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镌刻不朽,奋斗成就永恒。山东省港口集团成立五年来,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坚持党建引领、战略统领、文化认同、制度保障,历经了市场环境的深刻变化,经受了世纪疫情的严峻考验,通过了改革破题的重重挑战,奋力将一张张改革的“规划图”“路线图”,转化为一幅幅发展的“施工图”“实景图”,有力推动生产经营各项工作落地见效、经营业绩屡创新高,交出了一份成色十足的亮丽答卷,用奋斗书写建设世界一流海洋港口的梦想与荣光。

港区集装箱船舶开靠密集

港口发展跑出“加速度”、迈上“新台阶”

港口大不大看吞吐量,港口强不强看集装箱。货物、集装箱吞吐量是衡量一个港口枢纽地位的重要标志。

五年来,山东港口货物吞吐量跨越5个亿吨大台阶,从整合前的12.7亿吨攀升至2023年的17.1亿吨,增幅达34.6%;集装箱吞吐量从2709万标箱增长至4132万标箱,增幅达52.5%,总量分别位列全球港口第一和第二。其中,青岛港集装箱量2019年、2020年、2022年分别超越中国香港港、釜山港、广州港,成为东北亚区域第一、全球第五大集装箱港口;日照港、烟台港货物吞吐量分别由全球沿海第11、第14位跃居至第7、第10位;渤海湾港货物吞吐量是成立之初的3倍。港口主要经营指标大幅攀升,稳居山东省属企业第一方阵。

全球首个顺岸开放式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在日照港启用

港口能级进位争先,货种亮点纷呈。在巩固铁矿石、原油等传统骨干货种领先优势的基础上,山东港口进一步优化货种结构,目前年吞吐量过亿吨的货种达到4个,过千万吨货种达到10个,骨干货种集群发展,市场份额全国领先。

港口建设快马加鞭,每年都有建成项目投产、新建项目开工,持续提升港口发展空间。五年间,基础设施累计完成投资1878亿元,一批重大项目实现历史性突破,为港口稳健快速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硬件支撑。

东西互济、陆海联动,畅通国际物流大通道

今年7月5日—19日,马士基航运、韩国现代商船、地中海航运3家船公司在青岛港半个月内接连开通了南美西、东南亚、南美东3条新航线,在助力山东港口建设东北亚国际枢纽中心的同时,显示了他们对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信心。

组建以来,山东港口深化总部营销,全力争引全球前二十大船公司开航线、升运力,实现全球最大集装箱班轮常态化运营。五年累计净增航线73条,航线总数达到350余条。内贸直达航线和外贸内支线体系持续完善,成功通航北方首条内贸货物跨境运输航线,打通鲁黔物流大通道,实现内贸航线在沿海港口的“全覆盖”,加快构建起“内外贸互补、干支线配套、远近洋兼备”的集装箱航线体系。青岛港获批实施启运港退税政策,国际航运枢纽竞争力指数位居东北亚港口之首。

山东港口海铁联运班列达到百条

五年间,山东港口不断完善多式联运服务,新增海铁联运班列36条、总数达到100条,提前一年半完成“十四五”目标。内陆港网络布局跳跃增长,陆续在兰州、银川、乌鲁木齐等地增设内陆港35个、总数达到50个,真正将“出海口”搬到了内陆企业的“家门口”,构建起“立足山东、覆盖沿黄、辐射全国”的内陆港群,成为广大内陆腹地与铁路、船公司等各方协同共赢的样板。

“三大赛道”联动赋能,核心竞争优势加快塑强

打造“依托港口的世界一流供应链综合服务体系”,是山东港口应时应势作出的重要战略决断。

近年来,山东省印发《山东省世界级港口群建设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提出建设“沿黄陆海大通道”,并明确要求“充分发挥港口优势,全力打造成为全省供应链头部企业”。

山东港口在打造供应链综合服务优势上具备良好条件。经过五年改革发展,山东港口已经形成了强大的综合服务优势,为供应链综合服务积淀了海量的客户和丰富的场景,打造了全要素、全流程“工具包”,构筑了供应链综合服务的“政策高地”。因此,山东港口有能力、有条件聚集供应链全要素服务功能,为广大客户提供一站式综合服务,加速由“单一港口运营商”向“供应链综合服务商”转型升级。

2023年下半年,山东港口准确把握趋势变化,牢牢掌握战略主动,作出了“打造依托港口的世界一流供应链综合服务体系”的战略决断。主张“利他共赢”,把“供应链”打造成“共赢链”,把供应链综合服务优势转化为所服务企业的竞争优势、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比较优势,全面降低社会物流成本。

山东港口推动传统业务与新兴业务互为支撑,港口与板块协同共进,开辟港口运营赛道,供应链服务赛道,港口、园区配套服务赛道。“三大赛道”联动赋能,以强有力的集群效应,推动“码头+物流+金融+贸易+航运+海外”全链协同,“港口+政府+海关+铁路+企业”一体联动,拓宽合作领域,延伸服务链条,畅通沟通渠道,优化发展软环境,以资源共享为纽带,打造发展共同体。

目前,随着供应链综合服务体系的加速构建,山东港口在服务国家战略中扮演的角色愈发重要,在服务区域经济中发挥的作用愈发凸显,在服务广大客户中承载的期待愈发增强。

大力培育新质生产力 智慧绿色发展动能强劲

成立之初,山东港口就把“建设国际领先的智慧绿色港”作为建设世界一流海洋港口的首位内容,始终坚持创新驱动、科技引领、自主攻关,在自动化码头等关键领域“卡脖子”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以科技创新赋能产业创新,推动传统港口向智慧绿色港口迭代升级。

2020年12月30日,中宣部向全社会公开发布青岛港“连钢创新团队”的先进事迹,授予他们“时代楷模”荣誉称号。

“连钢创新团队”通过自主创新,构建一整套技术标准,最终建成了一座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全自动化码头,为智慧港口建设运营提供了“中国方案”。这背后,是山东港口智慧引领、科技支撑、创新驱动,加快建设世界一流海洋港口的生动实践。

五年自立自强,山东港口科技创新向着“智能”攻,围着“数字”转,创新体系更加完善,创新成果不断涌现,勇当原创技术“策源地”,突破一系列关键核心技术,加快培育港口新质生产力,数字化建设持续构筑竞争新优势。

在智慧港口建设方面,山东港口持续加强原创性攻关,科技研发投入连续3年增长25%以上,高质量完成首批交通强国“智慧港口建设试点”任务,全球首个“氢+5G”智慧码头、全球首创智能空中轨道集疏运系统、全球首创“全系统、全流程、全自动”干散货专业化码头控制技术、全国首个液化油品智脑生产管控系统等一批全球、全国首创在这里诞生。新投产的青岛港自动化码头三期工程更是实现全国产、全自主技术研发,作业效率第10次刷新世界纪录,标志着我国在自动化码头领域拥有了完全自主可控的整套解决方案。

在绿色港口建设方面,山东港口一路向“绿”,发力“绿色低碳转型攻坚”,聚焦“碳达峰碳中和”,率先发布绿色低碳港口“十四五”规划和全国首个“零碳港口”建设方案,扩大清洁能源应用,建成全国沿海港口首座集卡自动换电站、全国首个港口加氢站,持续扩大电能、太阳能、LNG、氢能等清洁能源和新能源的研究和应用,积极打造山东海上风电母港、综合智慧能源产业示范港和“碳达峰碳中和”绿色示范港,清洁用能占比达到62%,先后10多个公司获亚太绿色港口、中国绿色港口荣誉称号,青岛港自动化码头成为全国首个智慧、绿色“双五星”码头。加快“园林式港口”建设,港内绿化超可绿化面积95%。

强合作、建生态,推进“三区互融”

“总有联通您的班列、总有适合您的航线、总有满足您需要的服务……”近日,山东港口连续在临沂、淄博举行两场供应链综合服务体系推介会,并为两个城市的代表处揭牌,其中,淄博代表处的揭牌标志着山东港口在省内10个代表处全部实现揭牌运营。同时,山东港口还携手辽宁盘锦,打造中国北方船用燃料油生产基地,完善供应链综合服务体系拼图,体现了山东港口与各地市的“双向奔赴”和努力担当城市经济“金牌合伙人”的坚定步伐。

今年,山东港口先后在省外西安、太原、郑州和省内济宁、枣庄、菏泽、德州等地召开推介会,发起构建港航供应链综合服务体系“十大倡议”,得到伙伴的一致认可,和合共生的价值理念成为共识,港口生态圈层加速构建。

事实上,山东港口正积极参与全省港产城融合规划,专门在各市成立“三区互融”工作专班,打造深化合作平台,与各市强化在产业园区开发、城市更新、内陆港建设等方面的合作,同时,还设立了10个省内代表处,作为紧密沟通联络的纽带,更好更高效地对接服务地方发展。此外,主动参与城市开发建设,每年集中开工港产城融合发展项目,携手开发临港物流园和链式产业园,青岛邮轮母港区、日照海龙湾、烟台海上世界等一批港产城融合项目启动落地,打造了港口产业转型升级新典范。

五年时间,山东港口在各市累计招商引资137.7亿元、带动就业8100余人;完成投资1878亿元,年均投资是港口整合前的3倍;实现纳税241.3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16.7%。

不仅如此,山东港口还不遗余力优化客户服务,深化关港合作,启动“山港一港通”项目,统一前湾港区口岸作业代码,营商环境持续优化,通关效率较5年前提升50%以上,青岛口岸连续3年在十大海运集装箱口岸营商环境测评中高居榜首,成为唯一获评最高4.5星级口岸。建立三级生产组织体系,推动现场生产标准统一、流程优化,港口生产效率较五年前提升15%以上,擦亮“效率快港”品牌。同时,持续拓展深化合资合作,坚持招大联强,先后与BP、伊藤忠、振华石油、托克等头部企业设立25家合资公司,并引入中储粮日照粮油基地、董家口矿石加工等一批高端临港产业,带动港口产能8000万吨以上。此外,山东港口主动携手地方党委政府、科研院所、国内外重要港口和知名企业,建立密切联系,累计签订合作协议190余份,港航、港港、港企合作不断深化。

从沿海各市到上下游客户,山东港口与各方双向奔赴、彼此成就,生态圈层越来越大,潜力后劲越来越充沛,求同存异的路越走越宽,义利共济的路越走越广。

拓布局、扩开放,枢纽辐射功能持续强化

组建以来,山东港口沿着“东西双向互济,陆海内外联动”的发展路径,加速国际化战略布局、延伸国际化触角、搭建发展平台,推动与全球企业深化合作、实现互利共赢。

山东港口专门设立国际投资发展公司,集中优势资源打造海外新兴业务平台,以此为依托揭牌成立东南亚、欧洲、非洲、西亚4个区域公司和驻哈萨克斯坦、日本、韩国、伦敦4个代表处,挂牌运营境外财资中心和投控、贸易、航运等5个中国香港子公司。山东港口区域公司及代表处的设立,在优化自身全球网络布局的同时,也为中国商品远赴海外搭建了便捷通道。

以欧洲区域公司为例,揭牌后短短两个月的时间内便实现首批次300台新能源汽车发运欧洲市场,成功打通了新能源汽车至欧洲地区集装箱运输新路径,构建起山东地区汽车供应链产业对接欧盟国家的“海上黄金通道”。目前,该海外仓业务已扩展到北汽福田国际供应链服务项目、长安汽车国际供应链服务项目,货源结构也由轮胎、新能源汽车扩展到工程机械、铁矿、钢材、彩妆、冷链等。

山东港口墨西哥海外仓

今年3月,山东港口在墨西哥正式挂牌海外仓。围绕中国轮胎及汽配、商品车等产品出口,依托海外仓业务,山东港口面向中东、中亚、西非等市场,打造了“海外仓+跨境电商+一般贸易+供应链金融+综合服务”的全程供应链服务模式,增强了汽车行业企业海外备货的灵活性,提升了其贸易利润空间,支持和带动了国内汽车行业企业加大力度“走出去”。目前,山东港口已落地10个海外仓,成为“中国制造”和“中国品牌”走出去的新驿站。

不仅如此,山东港口还稳步推进阿联酋阿布扎比港、几内亚矿山等海外项目运营,提升供应链综合服务体系海外端业务规模,让山东港口的辐射范围持续扩大。创新开展美妆跨境电商业务、东南亚冷链业务,畅通中国与中亚地区间的国际联运、跨境运输业务。一笔笔境外业务以港为媒,“链”动产业发展、“融”通港企合作,带活了供应链,扩大了朋友圈。

五年来,山东港口行程数万里,先后出访六大洲、40多个国家和地区,遍访200余家企业客户、驻外使领馆、协会、商会,在新加坡、鹿特丹、迪拜等国际城市召开专题推介会17场,签署合作协议78项,并新缔结阿塞拜疆巴库港、埃及亚历山大港等14个友好港,全球友好港总数达到48个。一系列务实合作,让“山东的港”成为“世界的港”,也让道路越走越宽,品牌影响力和美誉度持续提升。

潮头登高再击桨,无边胜景在前头。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山东港口人将继续走在前、挑大梁,人人争当奋斗者,重整行装再出发,持续深化改革,纵深推进世界级海洋港口群、“双一流”企业和核心竞争优势“三大建设”,在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上作出更大贡献!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客户端 赵波 通讯员 张天明)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