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翻阅清代野史时,发现了一个很有趣的故事。说的是顺治初年时一个大字不识的旗人被外放当了盐运使,这个八旗子弟竟然连孔子都不认识,由此而闹出了一个天大的笑话。

清入关时,旗人的数量并不多,拖家带口也不过几十万人。而且关外的这些旗人大多只懂得弓马骑射,整体文化素质比较低。这一时期,大清刚建国不久,还不太信任汉人,因此这些不识字的旗人往往也会外放为官,或督抚、或司道。 话说顺治初年有一个八旗子弟被外放为扬州两淮盐运使。盐运使是正三品的高官,头戴蓝宝石顶子,身穿绣孔雀补服,出行时坐着蓝呢轿子,前呼后拥。坐堂时书吏、衙役站立两旁。 扬州自古就是繁华之地,两淮盐商富户都在这里会集,而这些盐商富户却要听命于盐运使。只不过这位新上任的盐运使平时不读书,不学无术,因而老爱闹笑话。

刚到任不久,这位盐运使赶上了丁祭。按例地方的衙门都有很多的祭祀,有祭天地的,有祭古人圣贤的。丁祭就是祭祀孔子的重要活动。 丁祭这一天,盐运使看见衙门内杀猪宰羊,还杀了牛,人们忙得不亦乐乎,他觉得很奇怪,就问衙吏说:你们今天杀猪宰羊干什么?衙吏们就回答说:今天是祭孔大典。 盐运使不明就里,搞不清楚祭孔是怎么回事。衙吏便说就是祭祀孔子,他是老夫子,是儒家之祖。盐运使听了依然不懂,但他毕竟是正三品大员,是这个衙门中的最高长官。为了自己的面子,他也不好意思多问,不懂装懂地走了。

盐运使一路走一路琢磨,回头看看那些杀猪宰羊的人,心中还是老大疑问。凑巧这个时候,他遇到一位师爷,于是又问师爷:先生,这孔子究竟是什么样的人物,怎们今天衙门里杀猪宰羊要祭祀他呢?这师爷也是文人出身,掉书袋子里惯了,便满口之乎者也地说:孔子者,乃春秋之大圣人也,大完人也。 盐运使越听越糊涂,心想:孔子就是孔子,怎么还分春秋季节祭祀呢?但他毕竟好面子,又不好多问,只好不懂装懂,点点头就走了。他边走边想,一个说什么是“老夫子”、“儒家之祖”,一个说什么“大圣人”、“大完人”,两人说得都不一样,叫我相信谁好?

很快,盐运使又来到了衙门的签押房,刚好有个年轻的师爷在值班。盐运使认得这位师爷姓杜,便走上前去问道:孔子究竟是个什么大官,闹得大家这么杀猪宰羊地去祭祀他? 杜师爷回答说:孔子是鲁国司寇,摄行相事。杜师爷这番话让盐运使更是莫名其妙,他又不好意思说不懂。杜师爷见盐运使这样子,知道他没懂,就笑着说:司寇是春秋时的官名,掌管刑狱,相当现在的刑部尚书;摄行相事就是代理宰相,相当于现在的协办大学士。 盐运使一听这才恍然大悟,他高兴地说:到底还是你有学问,刚才那两位,一个说是老夫子、儒家之祖,一个又说是大圣人、大完人,叫人越听越糊涂。杜师爷本想解释一番,盐运使却大摇大摆地走了。

这天晚上,盐运使大人大开筵席,宴请衙门中的所有人员。酒过三巡,他当场发表讲话:诸位,今天咱们杀猪宰羊,忙着祭孔,孔子是刑部尚书兼协办大学士,朝廷一品大员,理当祭祀。只是咱们衙门中对孔子的叫法太乱,一人一个调。这不行,以后得有一个统一的说法。 盐运使大人这一番高论众人听得蒙住了,盐运使接着又说:依我看来,孔子既然当过刑部尚书兼协办大学士,今后咱们衙门中人一律不准再叫他“老夫子”、“大圣人”,就称他为“孔中堂”吧,如此岂不清楚明白?众人一听目瞪口呆,一个个也不好啃声,怕驳了大人的面子。酒席散后,众人啼笑皆非,捧着肚子各自回去了。

清初时期,确实有很多不识字的旗人被委以重任,赋予管理地方之大权。但自康熙以后,这种情况就不多见了。不过就是不识字,应该也不会不知道孔子是谁,更不会叫他“孔中堂”。野史中的记载不一定可信,但清初时期旗人文化水平普遍不高确实实情。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