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海行动》里面非常精彩的一段就是迫击炮和特种部队之间的较量。由于敌方武装已经事先得知车队的消息和前进路线,实际上这场战斗已经成为有预谋、有准备、有轻重火力搭配的伏击战。战斗刚刚打响时,一发迫击炮试射之后,就转为效力射,而且发发炮弹从车顶上方落下来,足以见得对方炮兵训练有素,是非常难缠的对手。然而,就是这样的对手却未能在8名蛟龙队员的攻击中取胜,原因究竟是为什么呢?

不得不说,敌方武装的炮兵攻击方式是非常毒辣的。在战斗打响之前,已经派遣观测手进行了实地的勘察,对伏击地点的气压、高差、风速和风向等因素都有很好的了解,并装定好射击诸元。战斗开始时,一发试射,然后炮群转入效力射,炮弹落点准确且沿车队延伸,炮击节奏急促,如果没有前面的充分准备是根本做不到的。而且敌方的迫击炮阵地上有6门中国制造的PP87式82毫米迫击炮,刚好是一个炮连的配置,对方是显然是要将撤侨车队置之死地而后快。

敌方武装采用的战术是率先攻击头车和尾车,造成整个车队无法前进或后撤,成为待宰的羔羊。这表明敌方部队的炮手应该基本上都是老炮兵,而且炮兵指挥官作战思路清晰、非常有谋略。对于迫击炮的运用,相信大家对《亮剑》里面柱子两炮干掉日军指挥部一定不陌生,而多门炮协同作战的要求远比单炮作战要高得多,一个数据弄错就有可能便宜数十米甚至上百米。

迫击炮在射击之后由于底板下方的泥土松动、横风变化等原因,还需要重新校正。如果不是熟手,一轮炮击之后根本没办法继续打这么准。而且还需要注意一个细节,敌方步兵部队在炮兵掩护下对伊维亚特种部队的攻击也可圈可点,将后者打得几乎毫无还手之力。就在这万分危急的时刻,队长杨锐以十二分的冷静,命令两个机枪手分别建立阻击阵地,狙击小组迅速抢占有利阵地并攻击迫击炮阵地。

与此同时,通信兵庄羽利用自杀式无人机展开攻击并摧毁部分炮兵阵地。而后,杨锐向敌方迫击炮阵地的上方发射烟雾弹,导致其视线遭到遮蔽。随后,顾顺对迫击炮阵地进行压制,被对方狙击手发现,后呼叫迫击炮实施反击。然后就是双方狙击手的精彩对决,最终操着SVD的少年天才狙击手不敌阅历更加丰富的顾顺,一只耳朵被打伤,然后骑摩托车仓皇逃遁。

再来看看对方的步兵武装,应该至少也是连级规模的部队。敌方伏击部队的机动工具有卡车和皮卡车,上面搭载有重机枪,车载步兵以重火力封住路口。车队的侧翼,有大量徒步步兵实施包抄攻击,让伊维亚特种部队应接不暇,伤亡惨重。但是在蛟龙突击队的两名轻机枪手建立阻击阵地后,顾顺趁乱拔掉皮卡车上的重机枪手。而后,由于敌方武装的炮兵阵地遭到摧毁,狙击手逃离,战事就被平息下来。

这从另一个方面也反映出敌方武装的构成存在问题。炮兵部队应该是来自正规军,再不济也是经验丰富的国际雇佣兵。而相比之下,步兵武装的人员来源良莠不齐,只能打顺风仗,没办法打逆风仗,在迫击炮阵地被摧毁、重机枪火力丧失之后,只能抱头鼠窜。否则区区8名“蛟龙”队员在如此规模的攻击面前,即便是特种部队也没办法幸存。

如果敌方步兵部队战技术本领过硬,重机枪火力点不会被拔掉,根本不会让“蛟龙”的双人狙击小组进入阵地,足足敲掉一个整连的迫击炮。当然除了这个因素之外,剧情发展需要也是个很大的考量因子。要不然,怎么会有迫击炮弹专门指着伊维亚特种部队炸,子弹专门追着伊维亚特种部队屁股跑,导致这些人成为名副其实的酱油众。“蛟龙”队员在此次战斗中居然无一战死,没有主角光环和奇好的运气是不行的。

全文完,谢谢阅读。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