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斯的第一次个人竞选演讲,搞砸了。
本周一,美国共和党副总统候选人万斯,在俄亥俄州举办了一场竞选集会,这是他第一次在没有特朗普陪同的情况下“独挑大梁”,结果出人意料的翻车了。
还是得特朗普挑大梁
万斯演讲的地方是他高中时期的母校,之所以选在这里,无非是想打“情怀牌”,试图唤起台下老乡的情感记忆,把气氛搞起来,最好能像特朗普演讲时一样“炸场”。
为此,万斯专门提到了自己昨天喝的“激浪”饮料,以拉近和观众的距离。“激浪”以一种廉价的柠檬汽水,深受美国底层白人的喜爱,也就是我们常说的MAGA。万斯表示,要是让民主党知道他喝了“激浪”,肯定又会被嘲笑种族主义。
然而,台下的观众显然觉得这个“汽水笑话”并不好笑,反而有些尴尬,所以给出的反馈极其有限,除了不合时宜地尬笑两声,就剩下稀稀拉拉的掌声了。美国网友也纷纷评论道,没见过比这更尴尬的场面,还有人说特朗普选错人了。
由此可见,热场子这种事,也是需要天分的。不是随便一个共和党人站在台上抖机灵,都能被观众认可。特朗普身上自带的诙谐幽默的特质,以及他夸张的表情和动作,让他能够轻易地向下兼容,与台下的选民打成一片。
可爱是一种天赋
万斯虽然尽力模仿,但因为在精英圈子待得太久了,且国民度远不如特朗普,这才会弄巧成拙。美国有一个特朗普就够了,特朗普选择万斯,本来也不是看重他的才能,而是他对自己足够忠诚。
站在旁观者的角度,万斯的策略并没有错,通过自嘲降低身段,试图让台下的底层白人产生情感共鸣。“汽水笑话”看起来有些莫名其妙,背后却暗含着美国底层白人无尽的心酸。
“激浪”一词广泛流传于阿巴拉契亚,万斯的“精神老家”、他曾祖父母的故乡——肯塔基州的杰克逊小镇就位于该地区,这个小镇在万斯的成名作《乡下人的悲歌》中多次出现。而“激浪”在当地俚语中的意思,是“自酿烈酒”。
1964年,“激浪”被百事公司买下品牌权,经过推广后在美国底层白人聚集的地区都大受欢迎,原先的包装上还会印着乡下人的形象,配套的广告也是一股乡村口音。
万斯:我为“激浪”代言
因此,当这些喜欢喝“激浪”的人离开家乡后,经常会遭到嘲笑,被认为身上有一股贫穷的乡巴佬气质。更大的偏见是,“激浪”代表的是阿巴拉契亚这片美国白人贫困、绝望和毒瘾的寄居地,象征着根深蒂固的种族主义。
事实上,在美国,贫穷不是有色人种的代名词,向来被视为主流群体的白人,同样在贫困线上挣扎,甚至比少数族裔更胜一筹。数据显示,美国共有6600万贫困白人,而非裔仅为2600万人,前者比后者整整多出4000万。
但因为白人被塑造为美国社会的既得利益者,底层白人不仅无法和同一阶级的有色人种享受福利和补贴,他们艰难的生存处境还会被刻意忽略。久而久之,贫困就成了有色人种和移民的专利,被当做种族问题而不是阶级问题。
这样一来,白人贫困问题就成了一种近乎原罪的羞耻:如果你是一个穷困潦倒的白人,绝不是社会的问题,而是自身不努力,把一手好牌打得稀烂,因为白人天生就享受最好的资源。
电影《乡下人的悲歌》剧照
实则不然,白人贫困问题从美国蓄奴时期就存在,他们的处境有时还不如奴隶好,就连白人奴隶主也把这些和自己同样肤色的底层称之为“白人垃圾”。
19世纪末,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展,美国中西部的新兴工业区崛起,乡下人为了生活,背井离乡来到底特律、芝加哥等工业城市,成为了制造业工人,这也是他们一生为数不多中的“黄金时代”。
二战后,美国制造业开始去产能,向附加值更高的金融业转移,国家飞速发展的同时,工业区的白人却迎来了下岗潮。他们没什么文化,只有一身力气,曾经一度成为国家的中流砥柱,却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成了时代的弃儿。
特朗普喊出的“让美国再次伟大”的口号,就是迎合了底层白人的心理诉求,通过宣扬制造业回流,让他们再次体会到被重视的感觉,其实该怎么样还怎么样,特朗普执政期间,底层白人依然深陷贫困,美国也并没有再次伟大。
美国曾经伟大,再次伟大有点悬
至于万斯的贫困白人叙事,同样不是出自真心,无非是想从的“心灵故乡”汲取政治养分,榨干底层白人最后一点剩余价值。只不过,如何能像特朗普一样,让被剥削者感到满足,就是一门需要研究的学问了。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