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报新闻评论员 徐坤杰

2500余年,3200公里,贯穿南北5大水系,流经8个省市,这是历史时空维度中的大运河。

在山东境内,大运河流经德州、聊城、泰安、济宁和枣庄5市,占总河段近三分之一,这一段上承京津冀、下接长三角,是大运河的咽喉要道,尤为特别。

孟子曰:“观水有术,必观其澜。”

伴随时势更迭、变迁,运河之澜,或许就在其融通南北、穿越千年的流动与浸润中。

春秋时期,吴王夫差在山东境内开凿菏水。自此,山东运河已有2500余年历史。伴随历史演进、时代变迁,大运河在山东的分布区域、开凿规模和功能效用日益扩大。

1411年,山东汶上“老人”白英,向疏浚运河的工部尚书宋礼贡献了南旺分水的方案,引汶水做水源,在运河的最高点——南旺注入运河,会通河得以疏通,大运河全线贯通。

1714年,从苏州来的漕运船夫沿着运河来到济宁,定居在这里,在运河岸边开了一家酱菜园“姑苏戴玉堂”,如今,这家酱菜园仍在营业,成为济宁久富盛名的中华老字号。

1829年,当时负有盛名的幕客包世臣,从山东馆陶回扬州,决定走一下大运河山东段,借机考察一番,经过了一座又一座的水闸,他收获不小,然后写成了《闸河日记》,是当时记录山东段运河的最详细资料。

而且,作为漕运通道和经济命脉,历史上,运河山东河段兴起了临清、济宁、张秋镇、聊城等全国性商埠市场,“万货皆备”,运河上,装着粮食、煤炭、丝绸和陶瓷的船昼夜不息。

京杭大运河微山段,船舶往来穿梭。

一条“黄金”水道,连结着无数人的生计和生活,运载着很多人的理想和前程,也见证着历史岁月中的澎湃、喧腾和沉淀。

运河行过齐鲁大地,就是在这样的空间流动和文化浸润中,为山东留下了传奇的运河故事和宝贵的文化遗产,形成了独具区域特色的运河文化,哺育、滋养着山东深厚的文化根脉,融入并影响着山东区域社会的变迁与发展。

悠悠运河,流水汤汤。黄金水道,千年文脉。历经两千余年,大运河的意义,早已超越了地理和水文的范畴。

运河水的流动,不仅承载着人的流动、社会的流动,还承载着历史的浮沉、文化的生长和演进,水脉亦是文脉。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微山湖水如磨镜,照出江南江北山”,一大批文人墨客,都曾在大运河畔留下千古名句。

《红楼梦》《水浒传》,运河流域,还产生了中国古代文学名著。

融汇了京津、燕赵、齐鲁、中原、淮扬、吴越等地区性优秀传统文化元素,运河两岸生长出了极具运河特色的漕运文化、非遗文化、戏曲文化、美食文化。

2014年6月,大运河申遗成功。

其中,山东运河8段河道、15个遗产点位列其中,涵盖闸座、钞关、堤坝、庙宇等诸多水工设施及附属建筑,包括沿线的南运河德州段、中河台儿庄段、汶上南旺分水枢纽、东平戴村坝等丰富多样的文化遗产。

京杭大运河台儿庄段航拍

2014年以来,进入“后申遗时代”的大运河,站上了文旅产业发展新风口,成为文旅融合发展的示范地和排头兵。

当下,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正在建设中。山东启动的“四廊一线”文化体验廊道建设,就包含了沿大运河文化轴线。将大运河与齐鲁文化要素融合起来,山东打造出“鲁风运河”旅游交通廊道。古老的山东运河、运河两岸的大城小镇正在生长出新的发展风景。

“大运河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是流动的文化,要统筹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在生生不息的流淌中,如今,大运河既是交通廊道,更是生态廊道和文化根脉,这条曾一度落寞的黄金水道焕发着新颜,以开放包容、灵动多元的运河文化,继续浸润和滋养着它流经的土地,流向更远的未来。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