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在冷兵器时代王朝之间的兼并以及扩张主要以攻陷他国城池作为胜利的目标。在生产力并不发达的时代,城池主要是土制,而城池最薄弱的环节应该是城门了。 想要攻入城中,一方面可以通过搭建云梯攻陷城池实现攻城略地,而另一方面完全可以通过火攻烧毁城门,这应该是比搭建云梯更加简单的方式了,为什么古人在攻城略地之时不采用火攻城门的方式呢?其实古时候已经有相应的火攻城门的案例,但是古人根本就不敢火攻城门。
古代的城门几乎都是木门,想要打开木门轻而易举,但是在攻城略地之时,却无法选择用火攻的方式。在明史中曾经记载了这样一次战争,公元1461年,曹钦举兵叛乱,派兵攻打皇城东安门,曹钦手下的士兵想要攻打东安门就采用了火攻的方式,但是火烧城门虽然比较有效,可是用时比较长。 在火攻的情况下城里的人出不去,而城外的敌将也无法进入,久而久之就能够等到援军到来的那一刻,所以此次火攻城门最终以失败告终。这只是火攻城门在以时间为成本的前提下,失败的案例。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迫使在攻城略地之时,无法火烧城门。
古时候为了加强城池的安全性以及防止盗贼作乱,所以还会在城池外面加固一条护城河,护城河的宽度大概能够达到百余米。如果采用火攻的形式,火烧城门的话那么几乎是在做无用功,城内的将领完全可以利用护城河,快速将火扑灭。
古代的工匠在修建城门之时,就已经想到了万一遇到敌军火攻时,他们要采取的解决办法。工匠早就在城门上建造了一个小的缝隙,万一敌将采用火攻,那么他们就可以从这个缝隙灌入水,根本不用担心城门失火。 城门虽然是木质的,是一个城池相对比较薄弱的环节,可是在修建城池之时就会将一切不利的因素考虑其中,而且在城门的后面加固门栓。虽然门栓也是木质的,但是会采用枣木或者是铁桦木制成门栓,这一类木质坚硬无比,在经过一定的处理之后燃点很低,所以想要烧毁城门,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同时为了使得城门更加坚固,工匠们在修建城门之时,会加入铆钉以及铁皮。古代将领在攻城略地之时,经常会去撞击城门,但是这是一项出力不讨好的事情,这只是在吸引敌人的部分兵力而已,而他们最主要的目的还是搭建云梯,从内部直接瓦解。
除了以上无法采用火攻烧毁城门原因之外,许多历史学家还认为如果采用火攻城门的方法,有可能会自投罗网。比如城主在修建城门之时,自然考虑到城门是城池最薄弱的环节,他们往往会利用敌人急功近利的特点,把城门致命的弱点暴露出来,可以诱敌深入,最终瓮中捉鳖。 曾经清朝天津保卫战之时,曾国藩派兵攻打太平天国的都城,他就采用的是挖地道攻打,曾国藩主要是担心瓮城的力量,担心被表面的假象所迷惑,最终被敌人引诱,而使得自己身陷囹圄。
每一个王朝都会非常在意城池的安全,曾经朱元璋在南京修建国都之时,就在城池之后又修建了非常隐蔽的瓮城,很多危险表面上是看不到的,但是一旦身处其中之后便无法自拔,所以曾国藩为了防止身陷囹圄,便舍近求远,采用挖地道的方式攻入南京城。
时代传承至今所留下的历史文物,无时无刻不在向我们彰显着古人的智慧,而城门就是其中之一,城门之历史的文物,它充满着岁月的痕迹,也是古人智慧的结晶。城门和瓮城都是冷兵器时代的产物,曾经它们无坚不摧,但是当时在发展之后,以前的王者如今只能够被历史淘汰。
总结:瓮城是时代的印记,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瓮城只能成为一代人的回忆,它是特殊时代背景下的产物,虽然如今不再具有其价值,但是在封建时期,它实实在在的保护了一座城池的安全,让人民能够尽可能的免受战乱的困苦。
战争是实现和平的手段,无论人们再怎么不情愿,都无法扭转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城门和瓮城都是人们想要抵御风险的象征。古人很多的选择,我们现在看来有一些无法理解,但是如果把眼光放在了千年之前,放在了封建时期,那个生产力低下的时代,仿佛一切都能够说的通了。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