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不其然。
日本评论员石平突然放话宣布了:若中国限制稀土,日本有美国撑腰,就以芯片设备禁运回击。
顺着这话题说稀土,中国在包头稀土、赣州离子型矿这两块是主力,全球开采占比约六成,加工占比超过八成,这是硬底子。
对比日本的准备,2010年撞船风波后,日本通过JOGMEC投澳大利亚Lynas、建战略库存、推回收,把对中国稀土依赖从七八成降到大约五六成,吃过亏后备了粮。
再看芯片设备,美国2022年出台管控,2023年日本和荷兰跟进,东京电子、日立高科的刻蚀、沉积等设备出口受限,ASML的EUV本来就不卖中国,这条线他们掌握得更紧。
和上面对应,中国这几年也在补家当:中微的刻蚀、北方华创的沉积清洗、华海清科的CMP、芯源微的涂胶显影,在28纳米及以上环节替代率在往上爬,但最难的光刻机和EDA还需时间。
拿个生活比喻,稀土像做菜的辣椒,没它味道不对但能找替代;先进设备像厨具的主刀,被锁了就很难切高级料,各家疼的部位不同。
按时间看,2023年中国对镓、锗、石墨加了出口许可,外面一度慌,但很快通过增产、回收和多来源缓冲;反过来,若日本再收紧设备,中国会加速国产替代,短痛换长稳。
关键在于谁能扛,日企磁体、机床、传感器链条都吃稀土;中企在高端制程上仍有进口依赖,两边都不愿把局面推到极限,这比喊话更实际。
所以结论很简单:别动不动就说谁必先屈服,产业链的掰手腕拼的是韧性和补链速度。稳住资源牌、加快设备与材料国产化,中国更该把灯留在车间,把手伸到关键工序上,这才是回应外界叫嚣的最硬方式。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