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广东省政府工作报告透露,预计2024年全省地区生产总值迈上14万亿元新台阶,连续36年居全国首位。2019年超10万亿、2020年超11万亿、2021年超12万亿、2023年超13万亿、2024年超14万亿,过去5年广东省一年一个台阶,持续书写中国区域经济奇迹。
报告同时提到,当前广东经济社会发展还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包括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不利影响加深,部分企业经营困难,粤东粤西粤北产业基础依然薄弱,民生领域存在短板,公共安全还有漏洞等。那么,在GDP突破14万亿元之后,广东经济发展面临的最主要挑战有哪些?综合记者近期多方采访集纳的观点来看,下一阶段,广东经济须直面三大考题。
首先是如何进一步促进区域平衡发展。一位前广东省领导曾说过一句话:全国最富的地方在广东,最穷的地方也在广东。这句话形象地指出了广东省内地区发展不平衡的问题。经过多年努力,这一状况已经有了较大改观,但距完全破解还有较大距离。
广东虽然经济总量“富”冠全国,但省内有1/3的地级市人均GDP不足5万元,表现与西部地区相当。2024年前三季度,珠三角九市 GDP合计为81350亿元,对广东省GDP的贡献超过八成,而位于粤东、粤西和粤北地区的其他12个地级市的合计贡献不到两成。并且,多个经济相对弱小地市的经济增速也较为缓慢。
即使在珠三角内部,发展格局也不平衡。其中,广州、深圳作为全国一线城市,拥有政策、资金和人才等多方面的优势,发展水平显著领先;佛山、东莞、惠州作为制造业基地,加上珠海,暂时只能“屈居”第二梯队;中山、江门、肇庆三市则与第二梯队还存在一定差距。
造成广东省内发展不平衡的原因,主要是地理条件差异和改革开放带来的产业格局分化。粤北为山区,粤东、粤西远离中心城市,这些地方的产业基础较为薄弱。相比之下,珠三角地势较平,又有省会广州和改革之城深圳“双子星”坐镇,相比其他区域自然占尽优势。为了防止区域发展的“马太效应”,广东必须加快促进区域平衡发展。
广东经济的第二大考题是如何实现发展动能转换。2023年,广东GDP增长4.8%,罕见地未完成年初设定目标(增长5%以上)。2024年的广东GDP增速尚未公布,而2024年前三季度的增速为3.4%,低于年初设定目标(增长5%左右),也低于全国1.4个百分点,在31个省份中排名倒数第六。造成广东经济增速放缓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较具共识的至少有三点:
一是房地产行业的深度调整对广东经济冲击较大。这虽然是个全国性的问题,但广东因为集中了较多的房地产头部企业,同时房地产在多个地市的经济中占的分量也较大,从而导致广东受到的冲击更明显。二是部分传统制造业大市在产业升级的过程中遭遇阵痛,其中尤以广州、佛山两市为甚。1~11月,广州的支柱产业汽车制造业增加值同比下降19%,导致广州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3.1%。同期,佛山的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也下降1.7%。三是全球贸易形势的变化,对外贸大省广东造成了较大影响。像广州,1~11月进出口总额仅增长2.4%,低于全国2.5个百分点,同期佛山更是下降16.7%。
相比之下,深圳市在应对以上三点不利因素的冲击方面表现较好,尤其是外贸和工业。2024年,深圳市进出口总值达4.5万亿元,同比增长16.4%,继2014年之后再次成为“中国外贸第一城”;预计全市规上工业总产值突破5万亿元,全部工业增加值突破1.2万亿元,有望连续三年保持全国城市“双第一”。这背后是深圳市较早谋划产业转型升级,在多个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方面已经取得显著成效。正反两方面例子共同说明,广东经济要谋求稳中有进,必须推进动能转换,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
广东经济的第三大考题是如何更好地加强粤港澳合作。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是重大国家战略,更是广东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历史性机遇。借助这一机遇,广东可以全面深化与港澳互利合作,强强联手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打造引领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源。这一点,无需赘言,只待行动。
从一段时期以来的各种官方信息来看,广东省上下对上述三大考题抱有清醒认识。最新的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了2025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为了实现目标,广东省将重点抓好十二方面工作,其中一半以上(七方面)围绕上述三大考题展开。
记者梳理发现,其中,可归于“促进区域平衡发展”的表述有:做实粤港澳大湾区“一点两地”全新定位,推动大湾区市场一体化建设,加快建设世界级的大湾区;深入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统筹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以县镇村高质量发展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等。
具体举措有:提升广州、深圳两大中心城市发展能级,推动珠江口东西两岸融合发展,健全强县促镇动力机制,加大力度强农惠农富农,促进区域联动融合发展,加快建设海洋强省等。
属于推进发展动能转换方面的部署有:巩固提升制造业当家优势、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构建全过程创新链,一体推进教育改革发展、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充分激发全社会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等。
具体举措有:加快发展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加快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实施“百链韧性提升”专项行动,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提升各级各类教育质量,加强基础研究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加快打造高水平人才高地等。
同时,为了摆脱过于依靠投资拉动增长的模式,报告提出,要全方位扩大内需,精准有效释放消费投资潜力,并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加快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坚持和落实“两个毫不动摇”,完善要素市场制度和规则等。
而在进一步加强粤港澳合作方面,报告提出,深入实施“湾区通”工程,加快“轨道上的大湾区”和“数字湾区”建设;做强重大合作平台,加快建成琴澳经济高度协同、规则深度衔接的制度体系,支持前海联动港澳打造优质高效的现代服务业新体系,加力提速南沙开发建设,强化河套深圳园区与香港园区的联动发展;提升广州、深圳两大中心城市发展能级等。
可以看出,应对三大考题,广东省的策略举措是有针对性和成体系的。落地实施这系列举措的效果,很大程度上将决定广东经济发展的未来前景。广东省省长王伟中在省政府工作报告中表示,广东将“直面矛盾问题不回避,铲除顽瘴痼疾不含糊,应对风险挑战不退缩”,“有信心、有条件、有底气把各方面积极因素转化为发展实绩”。这是GDP“状元省”必须直面的现实,也是为中国经济挑大梁省份应有的担当。
(本文来自第一财经)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