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压降负债成本、缓解息差下行的诉求,昔日热闹的银行揽储市场,已渐渐淡出喧嚣。7月2日,北京商报记者调查发现,近期银行揽储显得愈发“佛系”,中长期限大额存单“断货”已成为常态,曾被追捧的“特色存款”也是一单难求,额度不定期开放,储户想要购买需要提前预约。从2023年至今,全国主要商业银行已经历了多轮降息,地方中小银行的“补降”行为仍在持续,单一的高利率竞争策略不再,银行亟须转变思路,以实现收益结构的多元化格局。
中长期限大额存单“断档”
“第一次买大额存单,太难抢了!”在北京工作的白领小姚(化名)决定将积攒的存款用来购买一笔长期限大额存单,以此增加收益和保障,但等待许久,都没有买到心仪的产品。
在尝试联系了几家银行后,小姚得到的回复并不理想,不少银行客户经理都反馈,由于储户需求旺盛,加之银行自身揽储安排的原因,大额存单产品变得非常紧俏,几乎是“一单难求”的状态,特别是那些利率相对较高的产品,往往在开放认购的瞬间就被抢购一空。
在这段“寻单”之旅中,有同样经历的储户还有很多,有不少储户吐槽为何大额存单越来越难买;也有储户坦言,为什么利率这么低还这么难抢。
大额存单“一单难求”并不是新鲜事,如今,多家银行的中长期限大额存单“断档”成为常态。以招商银行为例,4月初,该行曾传出“停发3年期以上大额存单”的消息,北京商报记者彼时获悉,该行并非停发产品,后续会视整体资产负债情况确定未来产品发行计划,但目前来看,该行大额存单热销产品中,仅有1个月、3个月、6个月、1年期、2年期在售,最高存款利率为2.15%,仍未上架3年期、5年期大额存单产品。“目前没有长期限大额存单在售,上架时间未定”,该行一位客户经理说道。
国有大行中,交通银行大额存单专区暂无可购买的产品;中国银行在售的1年期、2年期、3年期大额存单产品均显示“额度不足”;农业银行、工商银行、邮储银行、建设银行在售大额存单存期最高期限为3年,均无5年期大额存单产品。也有部分中小银行在售大额存单期限最长为1年,无中长期限大额存单在售。
谈及中长期限大额存单“断货”的原因,融360数字科技研究院分析师艾亚文表示,一方面,随着存款利率下行,储户对大额存单的需求在增加,这类产品凭借能锁定未来收益,风险性较低的特性受到投资者的青睐;另一方面,由于净息差持续收窄,银行也在控制和减少大额存单的发行量,压降这些揽储成本较高的负债。
“平替”特色存款额度紧俏
在存款利率下行的背景下,多家银行曾积极推出特色存款产品来吸引储户,这类产品起存额度低、存款利率高,曾被作为大额存单的“平替”受到储户追捧,但如今,银行也调整了特色存款的营销策略,从此前的火爆营销至如今的限额购买。
“我行今日上线特色存款产品,3年期存款利率为2.55%”,一家股份制银行客户经理称,当北京商报记者打开该行手机银行App查询时却注意到,并未查到该款特色存款产品。对此,上述客户经理解释称,“现在利率都在下调,这款产品在手机银行上无法查询,需要提前和对接的客户经理预约才能实现购买,1000元起存,存期为3年,额度有限”。
在咨询特色存款产品时,另一家股份制银行理财经理直言,“我行已经在6月中旬下架了5年期特色存款产品,当时的利率最高可以达到2.65%,经过了几轮调降,特色存款产品利率现在也不具备优势,和普通存款产品相差无几,”这位客户经理直言,“不好意思给客户推荐。”
在存款产品营销上,这位客户经理发布的推销文案还停留在一个月前,在揽储任务较为紧张的6月末也并未发布营销内容。
随着特色存款的限额购买,储户面临的投资选择变得更加有限,获取稳定高收益的难度增加,究其原因是银行控制成本,优化负债结构的表现。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指出,出现此类情况的原因是,一方面,市场对“高收益”存款类产品的需求仍偏旺盛;另一方面,近年来银行普遍面临负债成本上升、净息差压力有所增大,银行根据市场和自身经营状况,积极优化负债结构所致。
在产业经济资深研究人士王剑辉看来,目前来看,利率的持续走低促使储户预期未来利率将进一步下滑,而因此,储户更倾向于锁定当前相对较高的中长期存款利率。但出于控成本的原因,银行加码高息揽储的行为变得越来越谨慎,年中揽储也陷入“两难”。
下半年银行揽储压力不减
从2023年至今,全国主要商业银行已经历了多轮降息,地方中小银行的“补降”行为也仍在持续,7月初就有多家银行宣布下调存款利率。
7月2日晚20时,湖南三湘银行下调了该行定期存款利率,北京商报记者查询该行手机银行App发现,目前在售的定期存款3年期、5年期利率分别为2.9%、3%,相较此前的3%、3.1%均下调10个基点。
恒丰银行、宁波银行也于日前下调了存款利率,例如,据恒丰银行官网公布的最新挂牌利率显示,该行个人整存整取定期存款1年期、3年期、5年期存款利率分别为1.65%、2.3%、2.3%。
今年,银行息差仍然面临不小的下行压力。根据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的数据,今年一季度,商业银行净息差进一步降至1.54%,在业绩发布会上,多家银行管理层也透露出2024年净息差下行态势将进一步延续的信号。
为缓解净息差压力,存款利率下降仍是大势所趋。艾亚文强调,存款利率在未来可能呈现出稳中趋降的态势。从近年来政策层面来看,也倾向于通过降低存款利率来促进信贷市场活跃,支持实体经济融资。存款利率持续下行、监管叫停手工补息等可能影响银行揽储,市场竞争加剧,不同银行揽储分化可能更加明显。中小银行在网点覆盖面、客户数量等方面都不及大型银行,获客成本相对较高,揽储压力更大;中小银行可以降低综合揽储成本,根据自身负债结构调整揽储策略,提供更有吸引力的服务或产品来吸引和保留客户。
对银行来说,单一的揽储营销“老路子”已走不通,面对低利率环境,银行必须探索多元化和创新性策略来缓解揽储压力。正如王剑辉所言,面对持续的低利率环境,银行应超越单纯的价格竞争,转而深入挖掘客户需求,优化服务和产品结构以此作为破解揽储难题的关键路径。同时,密切关注宏观经济政策动向,灵活调整策略,以适应不断变化的金融市场环境。
北京商报记者 宋亦桐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