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3年,毛主席躲进了一个农妇家,没想到敌人搜查到农妇家时,农妇却说:“军爷,你们要找的共产党在我家。”
那天山里下着毛毛雨,天灰得像锅底。
毛主席脚一瘸一拐地往黄袍山深处走,身后没几个人。
他身上那件洗得发白的粗布衣裳,湿漉漉地贴着脊背。
可谁都没想到,他会被一个农妇救了。
更没想到,那农妇面对敌人时,竟一句话差点把他“交了出去”。
说起这事儿,还得倒回十几年前。
黄菊妈,湖北通城县人,本名汪菊喜。
她一辈子苦,小时候爹死得早,娘改嫁,她就跟着改了姓。
十二岁就被人卖去当童养媳,丈夫病死得早,留下几个孩子。
她没法子,只能带着孩子们沿着四县乞讨为生。风里来雨里去,一口饭都得靠天。
后来红军来了,事情才慢慢有了转头。
1930年,红十六军进了黄袍山。
黄菊妈头一个站出来,她把长子吴朝义送进了部队。
临走前,她看着儿子说:“你记住,别为娘活,要为穷人活。”
可没过几个月,吴朝义就牺牲在江西铜鼓。
她听到消息那天,没掉一滴泪。
只是把那双干裂的手在围裙上擦了擦,又转头把剩下的孩子都送进了红军。
她不是没想过后果。可她说:
“我这身骨头烂了也值,娃们要是能活出个人样,我就不算白来一遭。”
从那以后,黄菊妈的家,成了山里最早的“革命之家”。
可问题来了,1933年冬,敌人开始围剿黄袍山。
毛主席带着队伍转移,途中走散了。他一个人走进了黄菊妈家。
那时候她家只剩下小女儿满桂在,其他孩子不是牺牲了,就是去了前线。
毛主席来的时候,脸色苍白,鞋底都磨透了。
黄菊妈一眼就认出来了,他就是那年冬天在村口讲话的“毛委员”。
她啥也没问,先煮了一碗南瓜粥,又把他领到屋后那个地窖里藏了起来。
可还没过两天,“铲共团”的人就来了。
他们拿着枪,满屋翻。为首的那个军官一脚踹开门,吼道:
“说!有没有共产党藏在你家?”
屋里一片静。
黄菊妈站在灶台边,眼神像刀一样盯着他们。
然后她忽然说了句:“军爷,你们要找的共产党,在我家。”
这句话一出口,所有人都愣住了。
军官的眼睛一下子瞪大了:“在哪儿?”
她慢吞吞地指了指躺在床上的小儿子,
“他昨天发烧,说胡话,说要打土豪分田地,你们要找共产党,他就是。”
敌人看了看那个瘦骨嶙峋的小男孩,又看看这个满脸皱纹的老太太,冷笑了一声:
“你当我们是傻子?”
他们没再多说什么,翻了一阵,扔下几句狠话就走了。
等人走远了,毛主席从地窖里出来,拍拍她的肩膀,眼圈都红了。
他说:“黄大娘,要不是你,我这条命就交代在这儿了。”
可这事还没完。几个月后,她的小儿子朝福在望湖洞被敌人围住,身中数弹,当场牺牲。
那天她一个人坐在山坡上,一声不吭。
晚上,她把儿子留下的那双草鞋挂在门前的树上,来人看见,都知道这家又有红军牺牲了。
她不是铁人,可她从来没倒下过。
敌人抓了她,打了她七天七夜,吊起來灌辣椒水。她咬着牙,一句话没说。
后来逃出来,她躲进山洞,靠吃野果活着,一躲就是十几年。
直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黄菊妈才回到村里。
她已经67岁了,可还照样下地干活,参加清匪反霸、土地改革。
她的孙子参军去了,她把家里仅剩的钱都捐了出去。她说:“不能让娃白死。”
1959年,她进了北京,站在人群里看着天安门城楼。
毛主席在人群中看到了她,朝她挥了挥手。她只是笑了笑,眼泪一下子就掉下来了。
临终前,她最常说的一句话是:
“我没读过书,不懂大道理,但我知道,红军是为穷人打仗的。”
她的故事后来被人写进了英模传记,湖北通城县黄袍山的人,谁都记得她。
那棵老槐树下,她的名字被刻在石碑上。
那年她救下的不只是一个人,而是整个中国未来的希望。
毛主席当年说过一句话:“像黄大娘这样的人,才是真正的中国脊梁。”
她一句话,救了毛主席,她一辈子,撑起了黄袍山的天。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