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风带雨逐西风,大地阳和暖气生。”
时间过得真快,一晃明天就到2月3日,也就是农历的正月初六了,按照民俗这一天是“送穷神”的日子,家家户户要进行大扫除,把年前积累的垃圾和杂物拿到很远的地方丢掉,寓意把旧年的晦气、穷气以及病气彻底清掉。除此,这一日还是“马日”,即女娲创世时创造出“马”的日子,象征开始和希望,所以这一日是吉祥的好日子。
按照我国传统文化,明天是立春节气,这时太阳到达黄经315°,北斗七星的斗柄指向“寅”的方位,也就是东方,我国民间就有“斗柄指东,天下皆春”的说法。那“立春”是什么意思呢?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立春,正月节,立,建始也。五行之气,往者过,来者续。于此而春木之气始至,故谓之立也”,意思是立春标志着万物开始萌发生长,冬季过去,新的季节开启。
《群芳谱》:“立,始建也。春气始而建立也”,强调立春是春气开始建立之时。
《史记》:提到 “立春日,是去年四时之终卒,今年之始也”,将立春视作新旧年四季交替的界限,是新一年的开始。
按照古人的解释,立春是冬季向春季过渡的标志,意味着新的一年季节循环正式开启,此时大自然从沉睡中苏醒、万物开始复苏,它提醒着人们春耕即将开始。
俗话说:“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代表着新的开始和希望,而立春作为春天的第一天,自古就备受人们的重视,古人在长期的观察中发现,立春这一天起始和特征对后继的天气有着预测和指示作用,我国民间就有“白天立春暖烘烘,晚上立春冻死牛”的说法,那2025年立春再几点?有啥说法?我们一起看看农谚是怎么说的。
“白天立春暖烘烘,晚上立春冻死牛”
在历法中有一个名词叫“交节”,顾名思义,其实指的就是某一节气的起始时刻。我国传统的二十四节气是根据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来划分的。黄道被等分为 24 份,每一份对应一个节气,太阳每运行到一个特定的位置,就意味着一个新的节气开始,这个时刻就是交节时刻。而立春交节,就是指太阳到达黄经 315° 的时刻,此时正式进入立春这个节气。
根据上面的解释,这句农谚的意思就是说,如果立春节气交节在白天,根据古人的经验,这往往预示着当年的春天会比较暖和,天气也多是晴朗的好天气,给人一种春意盎然、暖洋洋的感觉。相反,如果立春交节时间是在晚上,则可能预示着当年春天的天气会非常寒冷。这种寒冷程度甚至可能被形容为“冻死牛”,即连耐寒的牛都可能难以承受。
根据民间说法,白天晚上的界限为早六点到晚六点,今年立春具体交节时间是在2月3日22点10分13秒,时间属于晚上,按照农谚的说法,今年春天大概率会有倒春寒的情况发生。
除了刚刚这句农谚,关于“立春”的农谚还有很多,我们一起看看都说了啥:
“春打五九尾,吃水如吃油;春打六九头,农民不用愁“
“春打五九尾,吃水如吃油”:这句话的意思是,如果立春发生在农历五九的最后一天,即冬至后的第45天,那么接下来的天气可能会比较干旱,水资源变得相对稀缺,就像吃水像喝油一样珍贵和困难。这种干旱的天气可能会对农作物的生长造成不利影响,导致收成不佳,农民们需要更加珍惜和节约水资源。
“打六九头,农民不用愁”:相反,如果立春发生在农历六九的第一天,即冬至后的第46天,那么接下来的天气通常会比较温暖且雨水充沛,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和丰收。因此,农民们可以不用担心来年的收成问题,生活也会相对宽裕和安心。
“立春晴、一春晴,立春下,一春下”
这句农谚的意思从字面上就能理解,意思是说如果立春这一天是晴天,那么整个春天都会以晴天为主;如果立春这一天下雨,那么整个春天都会以阴雨为主。
春作为春季的开始,如果这一天是晴天,往往预示着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天气会比较稳定,阳光充足,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和农民进行春耕等农事活动。晴天还有助于土壤的快速解冻和回暖,为作物的播种和生长创造良好的条件。
相反,如果立春这一天下雨,即“立春淋”,则可能预示着接下来的春季会有较多的雨水。过多的雨水可能会导致土壤过湿,影响作物的播种和生长,甚至引发洪涝灾害等不利情况。对于农民来说,这可能会增加农事活动的难度和成本,对农作物的收成造成不利影响。
明天就到立春了,大家所在的地方天气如何呢?#天地南北大拜年#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