本身的问题,曾经被人夸赞的天才少年,一时间引起诸多争议。
李泰伯
媒体报道李泰伯是“高分低能”只会死读书,就算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也是为了让简历更“漂亮”,不过就是糊弄人的把戏,没有实质性的作用,还有人说他崇洋媚外,放着保送的路不走非要到国外留学,“热脸贴上冷屁股”曾经有多风光现在就有多狼狈,关于李泰伯的话题越炒越热。
18岁的李泰伯被舆论推至风口浪尖,更多的声音是讽刺他“一败成名”,李泰伯本人没有因此出面做任何解释,倒是他的老师同学坐不住了,纷纷为他进行辩解,外界的声音有失偏颇,并非李泰伯成绩不够优秀,他之所以被国外学校拒绝,是因为没有第一时间掌握留学信息,导致在这方面准备不足。
李泰伯高二下学期才开始准备留学申请,他申请的每一所学校的知名度都很高,他还自信满满的申请了奖学金,虽然李泰伯成绩优秀,可是美国的高校并不认可其他国家的考试标准,就算他成绩再好也不能获得入学资格。
李泰伯
国外学生想拿到入学资格,还可以把自己在国内获得的奖项在面试时向考官展示,可是李泰伯获取信息不及时,错过了这一机会,他心中的理想虽然不能达成,可是他决定的事情从来不会放弃,越是被人质疑就越要证明自己。
与其消沉下去,不如尽快收拾好心情重新出发,李泰伯坚持参加高考,最终以703分的高考成绩,获得2010年北京理科高考第一名,他对软件技术产生深厚的兴趣,报考清华大学电子系一直都是他的目标。
李泰伯却在此时犯了难,高考结束后他获得三所香港高校的奖学金,可是他填志愿的时候选的是清华大学,香港大学面向国际前景更广阔,对他将来就业和出国更有利,校方还承诺可以为他提供全额奖学金64万港币,经过一番考量,李泰伯决定在清华大学就读一年,大二再到香港大学读书。
香港大学
三、否认“高分低能”他感谢当年被拒绝
2011年,李泰伯来到香港大学,在这里学习期间,他深刻感受到香港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氛围与内地有很多不同,更坚定了他要到国外读书的决心,2012年他如愿以偿来到美国麻省理工本硕连读,攻读电子工程和计算机双学位,李泰伯忘不了当初被人质疑和否定的痛苦经历,如今他进入梦寐以求的学府读书,一定要向大家证明他并不是“高分低能”。
刚入学李泰伯就严格要求自己,其他同学选修4门课程,他就选择5门,这就意味着要比别人付出更多努力,对于自己喜欢的功课他并不觉得辛苦,学习就像建高楼大厦,打好地基才能使整座楼保持稳固,学习没有捷径,有多少付出就有多少回报,李泰伯认为自己正年轻,就应该趁现在克服层层阻碍、到达知识的最高峰。
李泰伯
在追寻知识的道路上,李泰伯的脚步从未停止,在麻省理工学习一年之后,因为成绩突出,他作为交换生来到英国剑桥大学学习,大学4年他来到4所高校读书,不仅专业水准有了显著提升,眼界更是大大增强,通过自身努力他的履历越来越丰富,学术梦想正在一步步实现。
2017年李泰伯硕士毕业,收到了一家知名计算机公司的工作邀请,这次工作机会十分难得,可是他却拒绝了公司的offer,原因很简单他觉得现在的生活太平淡了,他不想再面对冷冰冰的计算机而是想跨专业学医,他希望人生有更多可能性。
随后李泰伯又给几所国际知名院校投递简历,这一次不出意外的他收到多所学校的回复,其中就包括他儿时的梦想哈佛大学,但是霍普金斯大学更让他心动,经过深思熟虑李泰伯选择就读霍普金斯大学。
李泰伯
2017年秋天,李泰伯来到霍普金斯攻读医学和哲学双博士学位,学校每年只有10个医学博士的名额,李泰伯就是其中之一,他还把录取通知放在网上,多年未出现的李泰伯再次引起热议,网友们没想到当年被美国高校拒之门外的男孩,竟然已经获得令人瞩目的成就,霍普金斯大学在过去10年走出了3位诺贝尔奖得主,李泰伯希望自己也能站在诺奖的领奖台上。
过去的李泰伯承受了很多压力,别人都不看好他的时候,他没有放弃自己,经常有人问他如何看待当年的质疑,李泰伯总是说“感谢拒绝”看似轻描淡写的四个字,确实是他激励鞭策自己的动力,李泰伯的成功并非偶然,他有强大的内心,在人生的灰暗时刻他没有向困难妥协,迎难而上最终获得想要的结果。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