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4年秋,日军集结第37、40、58三个主力师团约15万人沿湘桂线猛扑。
在桂林保卫战开始之前,中国军队遭遇接连溃败,日军势如破竹。
日军集结了10个师团兵力及500多辆坦克,50多架轰炸机准备围攻桂林,以此想打通西南交通线,延缓颓败之势。
桂林几乎成了湘桂战区最后一道屏障。

狼兵,殊死一战!
1944年10月28日清晨,日军第40师团工兵架设的浮桥刚刚铺过江水,二十辆三式中战车即向屏风山阵地压来——这是日军最经典的闪电战模式:重炮开道、坦克突击、步兵席卷。
桂林此刻防御力量严重不足,夸张点说对于日军而言守军大部分算是“老弱病残”。
桂林的中国守军仅有20000余人,多是131师桂系老兵和本地民兵,对于日军15万大军简直不值一提。
对守军而言,还有一个无论如何部署都无法弥补的致命现实——桂林守军的弹药补给已近枯竭,多数士兵仅分得很少量的弹药,仅有的22门火炮炮弹储备也寥寥无几。
这样的条件对于即将迎击强敌、展开殊死防御的战况而言,堪称绝望。

桂系
面对日军重兵压城,广西战区司令张发奎只能下达了一条冷酷得近乎悲壮的命令:“以独立房子为作战单位,各自为战,死守至最后一人。”
士兵们把步枪架在倒塌的牌坊上,弹袋里装好的仅有的几十发子弹。整个桂林城防司令部里,22门火炮的弹药箱敞着盖,炮兵连长用烟头在木箱上刻着记数符。
所有人心里都清楚——这些炮弹真打起来撑不过三天。
桂林城在日军密集炮火下断墙颓垣,但每一道残垣后都潜伏着一双坚定的眼睛。
先前在豫湘战线势如破竹,骄横的日军步兵以为攻打桂林也将是轻松进城时,等待他们的却是屋角巷尾射出的子弹,是看似废墟的建筑物里突然冲出的狼兵。

巷战
子弹有限,打不了几场就见了底。
对桂林守军而言,刀刀见血的白刃战是家常便饭。
1944年11月4日,桂林滨江大道附近,广西民团老兵们埋藏武器潜伏在暗处,日军步兵只要一接近,他们手里的刀锋就会骤然闪出,一举斩尽杀绝。
日军甚至因为畏惧与狼兵巷战而止步不前。
巷战进入第六天,日军号称“九州猛虎”的独立第23联队竟因伤亡过重被迫撤出休整。
另一边,日军正在快速通过西城区。
当他们路过被炸塌大半的破屋时,里面突然涌出数十名狼兵战士,对着日军队伍迎头就是一刀,瞬间搅乱了日军的阵列,也硬生生阻住了日军进击的洪流。
日本工兵班长得胜三郎在日记里写到:“我们占据的每一栋房屋底层都有尸体,三楼却还有人往下丢手榴弹。这哪里是打仗?分明是在地狱里爬行。”
看到桂林守军如此难缠,日军近乎发狂,用重机枪疯狂扫射,甚至动用大量火焰喷射器,但奈何桂军实在变化莫测,难以预料。

血战七星岩
11月6日,桂林七星岩表面阵地失守。
面对日军的强大火力,一些官兵退至七星岩岩洞继续抵抗,第58师团工兵尝试爆破洞口,却因喀斯特地貌溶洞四通八达而告失败。
这样难攻的堡垒让日军束手无策,于是他们就动用毒气部队残忍地向三个主洞口注入窒息性毒雾。
好在及时发现日军往主洞口喷射毒气,洞内的守军撕开被单浸在尿桶里堵住口鼻避免中毒。

等日军部队带着防毒面具进洞清剿,溶洞深处的老兵们马上端起枪头,专挑日军防毒镜片后那点微光射击,一时间打的日军七零八落。
最后日军第58师团下令往岩洞里灌进八百桶点燃的汽油——通过这种令人作呕的手段,才残忍的杀害了洞中顽强抵抗的狼兵战士。
七星岩一战,桂林守军展现出了战斗至死的决心,他们用生命警告日寇中国人会抗战到底,他的英勇也将日本侵略者永远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
此战日军公然违反国际公约使用毒气弹,七星岩八百余名守军和避难者壮烈牺牲,即日军深重罪孽之一的“桂林七星岩大屠杀”。

桂林七星岩
至死不休!
到了11月8日,日军死伤数字已经突破6000。
但此时日军参谋部地图上的红色箭头仍徘徊在漓江西岸——五万大军被钉死在内城十五公里区域内,每天推进速度不足半公里。
日军第37师团军医部的急救血浆存量骤降,装甲部队战损过半。
甚至决战前滨江路的石拱桥下堆满日军的黄褐色尸体,工兵不得不调用货轮清运以免堵塞河道。
当天夜间,桂林守城的最高指挥官韦云淞决定突围,这时师长阚维雍与陈济桓、吕旃蒙二位将领拒不撤离,先后自杀殉国或力战身亡。

1980年阚维雍师长抗日证明
当韦云淞率残部渡江突围时,日军虽占领焦黑的城墙,却付出惨重的伤亡代价。
战斗结束后,卫兵在阚维雍师长饮弹殉国的指挥所里找到了他的绝笔:“炮弹尽,枪火绝,人肉拼。”
阚维雍师长尸首旁的木匣里,有另外两张军官证——那是同样殉国的陈济桓与吕旃蒙。
此战日军以十五万重兵,辅以战机、重炮和坦克协同进攻,在兵力兵器占据绝对优势下,耗时半个月左右,才勉强攻陷桂林。

桂林抗日殉职将领纪念塔
真正的“武士道精神”
2比15,桂林保卫战中守军以这个比例打了近半个月,在外没有援助,内没有补给的情况之下居然让日军痛苦不堪。
日本战争史承认经桂林保卫战一役,日军伤亡超过6000人,更记载在狼兵敢死队抵抗下,滨江区进攻部队“一日内中队级军官全部战死”。
日军在战后编纂的历史中写到桂林“每一屋一墙皆需血战夺取”,并将此役列为“令帝国陆军蒙羞的城市战”——日军甚至称广西人为最有武士道精神的中国人。
战役虽以桂林失陷告终,但日军精锐在此战中损失惨重——整个粤湘桂大会战中,日军西南攻势正是在此刻开始削弱,可以说桂林一战彻底折损了日军后续的战略锋芒。
此役后,日军再未在西南战场发起成建制装甲突击,所有作战计划表上的“速胜”字样被统统划去。
桂林保卫战中军民展现出来的抗日意志和战斗本性,预示着抗日战争胜负的天平已经逆转。
他们用生命践行这几个字:寸土不让!血债血偿!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