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
我是青海人,去了趟天津盘山,忍不住想说说,盘山给我的5个印象?
10414
0
近七日浏览最多
最新文章
我是青海人,这辈子最爱干的事儿就是到处溜达。
这不,前阵子去了趟天津的盘山,回来以后心里头一直痒痒,非得跟大伙儿唠唠。
咱青海人见惯了高原雪山,冷不丁跑到华北的山里头,那感觉可真是不一样。
今儿个就说说盘山给我的五个印象,保准儿都是大实话。
头一个印象就是:这山咋这么绿呢!
我们青海的山吧,高是高,可多半是光秃秃的,石头缝里能长点儿草就不错了。
盘山可好,满眼都是绿,树挨着树,叶子叠着叶子,密得连太阳光都得挤着缝儿才能漏下来。
我上山那天是个阴天,走着走着还下了点儿毛毛雨,那树叶让雨水一洗,绿得能滴出水来。
半山腰有片竹林,风一吹哗啦啦响,我蹲那儿听了老半天,觉着比我们那儿经幡被风吹动的声音还脆生。
第二个印象是:台阶多得让人腿肚子转筋!
盘山的道儿修得挺讲究,全是青石板台阶,一眼望不到头。
我数到两百多级就懒得数了,反正越往上越陡。
路上碰见个天津本地的大爷,他跟我说这叫“步步高升”,我心想这升得也忒费膝盖了。
不过话说回来,台阶两边儿的风景是真不赖,隔三差五就有个小亭子,红柱子绿瓦片的,歇脚的时候还能瞅见山底下的小水库,像块蓝玻璃似的镶在山坳里。
说到这儿就得提第三个印象:庙比我们那儿的经堂还花哨!
盘山上净是寺庙,最大的叫万松寺,房檐翘得老高,上头蹲着好些小兽,我认出来的就有龙、凤和狮子。
进门就闻见香火味儿,跟青海的酥油灯味道不一样,更冲鼻子些。
最稀奇的是看见和尚用智能手机,有个小师父还在功德箱旁边贴了二维码,我偷摸扫了下,还真能捐香火钱。
殿里头供的菩萨金灿灿的,倒是跟我们塔尔寺的佛像差不多气派。
第四个印象可把我乐坏了:山里卖的吃食真接地气!
刚爬一半就听见吆喝:“熟梨糕——热乎的熟梨糕——”
我花五块钱买了份,白米糕上头抹着果酱,用竹签子扎着吃,甜丝丝的。
还有个摊子现炸麻花,老师傅把面条似的面团一抻,往油锅里一扔,滋啦一声就膨起来了。
最绝的是下山时候遇见的煎饼果子摊,那大姐摊煎饼的手法跟跳舞似的,磕鸡蛋、抹酱、撒葱花,最后“唰”地一折,热腾腾地递过来。
我蹲路边啃着煎饼,心想这要是在青海,准得就着奶茶吃。
最后一个印象说出来您可能不信:我在山顶看见长城了!
本来以为长城都在北京那边,没想到盘山最高处的挂月峰上,居然能瞅见一段儿野长城。
远远看去像条灰蛇在山脊上爬,有些地方都塌了,石头缝里长着杂草。
我拿手机放大拍了半天,突然反应过来——这可是从我们青海土长城到华北砖长城的跨越啊!
当时山顶风特别大,吹得我袍子呼啦啦响,可我就舍不得走,盯着那段长城看了足足半个钟头。
下山时候天都快黑了,我坐着缆车往下溜。
透过玻璃窗往外看,满山的树都变成黑影子了,只有寺庙的灯笼亮着红点儿。
缆车吱呀吱呀响,我想起青海老家的羊群这时候也该回圈了。
这盘山吧,说高不如我们阿尼玛卿雪山高,说险不如昆仑山险,可它就是有种说不出的热闹劲儿。
就像天津人说话似的,噼里啪啦往你耳朵里灌,等你听习惯了,反倒觉得亲切。
回青海后我跟邻居吹牛,说你们知道吗,华北的山里能听见知了叫,跟我们这儿的旱獭哨子声两码事。
他们笑话我大惊小怪,可我心里门儿清——旅游这事儿吧,不就是从自己呆腻的地方,跑到别人呆腻的地方去嘛。
盘山那些弯弯绕绕的山路,现在闭上眼还能在脑子里转悠。
保不齐哪天我又去了,到时候得尝尝山脚下那个老板娘说的“醋溜饹馇”,听说用绿豆面做的,我们青海可没这稀罕物。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