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年春节3600万人次游福建

正月初一,福州三坊七巷历史文化街区风雨廊,市民在欣赏文艺演出。

年味浓、活力足、人气旺。乙巳蛇年新春佳节,我省围绕“欢欢喜喜过大年”主题,启动“一路山海一路歌”文旅促消费主题年活动,文旅经济实现“开门红”。据第三方测算,全省累计接待游客超3600万人次,游客旅游总花费逾308亿元,同比均实现两位数增长。

今年是春节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第一年。全省联动开展“非遗贺新春”等系列活动,举办1880多场迎新春活动,推出130多项惠民出游大礼包。全省各大景区景点、街区商圈、文博场馆等文化味浓、烟火气足,文旅市场供需两旺。携程数据显示,我省新春旅游人次居全国第6位,旅游消费金额居第7位。

“春节”申遗成功的影响力持续发酵,“非遗过大年”成为我省蛇年春节文旅的重头戏。全省历史文化街区、夜间消费集聚区、各地景区引入非遗展演、非遗体验,累计开展“八闽非遗贺新春”等主题活动近千场,非遗购物月、“坊说非遗”市集、民俗踩街、灯舞巡游表演等活动吸引广大市民游客“寻年味、品年俗、享年趣”,体验八闽文化的气韵和风采。泉州以“非遗中国年·就在泉州过”为特色,推出300多场特色活动、40多条非遗体验精品线路,吸引超200万游客参与;莆田推出“到莆田过大年”40项80场精彩民俗活动;漳州上榜“美团旅行”全国春节非遗热门小城第2名,漳州古城酒店搜索量上涨412%;福州上榜同程全国热门非遗打卡地第4名。

优质文化到基层。春节期间,全省国有文艺院团开展演出超600场,“周末戏相逢”优质文化文艺资源直达基层演出活动让群众在家门口“看大戏·过大年”。全省联动举办“村歌”、“村晚”、音乐演艺、街头展演等形式多样的惠民演出活动1000多场,推出《土楼里飘出“梦想的声音”》、夜市“百姓大舞台”等公共文化活动,数百万人参与。

沉浸式业态带火市场。福建博物院、福州三坊七巷等推出XR沉浸展、沉浸式AI展览等新科技体验,打造《唐朝诡事录》国潮沉浸剧场等新业态,吸引人流量超百万人次;泉州科技馆《奇遇三星堆》VR沉浸探索展、宁德国风海洋主题VR沉浸展《深海奇遇》、厦门《飞跃中国》裸眼球幕悬空飞越剧场等新业态、新玩法强势引流。

文旅融合打造新热点。各地利用数字技术开发红色文化衍生文创产品,全省13家红色旅游经典景区接待游客同比增长6.1%。泉州对世界文化遗产洛阳桥进行三维重建和空间定位,通过音视频和AR技术,让游客在手机上穿越千年、沉浸体验历史;三明借势电影《笑傲江湖》,推出“跟着电影过春节”系列活动,开展电影主演打卡景区、武侠角色扮演等活动,日均吸引游客超1万人次。

入境旅游热度攀升。紧抓免签范围扩大、入境签证便利化与首个世遗中国年的叠加效应,节前我省出台促进入境旅游高质量发展十二条措施,发布福建10条入境旅游经典线路,海外游客人数大幅增长。据厦门边检总站数据,假期福建口岸出入境旅客量超19万人次,日均出入境旅客量较1月增长约18.6%。携程数据显示,假日期间福建入境游订单量同比增长40%,其中厦门入境游订单增长56%,福州增长99%。

全省A级景区、旅游度假区、夜间消费聚集区、休闲街区、重点旅游村针对不同客群,创新推出“城市漫游”“奔县游”“乡村游”业态产品,仅监测的143家4A级及以上景区累计接待人数超1000万人次,监测的205个省级金牌旅游村接待人数近800万人次,占全省旅游总接待量超一半。核心景区效应强,全省12家(13处)5A级景区,假期游客接待量396.9万人次,同比增长18.06%。新晋联合国旅游组织“最佳旅游乡村”的漳州南靖官洋村,日均接待游客接近6.5万人次的最高承载量;新获评5A级景区的厦门植物园日均接待游客接近5万人次,成为全省新的热门旅游目的地;龙岩冠豸山日均接待游客人数翻番,达2万多人次;武夷山接待游客45.19万人次,同比增长141%。

两岸旅游加快恢复。春节期间,我省举办海峡两岸春节焰火晚会、“两马同春闹元宵”灯会等系列活动,与台湾多家旅行社联合推出“闽台文化探秘之旅”“海峡两岸美食寻味游”等特色旅游线路,将土楼、武夷山等知名景点与台湾的阿里山、日月潭等景点串联起来,成为闽台旅游合作的新亮点。据统计,两岸“小三通”客运航线出入境旅客量超5万人次,日均出入境旅客量较1月增长约30%。


来源:福建日报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