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这样一个故事。

一个妈妈带着女儿洗漱,为小姑娘挤好了牙膏、倒好了水。

本想着锻炼女儿的自理能力,让她可以学着独立洗漱。

没想到,她刚准备离开,女儿就追了上来。

还边哭边喊:“妈妈,妈妈,你别走……”

粘人的孩子,很多家庭里都有。

去哪里,都需要爸妈跟着,自己的视线里,爸妈一分钟也不能离开。

一些家长,十分享受这个过程,觉得这是孩子爱自己的体现。

但一些家长,却觉得,太过粘人,是一种甜蜜的烦恼。

他们会担心,过分依赖自己的孩子,是不是太缺乏安全感了,长大后会不会独立性很差。

其实,当你的孩子开始变得粘人,不必害怕,这只是他们成长路上的一个小插曲。

在网上,看过这么一个视频。

有个小男孩,怎么也不想上幼儿园。

一开始,妈妈还以为是自家孩子懦弱,不像其他小男孩那般勇敢。

就训斥他,男孩子要有男孩子的样子,不能总是待着妈妈身边。

男孩虽然啥也没说,但厌学的情绪,却越发严重。

不得已,妈妈去咨询了心理医生。

这时候,她才知道,原来,小孩子在刚离家时,是会出现“分离焦虑”的。

在心理学上,分离焦虑,是指婴幼儿因与家人分开,而引起的焦虑不安。

通常发生在学龄前。

这时候,孩子开始尝试接触幼儿园等外界社会,当生活环境发生改变后,他们的心理会有一定的落差感。

心理学家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就曾表示:

人类最根本的焦虑就是源于诞生时同母亲分离的原始焦虑。

他认为,儿童其实不怕黑暗,而是害怕黑暗中所爱之人离去,而当儿童确认所爱之人就在身边,那么他的安全感就回来了,恐惧也就消失了。

孩子黏人,就是为了寻找妈妈在身边的安全感。

这一切,如果发生在3岁之前,是很正常的。

因为,在这个阶段,孩子和父母,是属于“共生关系”。

饿了被喂饱,哭了被安慰,困了被安抚入睡……

这些一点一滴的小事,都让孩子和父母之间,发展出了“安全依恋”关系。

孩子天然会想要靠近父母,去他们那里寻求安全感。

但是,如果孩子到了六七岁这样的学龄期,还很粘人,就要想想,孩子是太慢热了?还是社交能力发展有限?

作为家长,不能太把孩子的粘人当成回事儿,但是也不能不把孩子的粘人当成回事儿。

而是应该对症下药,陪着孩子一同成长。

刚认识阿昕时,觉得她是个尽职尽责的母亲。

因为,她不管说什么,都能绕到自家孩子的身上,她不管做什么,都围绕着自家孩子来展开。

只是,看见她家小姑娘后,却发现,她把女儿养得太胆小了。

以致于,这姑娘,每次见到其他人,都会躲到她后面。

不管见了几次,都不敢上前打招呼,更不敢和别人有其他形式的互动。

一开始,以为女孩是单纯社恐、或者性格内向。

但阿昕说,在家里,小姑娘却是另外一番表现。

话多到不行,对她的情感需求也十分旺盛。

只是,从出生到现在,女孩基本上都没啥同龄的朋友。

不管干什么,都需要她来作陪。

其实,像这样的孩子,不在少数。

由于没有和父母分开过,所以他们天然对外界环境和陌生人有一种畏惧心理。

所以,他们看起来畏畏缩缩、不够大方。

这一切,其实都是出于孩子的自我保护。

这时,家长或许会担心,这样的胆小,是不是会对孩子的成长不利?

也会害怕,他们没办法像其他孩子一样正常地社会化。

所以,一心急,就会出手打骂孩子。

只是,对还没有完全建立起自我人格的孩子来说。

这种责怪,不仅不能培养他们的独立性,还有可能会给他们带来更为巨大的羞耻感。

作为家长, 可以先与孩子沟通,或者观察他的习惯。

这样的阶段,对大部分孩子而言,只是一个过渡阶段。

他们粘人,只是想确定自己是被爱着的。

而坚定的爱和支持,才是他们可以健康成长的前提。

包容他,支持他,选择适合的方式,陪着他一起成长,才是父母真正应该做的。

每个人,成长路上,都在不断寻找安全感。

聪明的父母,会在孩子幼年时期,用爱给他们支持,用科学的方法帮他们成长。

具体怎么说,我们一起来看看。

1、帮孩子找同龄社交圈

没有人,是一座孤岛。

内心感到踏实的孩子,肯定是被多元关系所滋养着的。

他们不仅能从父母的爱里感受到安全,也能从与其他人的交往中感受到善意。

所以,作为家长,我们要用科学的步骤,帮孩子加入同龄社交圈。

比如,带着孩子去公园,看到一群小朋友正在玩耍。

但是,你的孩子不知道怎么加入。

不要给他们贴上胆小的标签,也不要抢着做他们的发言人。

而是可以帮他们找到与其他孩子的共同点,引导他们加入。

你看,那个小哥哥在玩飞机,你是不是也喜欢,你可以拿着自己的飞机,去和小哥哥一起玩呀。

这样,既可以让他们观察世界,也可以让他们学着与陌生人互动。

2、带孩子看更大的世界

现在,很多父母都喜欢带着孩子到处旅行。

旅行,不仅能培养孩子的胆量,还能让他们看到更为多元的世界,培养他们更加开阔的内心。

要知道,小孩子天然是用感觉来做评判的。

在活生生的世界里,他们不仅能看到山川湖海的壮阔,还能看到人类社会的差异。

当课本上的世界,与现实世界发生共鸣后,孩子也会变得勇敢起来。

他们不会再觉得眼前的一亩三分地,就是一切。

他们也不会把爸爸妈妈,当成唯一的依靠。

而是在旅行中,与纷繁世界产生了自然的链接。

有时候,不用走太远,家门口的公园,郊区的露营基地,还有博物馆,都是很好的选择。

3、让孩子独立去做决定

有些家长,为了方便,喜欢帮孩子做决定。

小到穿什么衣服,吃什么饭,大到交什么朋友,走什么路。

这样虽然减少了风险,但是也会让孩子越来越依赖家长。

而聪明的家长,往往都会从小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让孩子自己去做选择。

比如,带孩子去商场,让他们自己选择衣服。

这样,不仅可以帮他们建立独立思考的能力,也可以潜移默化地培养他们的审美。

比如,带孩子去超市,让他们自己选择食材。

这样,不仅可以让他们看到琳琅满目的食材,还可以让他们明白所谓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在小事儿独立起来,在大事儿上才能不胆怯。

《战国策》中说:“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的确,真正的爱,不是享受一时一刻的亲近,而是学会长远地为孩子考虑。

让粘人的孩子学会独立,让懦弱的孩子学会勇敢。

既需要父母的包容与爱,也需要家长的方法与放手。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