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宋朝是一个文人的朝代,因为这个朝代涌现出了无数的诗词名家。 但要我说,宋朝其实是一个娱乐的朝代,因为经济的发展,朝廷不再限制老百姓的夜生活,取消了宵禁制度。
这让勾栏瓦舍这样的娱乐场所蓬勃发展起来,无数文人墨客也有了寻欢作乐的场所,在玩乐中有了诗情画意,留下千百名篇。 但在他们创作的过程中,有一样东西是少不了的,那就是美酒。 宋朝人是出了名地爱酒,喝酒可以说喝出了花样,无论是文人之间的行酒令,还是各种与酒有关的游戏,都说明他们已经形成了一套自己的酒文化。
而他们喝酒也喝出了自己的一套理念,在他们的理念里,很多因素都会影响酒的口感和好坏,接下来我们就来看一下在宋朝人的观念中,都是什么因素会影响酒的好坏? 酒的分类 宋朝时,虽然全民爱酒,但人与人之间喝的酒可不尽相同,当时人们把喝的酒分为大酒和小酒两个种类,身份不同喝的酒自然也有所不同。 这里的大酒指的是一种蒸馏酒,其在《宋史》中有详细的记载。书中讲大酒是在寒冬腊月下料,之后采用蒸馏的手法,经过酿,蒸两道工艺做出来的新酒。
在这之后,酒还要至少储存半年,让其醇化老熟之后才可对外出售。而这种酒的特点就是酒精浓度高,味道更醇厚,并且价格上也更昂贵。 相比大酒繁琐精细的制造工艺,小酒则显得随意的多。 小酒本质上是当时的一种米酒,它的用料和制造工艺相比大酒都显得比较粗糙,唯一的优势就是随酿随卖,比较方便。
而且和大酒经过储存之后会更加纯美不同,小酒酿造完成以后就要尽快饮用,放的时间稍微长一点就会发生变质,口感也会变酸。 从两种酒的制造工艺和发酵周期也不难看出,随酿随喝,售价便宜的小酒更受下层劳动民众欢迎。 而精酿细造,酿造周期长的大酒自然更受达官贵人欢迎,在当时有的大酒还是宫廷专供。
影响酒品质的因素 在宋朝人眼中,影响酒的品质的因素首要一点就是酿造时间。 如果是小酒的话,对这一点倒没有特殊要求。但如果是大酒,那么酿造的时间越久,酒味就越醇厚,自然品质也就越高。 一般的大酒都要酿造一年以上的时间,如果是要进宫的酒,那么酿造时间还会更长。
第二点就是水质的选择,在宋朝的酿酒圣经《北山酒经》中指出,水质的好坏对最终成酒的质量起决定性作用。 当时民间还有一句俗话叫“名酒必有佳泉”。经过前人在酿酒工艺之路上的实践摸索,到宋朝时,人们已经注意到了水质对酒品的巨大影响。 好的水质,如山泉,地下水等水对酒酿造过程中的发酵,糖化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此外,在《齐民要术》中对酿酒水质的选择也有明确记载。书中指出,在水质的选择中,河水是第一好。 如果酿酒之地离河水较远,那可以选用极其甘甜的深井水替代,但一定要牢记千万不要使用碱性过大的水,中性水酿酒为最佳。 此外低温季节时,如秋冬季水中的浮游生物较少,酿酒时可以直接采用。
第三点是发酵程度和温度的控制。上面我们说水质对最终成酒的质量起决定性作用,而发酵程度与温度在酿酒过程中则直接关系到酿酒的成败。 古人在酒的发酵过程中特别注意五个阶段,又称五齐。 首先第一个阶段是泛齐,这一阶段中作为酿酒原料的谷物会被液体中的二氧化碳冲到液面。 接着在第二个阶段醛齐中,发酵开始,液体会有淡淡的酒味。
第三个阶段是盎齐,在此阶段液体气泡增多,并有声音发出。 到第四个阶段醒齐时,液体颜色会发生变化,酒味也更加浓重醇厚。 最后一个阶段是沉齐,到这个阶段气泡完全消失,发酵过程也就此结束,液体中无用的糟粕开始下沉。 而在这五个阶段中,温度的控制是决定成败的关键。温度过高或不足,可能最后都会导致功亏一篑。
但在此期间,温度的控制有一个矛盾之处,因为在酒酿造的过程中,糖化和酒化是同时进行的,而这就要同时顾及到淀粉酶和酵母菌。 但淀粉酶的催化不适宜在高温环境中进行,但如果将温度调节过低,又会影响到后一阶段酵母菌的糖化。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聪明的宋朝人在前人积累的经验下不断摸索,最终将温度控制在了一个淀粉酶和酵母菌都可以接受的范围内。
这样当酿造过程开始以后,这两种微生物可以同时进行催化。最后也就不会再影响酒的品质。
值得一提的是,这种酿造的工艺流程在当时世界上还是我国独有的。
不得不说,品酒这件事,宋朝人是认真的。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