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夏天,那个烤不化的钟薛高,还是“化”了,“化”得崩盘。
近日,钟薛高欠薪的消息,由小红书走向了全网发酵。
有内部人士爆料说:“8月份的工资说延迟发,到了约定的时间也不发,没有任何说法,找人也找不到。”
消息是突然而至的,但症候却有迹可循。
在欠薪爆发前,钟薛高的官微已经停摆月余,最后一条恰好在8月22日,与内部工资延发时间对应上。
今年夏天,钟薛高雪糕的价格体系也崩了,一些店铺有了5折卖的情况。
一些原价13元-18元不等的雪糕,最终售价甚至不到5元;
而钟薛高的终端进货价,低至销售价的2.5折。
线下掉价有多离谱,甚至比线上还便宜。
10月20日,钟薛高直播间售卖“119元15片钟薛高雪糕,另外再加赠3个杯装新品”,就有网友评论卖得没有线下便宜。
如果线下价格体系乱了,对零售企业最为要命,那真是兵败如山倒,拉都拉都住。
而在上海的办公总部,钟薛高也将两层的办公室压缩至一层。
钟薛高的“命”,并不是被去年“雪糕刺客”的风波搞掉的。回溯过往,钟薛高的口碑,其实也是被自己一点点败掉的。
和当年的黄太极煎饼一样,钟薛高的创始人林盛,是个有点子、善于造势的人。
广告行业背景的他,着实为钟薛高的兴起想了不少好点子。
例如,2018年“双11”,钟薛高开售售价高达66元的“厄瓜多尔粉钻”冰淇淋,限量发售2万支,还邀请了厄瓜多尔驻华总领事馆的领事品尝。
按照林盛的说法,我卖得贵,是国货当自强,中国人要有自己的好雪糕,要有自己的哈根达斯。
在消费狂飙的岁月里,也没有人会质疑钟薛高的贵,甚至还愿意呼之为“雪糕界的爱马仕”,哪里看得见有人反感。
2021年,钟薛高推出“杏余年”和“芝玫龙荔”两个口味的雪糕,甚至还被炒到200元一盒。
钟薛高“消费升级”故事的转折点,并不是因为消费意识保守,而是人们发现自己被骗了,钟薛高贵得没有道理,一点也不真材实料。
仅2019年,钟薛高就曾因为虚假宣传,被行政处罚2回。
其中,一款轻牛乳雪糕产品,对外宣传“不加一滴水”,但其实含有饮用水成分;酿红提雪糕,对外宣传使用“吐鲁番盆地核心葡萄种植区特级红提”,实际使用就是普通葡萄干。
但一开始,钟薛高并非这样。
不少钟薛高第一代用户表示,那个时候的钟薛高,是头香、口感、质地的精巧设计。
走着走着,钟薛高没了初心,发现中国消费者还挺好忽悠的,把自己底线调整到了“平价雪糕”的水平。
而在去年的烤雪糕风波里,消费者有注意到其使用卡拉胶。
虽然使用卡拉胶不违法,但正如消费者所言,“我为什么要花20多元去买卡拉胶啊”。
所以,钟薛高招恨,不是“贵不贵”的问题,而是“值不值”的问题。
所以,即便茅台酒含量2%的茅台冰淇淋,卖到了66元,也没人说它是雪糕刺客。
烤雪糕风波,只是消费者对这种故弄玄虚,不满到了顶点。
消费者的认知提升了,钟薛高也就走到了转折点。
为什么钟薛高要卖概念?因为在工业雪糕领域,成本是有天花板的。
一款再好的雪糕,全部添加纯奶油和高倍奶酪,生产成本也就是一根三四元。
如果没有那些花里胡哨的原料宣传,比如日本的葡萄、泰国的榴莲、粉色的可可……雪糕就买不上价。
但实际上,真有多少人能分辨清普通葡萄和晴王葡萄的区别呢?
钟薛高为代表的新消费品牌,其供应链和规模效应还远远达不到伊利、蒙牛、和路雪等巨头的级别,他们
只有卖的更贵,方能抵消二者之间成本距离
。
商家利刃出鞘,砍的就是消费者的分辨能力,留下的就是溢价。
而这些溢价,正是钟薛高们追赶巨头需要付出的成本——规模小带来的高原料成本、新品牌的流量成本、明星代言成本、甚至是击鼓传花的融资成本。
这些怨不得品牌,资本的逻辑是不介意亏损,但要规模,就要一直烧钱买量,推高价格。
但因为3年的特殊原因,这个游戏玩不下去了,需要品牌靠本事赚钱,而不是靠数据融资了。
可惜的是,钟薛高悔之晚矣了。
在卖得高的时候,没有好好做高价雪糕。而在信用近乎灰飞烟灭后,姗姗来迟于今年推出了3.5元一根普通雪糕。但信任就是这样,一旦失去,就很难恢复。
这几年,不少新消费品牌都在走和钟薛高的老路,仅靠噱头、包装提升自己的卖家、走高端,但实际上交付的东西,却十分不堪。好在消费者明白的快,知道看配料表、看论文、看成份。如今,他们的败退和消费不振无关,只是咎由自取。
只许你骗我,不许我变明白么?
不是说营销不好,也不是不允许你营销。但靠滥用对消费者的信息不对等,来做大业务,钟薛高们只能作茧自缚。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