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起了广泛关注。据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最新消息,王敏教授领导的研究团队与福建省地质调查研究院的徐立明教授团队合作,在福建地区首次挖掘出了恐龙化石,并将其命名为“奇异福建龙”。这一发现不仅填补了鸟类起源研究的空白,还为理解侏罗纪晚期的生物多样性提供了新的视角。

“奇异福建龙”是迄今为止发现的侏罗纪最晚期、地理位置最南的鸟翼类恐龙。鸟翼类是一类包括现代鸟类及其远古祖先的生物群,其研究对于揭示鸟类的起源和演化具有重要意义。此前,已知的侏罗纪鸟翼类化石主要分布在中国东北地区,时间跨度为1.66至1.59亿年前的燕辽生物群。然而,这些化石与1.3亿年前白垩纪早期出现的大量鸟类之间存在约3000万年的时间空白。

自2021年起,中国科学院古脊椎所与福建省地质调查研究院在福建地区开展了古脊椎动物化石的调查工作。2022年10月,研究人员在政和的晚侏罗世地层中发现了一件保存近乎完美的恐龙化石。经过细致的修复和分析,研究团队确认这一新物种属于鸟翼类,并正式将其命名为“奇异福建龙”。这也是福建省首次发现的恐龙化石。

徐立明教授带领的团队通过综合地质考察和同位素测年技术,确定“奇异福建龙”生活在晚侏罗世提通期。王敏教授则通过古地理位置复原技术,发现“奇异福建龙”是目前已知全球地理位置最南的侏罗纪鸟翼类。这一发现不仅弥补了鸟类起源研究在时间和空间上的空白,还揭示了其与近鸟龙的密切亲缘关系,构成了近鸟龙科,是鸟翼类最早分异的一支。

“奇异福建龙”的后肢构造尤为独特:股骨较短,胫骨和跖骨细长。这种体型结构与其他鸟翼类相近,显示出其在体型空间上介于恐龙和鸟类之间。王敏教授认为,“奇异福建龙”可能是一类善于奔跑或生活在水边的小型兽脚类恐龙,这与学界关于鸟类起源“树栖”生态习性的普遍认识形成了鲜明对比。这一发现为原始鸟翼类的生态多样性提供了新的证据。

此外,考察团队还在福建政和地区发现了大量保存完好的爬行动物化石,包括水生和半水生的龟鳖类、离龙类。基于这些丰富的化石资源和准确的年代学框架,研究人员将这些化石群命名为“政和动物群”。这是目前全球已知侏罗纪最晚期、地理位置最南的保存有鸟翼类的动物群。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