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崔文静 北京报道

央企红利类资产仍是投资的高胜率选择。”中信建投权益策略首席分析师陈果在4月11日举办的 “稳中求进·高股息与市值管理”投资策略会上表示。关于中期配置策略,陈果认为科技产业周期与制造升级将持续出现机会,建议重点寻找其他与地产关联度低或明显下降行业,同时挖掘国内消费升级和降级并存背景下的投资机会。

本次论坛设有一个主会场、两个分会场以及多场上市公司交流,中信建投证券总量研究团队联合多个行业首席分析师、多位国资系统重磅专家、五十余家上市公司齐聚交流。通过北京线下形式,深度解读高股息与市值管理投资逻辑。

市值管理的核心是上市公司的价值创造

清华大学中国现代国有企业研究院研究主任周丽莎围绕《央企2024年考核体系与市值管理新政》的主题发表演讲。周丽莎结合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中央企业考核体系的相关政策和实践分析指出,市值管理不是简单的管理股价,是上市公司综合运用多种科学、依法合规的价值经营方法及手段,以达到企业价值创造最大化、价值实现最优化的战略管理行为。

“因此在评价体系的指标设计上不是简单围绕股价或市值进行单一评价,而是在充分考虑企业规模、效益和能力,以及各子公司任期经营责任目标和年度商业计划书的基础上,围绕价值创造、价值营销、价值实现三个指标维度开展综合评价。”周丽莎说,其中价值创造是基础、价值营销是手段、价值实现是目的。

周丽莎预计,市值管理上更积极的变化,有望表现在分红派息、回购,以及并购重组等方面。

央企红利高胜率、成长股高赔率并存

中信建投权益策略首席分析师陈果围绕《A股投资进入新时代》发表主题演讲。

陈果指出,当前金融经济环境下,A股进入投资新时代,即提升投资者回报和控杠杆的新时代,杠杆周期与经济转型的新时代。投资者回报主要来自两个层面:市场层面,分红+资本利得构成了投资者回报。产业层面,传统行业控杠杆,分红率上升;发展新质生产力,提升直接融资比例,承担提升全要素生产率的重任。

陈果表示,目前政策推动以投资者为本。一是严格把控企业上市节奏,减少市场投机行为,促进我国资本市场向更加成熟和稳健的方向发展;二是在监管和政策持续推动下,A股的分红生态将进一步改善,利好上市公司估值水平;三是重视回购,提振市场信心,维护企业价值和股东权益;四是规范重要股东减持行为,保护中小投资者利益,维护资本市场稳定。当权益市场不断增强重视投资者回报,同时地产面临去杠杆,租金回报率低位,储蓄利率下行,居民需要寻找回报,最终资本市场良性循环构建也将有利于居民资产负债表。

政策推动以投资者为本与央企市值管理殊途同归。”陈果认为,本次再度完善的绩效考核体系特殊点在于,首次将市值管理成效纳入央企负责人考核而非之前三次提到的企业考核,更加强调央企市值管理对市场情绪的引导作用,明确提出要加大现金分红力度,将央企负责人的利益与央企市值深度挂钩,迫使负责人高效地治理企业,逐步形成“高效治理-业绩改善-市值管理有效-负责人利益增加-高效治理”的良性循环,提升中特估央企的核心竞争力。

央企红利类资产仍是高胜率选择。从投资角度,陈果表示,一方面,高股息率优势能提供安全垫。另一方面,与A股整体水平相比,国企整体分红比例较低,但相对波动较小,未来提升空间充足。此外,国企具备较高分红意愿,其中央企更为突出。同时,陈果也认为,中国的转型升级仍在进行中,一部分成长股仍具有高赔率,这类机会也仍会持续涌现。两类投资线索将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并存。

中期视角下,随着经济结构转型持续推进,重点寻找其他与地产关联度低或明显下降行业,科技产业周期与制造升级仍将持续出现机会,另外还将出现一批受益国内供给格局改善或者海外市场份额上升的优质公司,挖掘国内消费升级和降级并存背景下的投资机会,例如,情绪型消费、悦己型消费特征逐渐显现。

央企ETF与被动投资策略

当前,被动产品的竞争已经趋于白热化,不少基金公司均开始大力发行指数产品,各类细分的行业主题指数也成为兵家必争之地。随着未来买方投顾的逐渐兴起,指数基金凭借风格稳定、持仓透明及费用低廉等优势有望获得更多资金青睐。

在4月11日上午进行的圆桌论坛上,华夏基金指数基金经理鲁亚运、银华基金指数基金经理王帅、嘉实基金指数基金经理尚可、工银瑞信指数基金经理史宝珖围绕“红利视角之央企ETF与被动投资策略”探讨进行讨论,圆桌论坛由中信建投ESG策略首席分析师徐建华主持。

圆桌论坛嘉宾指出,ETF在填补市场对特定行业和主题的投资需求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未来被动投资将继续作为投资者配置资产的重要工具,如果市场行情回暖,ETF增速可能会进一步加快。在提及高股息和央国企ETF的投资价值时,嘉宾建议,投资者在选择红利ETF时,应综合考虑股息率和企业的持续分红能力,以及市场环境对投资回报的影响。

更多内容请下载21财经APP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