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三,拜轩辕”。

随着农历三月三(阳历4月11日)的到来,世界各地的“炎黄子孙”纷纷踏上了“寻根问祖”的旅程,不远万里来到河南新郑,准备参加“黄帝故里拜祖大典”。

事实上,河南新郑的“拜祖大典”其来有自。时至今日,它已经穿越了千年的时光......

千年“拜祖”历程

“寻根问祖”,一直是人类刻在骨子里的观念。不管你在哪里出生或在哪里生活,总要知道自己的根在哪里。

而已知的中国人的根就在黄河流域,就在炎黄时代。所以,我们中国人又被称为“炎黄子孙”,而作为开创炎黄时代的炎帝和黄帝自然就成了中国人的始祖。

中国人一直有“慎终追远”的传统,每逢过年过节,就要祭拜祖先以及天地神灵,祈求保佑家族绵远昌盛。这种观念推及到整个民族,自然就形成了拜祖活动。

有记载的祭拜黄帝大典,是在春秋时期。

郑国名相子产,在三月初三率领民众登上具茨山(位于河南新郑)——黄帝大兴伟业的地方,进行祭拜活动。

关于黄帝的历史记载,汉代司马迁所著《史记》称其“居轩辕之丘”,但对轩辕之丘在何地却未做说明。

后人认为黄帝出生有熊国,统一天下后又定都有熊,轩辕之丘肯定也在有熊。

那么有熊国在哪里?

汉代哲学家焦延寿指出“有熊,即今河南新郑是也”。

晋代的皇甫谧也认为有熊就是河南新郑。

到了明朝,英宗皇帝令大臣李贤、彭时等撰修的地理总志。两人考究历代古籍,成书《大明一统志》。

书中对黄帝生居之地进行考究,认为“轩辕丘,在新郑县境,古有熊氏之国,轩辕黄帝生于此,故名。”

此后,新郑就作为黄帝生居之地闻名于世,而围绕新郑的祭拜黄帝大典也开始兴起。

新时代的拜祖活动

新中国成立以后,新郑对于祭拜黄帝大典依旧颇为重视。

1992年,经过民间力量与新郑政府的合力推动,新郑第一届炎黄文化节拜祖大典隆重启动。

当时,拜祖活动的影响力尚未达到现在的程度,整体上属于新郑炎黄文化旅游节的一部分。

随着拜祖活动的逐年开展,越来越多的中华儿女来到新郑祭拜“人文始祖”。

2006年,拜祖活动升级为“黄帝故里拜祖大典”,主办方也转变为河南省政府,活动规模空前扩大。

丙戌年(2006年)拜祖大典当天,各族人民身着传统服饰载歌载舞,一同欢迎远道而来的同胞们。

奥运冠军陈中在拜祖大典上点燃了黄帝宝鼎。随着舞龙舞狮、百家姓旗阵的精彩表演,典礼氛围愈加高涨。

也是从2006丙戌年拜祖大典开始,整个典礼进程被定为九大项,分别是盛世礼炮、敬献花篮、净手上香、行施拜礼、恭读拜文、高唱颂歌、乐舞敬拜、祈福中华、天地人和。

国内外各大电视台、网络频道纷纷实况转播拜祖大典,可谓一时佳话。

至此,新郑拜祖大典已经成为一种精神纽带。

无论身处何地,我们都能通过拜祖大典,切实感受到身为华夏儿女的骄傲与自豪。

始于“寻根”,却不止于“寻根”

“拜祖”大典的意义,始于“寻根”,但却不止于“寻根”。

在千年历史嬗变中,中华民族已经独具特色而又富含人文底蕴的“黄帝文化”。即使到了现代文明高度发达的今天,看似传统的“黄帝文化”依旧熠熠生辉。

比如“鼎新、大公、中和、民本”等精神,无不与时代相契合。

如今,新郑拜祖大典已经得到国家承认,成为国家级的文化活动。

而新郑为了尽可能地宣扬文化,近年来拜祖大典的举办模式也与时俱进。

为了照顾到那些无法抽身前往现场祭拜的人们,拜祖大典启动了网络拜祖模式,让众多期待已久的中华儿女通过网络参与拜祖活动,这种创新也获得了大众的交口称赞。

同时,新郑也一直在完善和升级黄帝故里景区的措施,让众多海内外炎黄子孙,能够在祭祖活动中切实感受到血脉同源的温暖。

而这种温暖,也是拜祖大典的意义之所在!

#甲辰年黄帝故里拜祖大典#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