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年,对于不少金融机构来说可以说是相当不容易,前些年找钱非常困难,然而最近对于机构来说,不是没钱而是钱太多,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一、钱多也犯愁?

据中国证券报的报道,资管机构和财富管理机构的钱更多了,合意资产却更加难以找到和适配了。中国证券报记者近日在与多家理财公司、保险资管公司、信托公司等资管机构和银行财富管理团队交流时了解到,今年上半年,资产荒现象进一步加剧。

从债券市场多个期限利率债被疯狂抢筹令收益率进入历史底部、城投债“不愁卖”的同时票面利率迅速下滑,到股票市场红利板块成为众多机构趋之若鹜的资金出口,资产荒之下,机构蜂拥低波、低风险资产,配置矛盾加速演绎。

随着债券票息越来越低,今年上半年收益还能勉强撑住的机构也在担心“下半年怎么办”。机构正在艰难求变,在更加复杂的市场环境下,加强内功修炼,以期挖掘到有相对优势的资产。

“从去年开始,尤其是今年上半年,整个行业都面临比较大的配置挑战,不仅是保险机构,其他资管机构也一样,我们面临的是一个经济转型时期,整个市场从固收的收益上来讲,也是达到了历史的低点。”一位头部保险资管机构高管说,“这种情况短期内是难以改变的。”

“资产荒并非没有资产可买,而是缺少收益合适、风险可接受的合意资产。”业内人士坦言。

此外,多位业内人士还透露,和去年不太一样的是,今年非银机构钱多了,银行的存量资金转移到金融产品中,公募、理财、保险资管、信托等非银机构的资产配置压力边际变大。

二、资产荒下的机构们到底该咋办?

在当今全球流动性宽松的大环境下,投资机构面临着一个看似矛盾的挑战——“钱多也犯愁”。这一现象背后,折射出的是资产配置难度的增加和对更高收益追求的迫切性,我们该怎么看这件事?

首先,全球主要经济体为了应对经济下行压力和促进疫后复苏,普遍采取了宽松的货币政策,这导致市场上的资金量空前充沛。对投资机构而言,筹资变得相对容易,低成本资金的获取不再是主要障碍。然而,资金的充裕并未直接转化为投资的高效利用,反而引发了新的问题——如何有效配置这些资金以实现预期回报。

其次,资产荒尤其是高收益资产的稀缺,成为当前投资市场的显著特征。长期以来,房地产和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资产因相对稳定的收益和较高的回报率,吸引了大量资金。但随着金融监管加强、房地产调控深化以及地方政府债务管理规范化,这些传统高收益领域的资产供给明显减少,使得市场上能够提供稳定且较高回报的投资渠道变得极为有限。

第三,当前正处于全球经济结构深度调整的关键时期,从依赖重工业和房地产的传统增长模式向科技创新和服务业驱动的新模式转变。这一过程中,经济增长速度放缓,企业盈利不确定性增加,直接反映在金融市场就是固定收益产品的收益率下降至历史低点。加之全球低利率乃至负利率环境的持续,进一步压缩了传统投资渠道的利润空间,加剧了资产荒现象。

第四,面对资产荒的挑战,投资机构必须转变思路,提升多方面的能力,以适应新的市场环境。

一是强化信用研究能力。在高风险与低收益并存的市场中,精确的信用评估是投资决策的基石。投资机构需要加强对发行主体的深度研究,包括财务健康状况、行业前景、政策影响等,以识别潜在的风险与机遇,确保资金安全的同时寻求价值投资。

二是提升资产组织能力。面对优质资产的稀缺,投资机构需拓宽视野,创新资产发掘方式,比如通过参与私募股权、风险投资、绿色金融等领域,探索新的高收益资产来源。同时,加强与企业的直接合作,定制化设计投资方案,实现共赢。

三是多资产配置能力。单一资产类别难以满足当前市场环境下的收益需求,因此,构建多元化的资产组合至关重要。投资机构应增强对不同资产类别(股票、债券、商品、外汇、另类投资等)的配置能力,利用资产间的低相关性来分散风险,同时捕捉各市场的机会。

因此,资产荒是当前金融市场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它考验着投资机构的智慧和勇气。在这个充满挑战的时代,投资机构只有不断提升自身能力,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