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攻城征战,充满了各种器械,像云梯、弓箭,甚至燃烧瓶和火箭。但这些大多用于攻击城墙,至于城门,却通常要靠人力或者粗糙的木头撞击,往往损伤极大!然而,火药早在中国古代就有了。古籍《范子计然》中记载了“硝石出陇道”,指的就是火药制作的原料之一。随着时代演进,火药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特别是在军事上的运用。

在唐朝时期,火药被用于围攻豫章,初次使用火炮。尽管只是将火药粉制成环状,不会爆炸,但却能充分利用易燃性发挥效果。到了宋朝,火药变得更具威力,不仅可以燃烧,还能爆炸。尽管利用竹筒来发射,威力不及后来的大炮,但对抗元朝和金朝军队,仍然效果惊人。比如宋朝大将李纲在公元1126年守开封时,利用霹雳炮击败了金朝军队。后来,金朝也开始使用俘虏的宋人制造的霹雳炮,用于攻打南京。明朝后期,红衣大炮的威力更甚,由葡萄牙人在澳门制造,种类繁多,最著名的是一吨重的红衣大炮。清朝也开始研制和购买红衣大炮,康熙年间,数量多达900门,其中重炮201门。

为何在攻城时,不使用火器炸开城门,而是采用云梯等冷兵器呢?实际上,有三个原因。首先是火器威力不足,早期的火器大多以燃烧为主,比如将火药制成环状,抛射出去只能造成燃烧,威力有限。特别是对付城门,这种方式并不适用。另外,早期的火器如霹雳炮,尽管有爆炸威力,但由于使用竹筒发射,威力不够。再者,火器射程也是个问题。即使红衣大炮,其有效射程在500米左右,超出这个范围后精准度大打折扣,对于城门攻击难度很大。而古代战场一般在1公里开外,红衣大炮的射程早已超出需要。

因此,古代未采用火器攻破城门,并非因为不愿意,而是技术的限制。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